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51 篇 期刊文献
  • 5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0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45 篇 理学
    • 715 篇 大气科学
    • 18 篇 海洋科学
    • 12 篇 生态学
    • 5 篇 化学
    • 3 篇 数学
    • 2 篇 物理学
    • 2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52 篇 工学
    • 1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电气工程
    • 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8 篇 土木工程
    • 7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7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农业工程
    • 4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20 篇 农学
    • 1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作物学
    • 5 篇 植物保护
  • 6 篇 管理学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41 篇 青藏高原
  • 39 篇 数值模拟
  • 29 篇 pm2.5
  • 23 篇 年际变化
  • 22 篇 年代际变化
  • 21 篇 气溶胶
  • 20 篇 资料同化
  • 19 篇 电荷结构
  • 18 篇 飑线
  • 16 篇 大气环流
  • 15 篇 台风
  • 15 篇 wrf模式
  • 14 篇 暴雨
  • 14 篇 南京
  • 13 篇 水溶性离子
  • 12 篇
  • 12 篇 气候变化
  • 12 篇 来源解析
  • 12 篇 夏季降水
  • 12 篇 水汽输送

机构

  • 794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1 篇 浙江大学
  • 29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28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1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5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14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3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1 篇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
  • 10 篇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
  • 10 篇 南京大学
  • 1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0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9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9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7 篇 上海市气候中心
  • 7 篇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作者

  • 70 篇 沈新勇
  • 34 篇 周顺武
  • 30 篇 李小凡
  • 29 篇 朱彬
  • 29 篇 张其林
  • 27 篇 谭涌波
  • 27 篇 安俊琳
  • 26 篇 管兆勇
  • 24 篇 李栋梁
  • 22 篇 郭栋
  • 22 篇 许冬梅
  • 21 篇 陈耀登
  • 19 篇 沈菲菲
  • 19 篇 陈海山
  • 18 篇 章炎麟
  • 18 篇 闵锦忠
  • 18 篇 赵天良
  • 18 篇 于兴娜
  • 17 篇 郭凤霞
  • 17 篇 智协飞

语言

  • 80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彭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807 条 记 录,以下是241-250 订阅
排序:
2014-2018年冬季长三角强霾事件及天气形势影响分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20年 第7期40卷 2333-2345页
作者: 韩博威 马晓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利用2014-2018年环保空气污染监测资料以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冬季长三角地区强霾污染过程中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及气象要素对强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2018年冬季长三角地区共发生5次强霾污染过程,每年冬季的12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绍兴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分析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21年 第6期 88-93页
作者: 李霞 李祥超 杨益荣 张枨 王彦辉 崔俊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绍兴市气象局 浙江绍兴312000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利用绍兴市闪电定位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人口及经济数据等,对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与风险评估的定量关系。结合GIS技术,分析绍兴市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稻纵卷叶螟为害水稻的冠层光谱特征及叶绿素含量估算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气象 2020年 第3期41卷 173-186页
作者: 周晓 包云轩 王琳 杜正朕 唐倩 陈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和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2017?2018年以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与昆虫生态实验室培养的二龄稻纵卷叶螟幼虫为试验材料,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水稻大田内,设置网罩控制下不同投虫量处理,以无虫量为对照,利用便携式波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水稻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华南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的机制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1年 第1期40卷 145-158页
作者: 王林 沈新勇 王勇 张弛 王咏青 李小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广东珠海51908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310027
利用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0.1°×0.1°网格数据集、1°×1°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的WRF数值模拟资料对2016年4月13日前后发生在华南的一次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吉林一次极端降水发生发展动热力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1年 第6期45卷 1400-1414页
作者: 迟静 周玉淑 冉令坤 周括 沈新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院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乌鲁木齐83000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珠海519082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融合降水资料以及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对2017年7月13~14日吉林地区的极端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触发机制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表征南海季风强度的指标及其与华南降水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0年 第1期44卷 1-12页
作者: 赵玮 陆尔 龚理卿 王睆 刘佳 方陆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深圳市气象局 深圳518040 杭州市气象局 杭州310051
风场强度与方向的季节性变化是季风区最显著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之一。Lu and Chan(1999)利用大气低层风场,定义了一个表征南海季风强度的指数,为简单起见,只用了经向风分量,研究表明该指数与华南夏季降水有很好的相关。为了进一步验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屏蔽线和三相线空间结构变化对雷击耦合电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21年 第3期 7-14页
作者: 宁欣婷 周仿荣 马仪 陈佳雯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昆明650217
基于多导线的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采用"两步走"方法,从理论层面研究了屏蔽线和三相线路的空间结构变化对耦合电压峰值的影响。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1)屏蔽线的高度对耦合电压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发现屏蔽线越高,相线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南地区山体地形对地闪回击定位精度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 第28期21卷 11989-11998页
作者: 邹斌 崔海华 张其林 李静 戴炳哲 姚年鹏 蒋尧 杨敢 罗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河北省气象行政技术服务中心 石家庄050000
为了将地形地貌带来的误差进行修正,提高闪电的探测效率和定位精度,基于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构建了真实地形下的雷电电磁波传播模型,研究了海南地区地形对雷电电磁波传播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一种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蒙古高压和极涡中期过程对2010年疆北持续性降雪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1年 第2期40卷 302-313页
作者: 马丽云 饶建 孙晓娟 朱素行 施春华 陈长胜 郭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吉林省气象台 吉林长春130062
利用NCEP1再分析的逐日、逐月位势高度、海平面气压、风、温度、相对湿度资料与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3.0)降水资料,分析了新疆北2010年1-2月连续5次降雪过程以及蒙古高压和极涡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沛水汽条件下蒙古高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60-2015年中国冬半年极端降温过程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20年 第6期40卷 733-743页
作者: 徐蒙 管兆勇 蔡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1960—2015年中国2474个站点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REOF方法将中国分为7个区域,通过对每个区域内所有站点降温阈值进行平均,得到了7个降温阈值。当某区域内测站单日降温幅度超过区域平均阈值时,认为该测站发生一次极端降温事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