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93 篇 期刊文献
  • 10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0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07 篇 理学
    • 1,356 篇 大气科学
    • 44 篇 海洋科学
    • 18 篇 生态学
    • 6 篇 化学
    • 4 篇 地理学
    • 4 篇 地质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地球物理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73 篇 工学
    • 1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6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0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8 篇 土木工程
    • 8 篇 软件工程
    • 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7 篇 水利工程
    • 5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35 篇 农学
    • 2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9 篇 作物学
    • 7 篇 植物保护
  • 14 篇 管理学
    • 9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75 篇 青藏高原
  • 70 篇 数值模拟
  • 48 篇 年代际变化
  • 36 篇 降水
  • 35 篇 年际变化
  • 31 篇 暴雨
  • 31 篇 pm2.5
  • 30 篇 资料同化
  • 27 篇 气候变化
  • 27 篇 wrf模式
  • 27 篇 夏季降水
  • 26 篇 大气环流
  • 23 篇 气溶胶
  • 23 篇 飑线
  • 23 篇 enso
  • 23 篇 南亚高压
  • 22 篇 水汽输送
  • 21 篇 电荷结构
  • 21 篇 热带气旋
  • 20 篇 台风

机构

  • 1,454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1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4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7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32 篇 浙江大学
  • 27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25 篇 南京大学
  • 22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20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20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20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6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15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作者

  • 87 篇 沈新勇
  • 72 篇 闵锦忠
  • 55 篇 陈海山
  • 51 篇 管兆勇
  • 50 篇 智协飞
  • 48 篇 江志红
  • 45 篇 徐海明
  • 41 篇 周顺武
  • 41 篇 李栋梁
  • 40 篇 朱彬
  • 36 篇 张文君
  • 35 篇 王黎娟
  • 33 篇 陈耀登
  • 32 篇 张其林
  • 30 篇 郭栋
  • 30 篇 李小凡
  • 30 篇 王咏青
  • 29 篇 曾刚
  • 28 篇 谭涌波
  • 28 篇 安俊琳

语言

  • 1,50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1502 条 记 录,以下是451-460 订阅
排序:
中国冬季气温的次季节尺度振荡及其与年际异常的关系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0年 第1期39卷 110-119页
作者: 李文慧 谭桂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利用全国756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方法(REOF)、功率谱方法,分析了中国冬季气温次季节尺度振荡的基本特征,并对次季节尺度振荡引起的冬季气温年际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冬季气温的次季节尺度振荡存在地域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江淮流域夏季低频降水的前期预报信号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1年 第2期44卷 199-208页
作者: 韩世茹 周须文 车少静 王志强 河北省气候中心 河北石家庄05002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东航股份上海飞行部 上海200335
基于ERA-Interim逐日4时次再分析资料和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80—2013年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江淮流域夏季低频降水的前期预报信号,结果表明:1)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受10~30 d低频振荡影响显著,10~30 d低频分量在江淮流域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亚高压季节内变化与热带季节内振荡之间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1年 第3期45卷 633-650页
作者: 林爱兰 LITim 王璐 李春晖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40 IPRC and Department of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University of HawaiiHonoluluHawaii 96822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采用观测分析和数值试验等方法,分析夏季南亚高压与热带季节内振荡(ISO)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量化诊断,探讨其物理过程。主要结果表明:南亚高压ISO与热带ISO活动关系密切,当热带ISO处于印度洋位相(第1、2、3位相),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冰晶异质核化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热带气象学报 2021年 第3期37卷 468-477页
作者: 李璐滢 师正 谭涌波 汪海潮 林晓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引入一种新型冰晶异质核化方案,基于二维雷暴云模式,探讨雷暴云电过程对三种异质核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浸润核化是冰晶生成的最重要异质核化过程,较高数浓度的冰晶消耗雷暴云内液态水含量,抑制淞附过程,导致霰粒子比含水量低,表现为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世纪90年代以后华北初春低温增强和北大西洋海温关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0年 第6期44卷 1167-1187页
作者: 徐玮平 张杰 刘晨 孟祥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山东省气候中心 济南250031
本文利用ECMWF再分析资料及Hadley中心提供的海温数据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华北地区初春低温增强的原因,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予以验证。结果表明,北大西洋"马蹄型"海温模态与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欧亚波列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WRF对中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季节和年际变化及环境场影响的模拟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21年 第6期41卷 720-727页
作者: 史文茹 陈海山 梁信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Earth System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University of MarylandMDUSA 20742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CWRF模式对1982—2016年中国近海的热带气旋活动进行了模拟,分析了CWRF对热带气旋频数季节、年际变化和路径的模拟能力,并探讨了环境场模拟对热带气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CWRF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球分光地表反照率的长期变化
收藏 引用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2年 第3期17卷 279-293页
作者: 何娟 张华 苏红娟 周喜讯 陈琪 谢冰 游婷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 北京100081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重庆401147
为了精确地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利用公元850–2100年期间土地利用数据集获取了一套长时期的全球分光(近红外、可见光、短波)地表反照率数据集,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得的分光地表反照率与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1世纪初青藏高原感热年代际增强对中国东季风雨带关键区夏季降水年代际转折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报 2020年 第2期63卷 412-426页
作者: 王欢 李栋梁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成都6101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气象站点月值资料,NOAA、CMAP降水格点月值资料,NDVI卫星资料及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1961-2014年青藏高原感热与中国东季风雨带关键区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并根据热动力平衡方程结合CESM模式试验解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长三角城市群夏季高温对未来全球增暖的响应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21年 第3期41卷 285-294页
作者: 王莹 马红云 李海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气侯与应用前沿研究院(ICAR) 南京210044 江西省气象局 南昌330000
选取中国东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区域最新的土地覆盖资料ChinaLC,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84-2017年ISCCP-FH辐射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评估
收藏 引用
气象 2021年 第1期47卷 11-23页
作者: 赵萌初 李清泉 沈新勇 王庆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珠海519082 天津市气象局 天津300074
长序列卫星辐射资料的缺乏一直是制约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辐射长期变化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国际上最新提供的1984—2017年ISCCP-FH(以下简称FH)长序列卫星辐射资料中的大气顶逸出长波辐射(OLR)、到达地面短波辐射(SWD)、地面向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