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9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1 篇 理学
    • 88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13 篇 工学
    • 6 篇 电气工程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软件工程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11 篇 青藏高原
  • 7 篇 数值模拟
  • 4 篇 pm2.5
  • 4 篇 相对湿度
  • 3 篇 agrawal耦合模型
  • 3 篇 气候变化
  • 3 篇 cmip5
  • 3 篇 雷电电磁场
  • 3 篇 多上行先导
  • 3 篇 极端降水
  • 3 篇 中国东部
  • 2 篇 热浪
  • 2 篇 黑碳气溶胶
  • 2 篇 气候预测
  • 2 篇 变化趋势
  • 2 篇 暴雨
  • 2 篇 霾污染
  • 2 篇 梅雨
  • 2 篇 wrf模式
  • 2 篇 相关分析

机构

  • 99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0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9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5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4 篇 复旦大学
  • 4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3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 3 篇 无锡学院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 篇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
  • 3 篇 丹东市气象局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2 篇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
  • 2 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
  • 2 篇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
  • 2 篇 兰州中心气象台
  • 2 篇 南京大学

作者

  • 16 篇 张其林
  • 11 篇 wang lei
  • 11 篇 zhang qilin
  • 11 篇 王磊
  • 5 篇 谭涌波
  • 5 篇 于振国
  • 5 篇 tan yongbo
  • 5 篇 沈新勇
  • 5 篇 张金波
  • 5 篇 yu zhenguo
  • 5 篇 zhang jinbo
  • 4 篇 shen xinyong
  • 4 篇 游庆龙
  • 4 篇 马红云
  • 4 篇 南素兰
  • 4 篇 bao yan
  • 4 篇 侯文豪
  • 4 篇 wang chao
  • 4 篇 王超
  • 4 篇 罗京佳

语言

  • 10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屏蔽线和三相线空间结构变化对雷击耦合电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21年 第3期 7-14页
作者: 宁欣婷 周仿荣 马仪 陈佳雯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昆明650217
基于多导线的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采用"两步走"方法,从理论层面研究了屏蔽线和三相线路的空间结构变化对耦合电压峰值的影响。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1)屏蔽线的高度对耦合电压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发现屏蔽线越高,相线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复杂建筑物尖端雷击概率的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17年 第3期 14-20页
作者: 王梦寒 侯文豪 张其林 申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昆明650217
在地闪连接过程中,正极性连接先导的始发和传播是决定建筑物是否遭受雷击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广泛应用于确定建筑物雷击点的滚球法并没有考虑上行正极性先导的始发过程。因此,基于充分考虑了闪电先导及其连接过程的物理先导模型,选取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低频磁天线雷电监测电路的设计及应用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19年 第3期 10-18页
作者: 刘超 王磊 周懋坤 于振国 彭晓宇 侯文豪 徐黄飞 薛奇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650217 昆明供电局 昆明650011
针对甚低频磁天线在闪电定位网中应用的问题,介绍了甚低频磁天线的电路设计和标定方法,通过对磁场变化测量的理论分析,设计了合理的实验。利用冲击平台模拟自然闪电发生时产生的磁场变化,来检测甚低频磁天线工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风云四号闪电成像仪聚类算法的参数化方案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19年 第2期 103-108,114页
作者: 陈亚芳 张其林 张晓黄 周仿荣 沈志 高振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昆明650217
风云四号静止卫星(FY-4)上携带的闪电成像仪(LMI,lightning mapping imager)可以很好地实时监测对流层的闪电活动情况,但由于目前公开的1 min事件产品(event)并不对应于一次次的闪电(flash),因此需要进行"聚类",也就是将事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9年 第6期38卷 1158-1171页
作者: 陈悦 李文铠 郭维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功率谱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季风指数(Qinghai-Tibetan Plateau Monsoon Index,QTPMI)所表征的青藏高原季风季节内振荡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季风变率的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源星载微波传感器在台风“小犬”强度和风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4年 第6期82卷 816-826页
作者: 方贺 张驰 严睿恺 董林 杨劲松 张国胜 浙江省气候中心 杭州31005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浙江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 杭州310051 浙江省气象台 杭州310051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12
星载微波传感器可以穿透云雾对海面10 m高度风场进行全天时、全天候和大范围的直接观测,这为台风强度和风场结构的变化监测提供了契机。以2023年超强台风“小犬”为研究对象,基于主动式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和被动式微波辐射计提供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城市化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对中国复合热浪的协同作用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3年 第1期46卷 119-131页
作者: 高焕妍 沈新勇 董伟 赵亮 罗亚丽 王咏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广东珠海51908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基于黑球湿球温度识别了中国复合热浪,并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对中国复合热浪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1979—2019年中国复合热浪的发生天数、强度和影响范围都在逐步上升,尤其在2010年以后出现跃升,比20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GRAPES_Meso模式中两种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对冷云过程模拟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暴雨灾害 2022年 第3期41卷 336-347页
作者: 沈新勇 施义舍 王宏 张梦 韩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海口57020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珠海51908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北京市气象局 北京100089
基于GEAPES_Meso模式,分别利用Morrison方案和WDM6方案对2017年1月5—7日一次以层状云为占主导的云系中冷云过程进行模拟和对比分析,评估两种云微物理方案对本次冷云过程云微物理及云辐射过程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含丰富暖云和冷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未来百年夏季青藏高原臭氧变化趋势及可能机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16年 第3期39卷 309-317页
作者: 苏昱丞 郭栋 郭胜利 施春华 刘仁强 刘煜 宋刘明 徐建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空间天气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1 浙江省嘉兴市气象局 浙江嘉兴314050
利用全大气气候通用模式(WACCM3)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排放情景特别报告中2001年到2099年A1B、A2、B1三种排放情景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三种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地区未来百年臭氧总量在夏季(6—8月)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该变化的可能机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7年苏南一次特大暴雨高分辨率模拟及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21年 第3期41卷 386-397页
作者: 张冰 郑媛媛 沈菲菲 曾明剑 王元直 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09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南京210009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南京210009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南京2100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高分辨率(水平3 km)数值模式,结合FNL分析及预报场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9—10日苏南一次因江淮气旋沿切变线东移造成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对模式模拟结果做了降水、风场等多方面的验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