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93 篇 期刊文献
  • 10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0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09 篇 理学
    • 1,358 篇 大气科学
    • 44 篇 海洋科学
    • 18 篇 生态学
    • 6 篇 化学
    • 4 篇 地理学
    • 4 篇 地质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地球物理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74 篇 工学
    • 1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0 篇 软件工程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8 篇 土木工程
    • 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7 篇 水利工程
    • 5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35 篇 农学
    • 2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9 篇 作物学
    • 7 篇 植物保护
  • 16 篇 管理学
    • 1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76 篇 青藏高原
  • 70 篇 数值模拟
  • 48 篇 年代际变化
  • 36 篇 降水
  • 35 篇 年际变化
  • 31 篇 pm2.5
  • 30 篇 暴雨
  • 30 篇 资料同化
  • 27 篇 气候变化
  • 27 篇 wrf模式
  • 27 篇 夏季降水
  • 26 篇 大气环流
  • 23 篇 气溶胶
  • 23 篇 飑线
  • 23 篇 enso
  • 23 篇 南亚高压
  • 22 篇 水汽输送
  • 21 篇 电荷结构
  • 21 篇 热带气旋
  • 20 篇 台风

机构

  • 1,454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1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4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7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32 篇 浙江大学
  • 27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25 篇 南京大学
  • 22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20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20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9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6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15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作者

  • 87 篇 沈新勇
  • 72 篇 闵锦忠
  • 55 篇 陈海山
  • 50 篇 管兆勇
  • 50 篇 智协飞
  • 48 篇 江志红
  • 45 篇 徐海明
  • 42 篇 周顺武
  • 41 篇 李栋梁
  • 40 篇 朱彬
  • 36 篇 张文君
  • 35 篇 王黎娟
  • 33 篇 陈耀登
  • 32 篇 张其林
  • 30 篇 郭栋
  • 30 篇 李小凡
  • 30 篇 王咏青
  • 29 篇 曾刚
  • 29 篇 安俊琳
  • 28 篇 谭涌波

语言

  • 1,50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02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影响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的大气背景场差异分析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4年 第1期47卷 124-135页
作者: 靳鑫桐 周波涛 谢文欣 胡跃鹏 范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首先识别了1961—2020年华北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年份,对比分析了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大气背景差异。结果表明,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的高值区分别位于华北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ENSO循环海表温度演变多样性的客观分类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4年 第6期43卷 1433-1447页
作者: 刘嘉锡 朱志伟 卢睿 李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热带太平洋最显著的年际气候变率模态,其海温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的演变过程呈周期性和锁相性特征。本文从ENSO循环角度出发,使用K均值聚类法(K-Mean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MIP6模式对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模拟偏差:主要模式间差异模态及其来源分析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5年
作者: 夏禺尧 施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当El Ni?o发生时,西北太平洋会出现一个异常反气旋(Western North Pacific anomalous anticyclone,WNPAC),对东亚气候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评估了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欧亚北土壤湿度异常对东北亚夏季极端高温日数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5年
作者: 周筱颖 曾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本研究基于1979–2021年CPC逐日最高温度数据集,识别了东北亚地区的夏季(6–8月)极端高温事件,系统分析了极端高温日数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GLDAS土壤湿度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欧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DO/AMO对ENSO与前后冬东亚冬季风年际关系的年代际调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5年
作者: 钟诗雅 曾刚 倪东鸿 施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基于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和NOAA全球海表温度资料,利用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滑动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与前冬(11—12月)和后冬(1—3月)东亚冬季风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模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季节预报模型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5年 第1期49卷 67-92页
作者: 刘菲菲 陶丽 张俊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云南省临沧市气象局 临沧677099
作为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的重要成员,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对我国降水和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活动有重要影响,但副高季节预测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采用1979~2022年月平均海气资料和海气指数,基于信息流方法特有的因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22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及陆面反馈的可能贡献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5年 第1期49卷 229-244页
作者: 郭祎 陈海山 董寅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2022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异常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此次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机理,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极端复合事件的基本特征和异常环流特征,并结合陆气耦合指数,探讨与土壤湿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结合模式性能和独立性加权的全球增暖1.5/2℃下中国区域气候的未来预估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4年 第3期47卷 376-391页
作者: 周攀宇 江志红 李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中的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采用考虑模式性能和独立性结合(Climate model Weighting by Independence and Performance,ClimWIP)的加权方案进行中国区域气候的多模式集合预估及不确定性研究。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冷季不同锢囚类型温带气旋强降水过程统计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4年 第5期43卷 1190-1206页
作者: 杜晓丹 赵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2006-2021年常规观测和风云卫星云顶黑体亮温(TBB)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0.25°×0.25°的ERA5再分析资料,对冷季影响华北和东北地区北上类温带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陆—气耦合对中国东夏季高温事件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可能机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5年 第1期49卷 107-122页
作者: 陈泠羽 陈海山 齐雅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针对陆—气耦合对中国东夏季高温事件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及可能的机制,利用ERA5-Land/GLDASNOAH再分析资料,基于“两步法”陆—气耦合指数,分析了中国东陆—气耦合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了其对高温事件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可能机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