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89 篇 期刊文献
  • 10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49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05 篇 理学
    • 1,354 篇 大气科学
    • 44 篇 海洋科学
    • 18 篇 生态学
    • 6 篇 化学
    • 4 篇 地理学
    • 4 篇 地质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地球物理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74 篇 工学
    • 1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0 篇 软件工程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8 篇 土木工程
    • 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7 篇 水利工程
    • 5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35 篇 农学
    • 2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9 篇 作物学
    • 7 篇 植物保护
  • 16 篇 管理学
    • 1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75 篇 青藏高原
  • 70 篇 数值模拟
  • 48 篇 年代际变化
  • 36 篇 降水
  • 35 篇 年际变化
  • 31 篇 pm2.5
  • 30 篇 暴雨
  • 30 篇 资料同化
  • 27 篇 气候变化
  • 27 篇 wrf模式
  • 27 篇 夏季降水
  • 26 篇 大气环流
  • 23 篇 气溶胶
  • 23 篇 飑线
  • 23 篇 enso
  • 23 篇 南亚高压
  • 22 篇 水汽输送
  • 21 篇 电荷结构
  • 21 篇 热带气旋
  • 20 篇 台风

机构

  • 1,451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1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4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7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32 篇 浙江大学
  • 27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25 篇 南京大学
  • 22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20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20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9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6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15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作者

  • 87 篇 沈新勇
  • 72 篇 闵锦忠
  • 55 篇 陈海山
  • 50 篇 管兆勇
  • 50 篇 智协飞
  • 48 篇 江志红
  • 45 篇 徐海明
  • 41 篇 周顺武
  • 41 篇 李栋梁
  • 40 篇 朱彬
  • 36 篇 张文君
  • 35 篇 王黎娟
  • 33 篇 陈耀登
  • 32 篇 张其林
  • 30 篇 郭栋
  • 30 篇 李小凡
  • 30 篇 王咏青
  • 29 篇 曾刚
  • 28 篇 谭涌波
  • 28 篇 安俊琳

语言

  • 1,49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1498 条 记 录,以下是411-420 订阅
排序: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不同指数及其与中国东夏季降水关系的探讨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1年 第4期45卷 833-850页
作者: 聂俊 刘鹏 赵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23 陕西省气候中心 西安710014
本文利用再分析资料与台站降水资料,比较了不同副高指数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不同指数与中国东夏季降水的关系及相应环流变化。结果表明,副高指数可分为三类:绝对强度指数、相对强度指数和南北指数。绝对强度指数有上升趋势,对应5870 gp...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分布特征及来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0年 第10期41卷 4392-4401页
作者: 谢锋 林煜棋 宋文怀 鲍孟盈 章炎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黑碳(black carbon,BC)是含碳物质燃烧排放所产生的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中一种重要组分,其对辐射效应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影响着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本研究于2019年1~5月在南京北郊利用黑碳仪AE33(aethalomete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气象-气溶胶资料联合同化对秋季PM_(2.5)浓度模拟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1年 第3期79卷 477-491页
作者: 宋佳琨 陈耀登 陈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北京100089
相比冬季大范围静稳条件下的污染堆积过程,秋季气象条件更加复杂和局地化,气象条件模拟不确定性给秋季气溶胶模拟带来了更大难度,且目前研究较少考虑气象-气溶胶因素在线模拟和联合同化。使用WRF/Chem模式和格点统计差值(GSI)三维变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84−2017年影响中国热带气旋灾害的时空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海洋学报 2021年 第6期43卷 45-61页
作者: 卢莹 赵海坤 赵丹 李青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太平洋台风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人民解放军93117部队 江苏南京210018
本文基于1984−2017年热带气旋灾情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了中国热带气旋灾害的时空特征,比较了不同盛行路径下热带气旋灾害的差异,探讨了盛行路径下热带气旋陆上持续时间变化及灾害潜在风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41年来江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1年 第4期79卷 582-597页
作者: 黄垭飞 管兆勇 蔡倩 吕纯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 广州510000
暴雨和防灾能力建设是影响洪涝灾害发生及其损失变化的重要因素。根据1978—2018年江南地区(沪、浙、闽、湘、赣五省、市)暴雨洪涝灾害数据、气象台站观测逐日降水量资料、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分析了近41年江南地区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典型拉尼娜事件与1988—1989年拉尼娜事件生命史演变差异性成因分析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1年 第3期44卷 428-440页
作者: 陈明诚 黄玉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海洋混合层海温热量收支诊断方法和两套海洋同化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典型拉尼娜事件和1988—1989年特殊拉尼娜事件生命史演变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拉尼娜事件在发展年冬季到达最强值后通常缓慢衰减,在次年秋季时再次增强形成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ERA5资料在天津沿海海陆风特征分析中的适用性评估
收藏 引用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 第3期44卷 37-49页
作者: 朱志凡 曹洁 邱晓滨 赵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074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天津300074 北京市气象台 北京100089
使用2018年3月—2021年2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资料和站点逐小时风向、风速等资料,采用常规方法筛选天津沿海海陆风事件,比较分析不同资料呈现出的海陆风起讫时间、持续时间、强度等指标表征的海陆风特征的年均和季节差异,以评估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FY-4A卫星云导风观测误差优化及同化效果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1年 第3期44卷 418-427页
作者: 陈耀登 沈洁 范水勇 王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北京10089
为了推进FY-4A卫星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实际应用,本研究选择云导风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统计了FY-4A高层水汽通道和红外通道云导风的观测误差,进一步基于WRFDA(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系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净零排放对中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基于GEOS-Chem模型的理想模拟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5年 第3期55卷 892-907页
作者: 谭景烨 王军 毛慧琴 王恒茂 刘志强 王美蓉 阎然 王训梅 江飞 南京大学地球关键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 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2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陆地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北京100094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重庆40114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墨脱大气水分循环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日喀则和墨脱国家气象观测台拉萨850000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的升高已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及更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为控制CO_(2)浓度的持续上升,各国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为了研究中国“碳中和”目标对大气中CO_(2)浓度的影响,本文利用三维化学传输模型G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夏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与中国西南地区气温年际变化的联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2年 第5期45卷 745-754页
作者: 于怡秋 李忠贤 杨宝钢 魏麟骁 陈晨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辽宁沈阳11016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辽宁沈阳110166 重庆市气候中心 重庆401147 齐齐哈尔市气象局 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利用1951—2016年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国160站气温资料,研究了夏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与中国气温年际变化的联系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夏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与同期中国西南地区气温年际变化存在显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