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79-2014年观测及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春季南印度洋偶极子(Modified Southern Indian Ocean Dipole,MSIOD)对夏季广东-广西省(两广地区)降水异常年际变率的影响及物理机制。将[65°E-95°E,35°S-25°S]和[90°E...
详细信息
利用1979-2014年观测及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春季南印度洋偶极子(Modified Southern Indian Ocean Dipole,MSIOD)对夏季广东-广西省(两广地区)降水异常年际变率的影响及物理机制。将[65°E-95°E,35°S-25°S]和[90°E-110°E,20°S-5°S]分别定义为MSIOD的西极子和东极子,并将西极子和东极子区域平均的海表温度差定义为MSIOD指数,春季MSIOD指数和夏季两广降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春季MSIOD正异常时,MSIOD西极子的南风减弱、东极子的东南信风增强,通过风-蒸发-海温反馈机制使得MSIOD西极子蒸发减弱、东极子蒸发增强,引起夏季MSIOD西极子SST持续正异常、东极子SST持续负异常,即夏季MSIOD持续正异常。并造成了105°E附近越赤道的增强,使得向两广地区输送的水汽异常增多;同时引起海洋性大陆区域低层辐散、高层辐合异常,两广地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异常,造成了两广地区上升运动异常,水汽的增多和异常上升运动共同作用导致了两广地区夏季降水正异常;反之亦然。最后还利用春季MSIOD指数、澳大利亚东侧的海温、南非大陆东侧的海温及北大西洋涛动指数构建了两广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年际变率的统计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两广夏季降水年际变率。
本文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2009年6月14日发生在华东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1 km的高分辨率模拟,探讨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飑线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参数方案的模拟效果总体上优于单参数...
详细信息
本文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2009年6月14日发生在华东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1 km的高分辨率模拟,探讨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飑线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参数方案的模拟效果总体上优于单参数方案,其中WDM6方案模拟效果最佳,能够较好的模拟出强对流回波区、层云区的主要特征。在单参数方案中以WSM6方案最优。Kessler和LIN方案模拟飑线的回波范围偏小,强度偏弱。进一步对比热力和动力场发现,WDM6方案模拟的冷池的面积最大,强度最强,气压最高,飑线前部的入流处风速最大。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微物理场的影响较明显,相比单参数方案,双参数方案模拟的水凝物混合比更高,且能够模拟粒子数浓度,更准确地描述了云中的各类粒子特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