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3 篇 期刊文献
  • 2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0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3 篇 理学
    • 164 篇 大气科学
    • 4 篇 生态学
    • 3 篇 化学
    • 2 篇 物理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25 篇 工学
    • 8 篇 土木工程
    • 7 篇 电气工程
    • 7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3 篇 农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20 篇 气溶胶
  • 20 篇 pm2.5
  • 19 篇 电荷结构
  • 17 篇 数值模拟
  • 10 篇
  • 10 篇 南京
  • 9 篇 水溶性离子
  • 7 篇 wrf-chem
  • 7 篇 气象条件
  • 6 篇 闪电定位
  • 6 篇 雷电电磁场
  • 5 篇 气溶胶光学厚度
  • 5 篇 垂直分布
  • 5 篇 来源解析
  • 5 篇 aod
  • 5 篇 长江三角洲
  • 5 篇 臭氧
  • 5 篇 有机碳
  • 4 篇 元素碳
  • 4 篇 雷达回波

机构

  • 198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9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7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6 篇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
  • 5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4 篇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
  • 3 篇 厦门市气象局
  • 3 篇 青岛市气象灾害防...
  • 3 篇 国防科技大学
  • 3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32...
  • 3 篇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3 篇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
  • 3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3 篇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
  • 3 篇 中国气象局大气化...
  • 2 篇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
  • 2 篇 蚌埠市气象局

作者

  • 27 篇 朱彬
  • 27 篇 谭涌波
  • 24 篇 张其林
  • 23 篇 安俊琳
  • 18 篇 于兴娜
  • 17 篇 郭凤霞
  • 17 篇 赵天良
  • 13 篇 师正
  • 11 篇 王红磊
  • 11 篇 马晓燕
  • 10 篇 郑天雪
  • 9 篇 王俊秀
  • 9 篇 张玉欣
  • 9 篇 王磊
  • 8 篇 廉纯皓
  • 8 篇 康娜
  • 7 篇 曾凡辉
  • 7 篇 李扬
  • 7 篇 邓发荣
  • 7 篇 戴炳哲

语言

  • 20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对青藏高原臭氧低值区的可能影响
收藏 引用
青海气象 2020年 第2期 52-56页
作者: 刘舟 郭凤霞 黎奇 李煜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为进一步认识闪电放电对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臭氧低值区形成的可能影响,本文利用2005年-2013年星载光学瞬变探测器O TD和闪电成像仪LIS资料合成的LIS/OTD2.3版本再分析格点资料与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TIMES提供的由OMI卫星得到的对流层NO2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前次闪对上行闪电始发提供的有利电环境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19年 第5期 27-36页
作者: 周洁晨 谭涌波 郑天雪 陈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主要基于已有的二维雷暴起、放电模式背景下的上行闪电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来进行二维高分辨率闪电放电的模拟实验,定量探讨了闪放电过程对上行闪电的触发产生的有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闪触发型上行闪电均发生于典型三极电荷结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面湿度对雷暴电过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年 第25期19卷 38-47页
作者: 李春笋 谭涌波 师正 王艺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分析了南京地区2002~2011年(共10年)闪电和地面相对湿度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闪电密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相对湿度对雷暴起电和放电的影响,采用二维雷暴起、放电数值模式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气冰核浓度对对流降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气象科技 2020年 第2期48卷 220-228页
作者: 王梦旖 师正 谭涌波 刘俊 于梦颖 郑天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河南省信阳市气象局 信阳464000
在已有的三维对流模式的基础上新植入了同质冻结和异质核化方案,结合一次山地雷暴个例,通过敏感性试验来探讨大气冰核浓度对对流微物理过程和降水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①冰核浓度的改变会对对流的动力场及各水成物粒子产生明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中东地区不同气候背景下城市乡村气温差异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19年 第5期39卷 569-577页
作者: 赵雪婷 朱彬 潘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本文利用中国中东424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与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了1981—2014年中国中东地区(京津冀、黄淮和长三角)不同气候背景下城市和乡村的气温差异(ΔT城乡)。研究发现,中国中东ΔT城乡昼夜基本皆为正,北的京津冀和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气溶胶作为冰核对雷暴微物理过程和电荷结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19年 第4期 1-9页
作者: 仇梦扬 谭涌波 师正 杜赛 林辉 周洁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为了探讨冰核对微物理过程和电荷结构的影响,在已有的二维积模式中耦合一个气溶胶作为冰核的参数化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冰核对核化过程有显著影响。除此之外,冰晶直径、比质量以及垂直分布的变化,使得雷暴起电过程发生巨大变化。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对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形成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19年 第2期43卷 266-276页
作者: 郭凤霞 穆奕君 李扬 王曼霏 黄兆楚 曾凡辉 廉纯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南宁530022
为了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闪电的产生氮氧化物(LNO_x)经由光化学反应对O_3浓度变化及夏季O_3低谷形成的可能影响,本文利用2005~2013年由OMI卫星得到的对流层NO_2垂直浓度柱(NO_2 VCD)、O_3总浓度柱(TOC)和O_3廓线以及星载光学瞬变探测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内陆高原雷暴正电荷区的形成机制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年 第2期19卷 25-33页
作者: 曾凡辉 郭凤霞 廉纯皓 甘明骏 黎奇 刘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内陆高原雷暴的特殊性,基于以往高原雷暴存在范围深厚的底正电荷区的观测及模拟事实,利用三维完全可压缩非静力(WRF)模式对2017年6月20日一次内陆高原雷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高原雷暴成熟阶段的底正电荷结构特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气象资料同化对PM_(2.5)预报影响的模拟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19年 第2期39卷 523-532页
作者: 胡译文 臧增亮 马晓燕 梁延飞 赵定池 尤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45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75839部队
基于GSI(网格点统计插值)同化系统和WRF-Chem模式,利用高分辨率的气象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天气雷达资料进行同化和模拟预报,针对2017年11月4~5日发生在我国京津冀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对比研究了气象资料同化对PM_(2.5)模拟效果的影响.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都冬季PM_(2.5)化学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9年 第1期40卷 76-85页
作者: 吴明 吴丹 夏俊荣 赵天良 杨清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2017年1月1~20日在成都地区分昼夜对PM_(2.5)进行连续膜样品采集,并在实验室测定了其主要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的质量浓度.观测期间,PM_(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27.1±59.9)μg·m^(-3);总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为(56....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