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15 篇 期刊文献
  • 11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2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19 篇 理学
    • 1,366 篇 大气科学
    • 44 篇 海洋科学
    • 20 篇 生态学
    • 6 篇 化学
    • 5 篇 地质学
    • 4 篇 地理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地球物理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77 篇 工学
    • 1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 篇 软件工程
    • 10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土木工程
    • 8 篇 水利工程
    • 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6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51 篇 农学
    • 2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5 篇 植物保护
    • 12 篇 作物学
    • 6 篇 园艺学
  • 17 篇 管理学
    • 1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76 篇 青藏高原
  • 72 篇 数值模拟
  • 48 篇 年代际变化
  • 37 篇 降水
  • 35 篇 年际变化
  • 31 篇 pm2.5
  • 30 篇 暴雨
  • 30 篇 wrf模式
  • 30 篇 资料同化
  • 27 篇 夏季降水
  • 26 篇 气候变化
  • 26 篇 大气环流
  • 23 篇 气溶胶
  • 23 篇 飑线
  • 23 篇 enso
  • 23 篇 南亚高压
  • 22 篇 水汽输送
  • 21 篇 电荷结构
  • 21 篇 热带气旋
  • 20 篇 台风

机构

  • 1,477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1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4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32 篇 浙江大学
  • 27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25 篇 南京大学
  • 22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20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20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9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7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6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1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2 篇 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87 篇 沈新勇
  • 72 篇 闵锦忠
  • 55 篇 陈海山
  • 50 篇 管兆勇
  • 50 篇 智协飞
  • 48 篇 江志红
  • 45 篇 徐海明
  • 41 篇 周顺武
  • 41 篇 李栋梁
  • 40 篇 朱彬
  • 36 篇 张文君
  • 35 篇 王黎娟
  • 33 篇 陈耀登
  • 32 篇 张其林
  • 30 篇 郭栋
  • 30 篇 李小凡
  • 30 篇 王咏青
  • 29 篇 曾刚
  • 28 篇 谭涌波
  • 28 篇 安俊琳

语言

  • 1,52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28 条 记 录,以下是381-390 订阅
排序:
全球气候变暖:浅谈从AR5到AR6的认知进展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1年 第5期44卷 667-671页
作者: 周波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发布以来,国际科学界在气候系统变化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对这些科学进展和最新认识作了综合评估。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MJO与北半球高纬地区冬季地表气温异常的联系
收藏 引用
气象 2021年 第1期47卷 49-59页
作者: 崔静 杨双艳 LI Tim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 美国夏威夷
基于1979—2016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热带季节内振荡(MJO)和北半球冬季高纬地区地表气温(SAT)之间的联系。利用实时多变量MJO(RMM)指数,将MJO分为8个位相,其中位相2(位相6)对应于位于印度洋地区的正(负)对流。不同MJO位相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延伸期预报业务现状及其协同运行机制分析
收藏 引用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 第2期13卷 5-15,25页
作者: 杨滟茹 邓星辰 虞越越 周玉 谈佳铭 谷金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LME)/气象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ILCEC)/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CIC-FEMD) 南京210044
10~30 d延伸期预报是构建“无缝隙预报”的必然要求,在防灾减灾工作和各行业气象保障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自2002年起,对延伸期预报业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仍存在预报方法和技术不纯熟、人才队伍较薄弱、预报体制不完善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迁移CNN的江淮持续性强降水环流分型
收藏 引用
应用气象学报 2021年 第2期32卷 233-244页
作者: 蔡金圻 谭桂容 牛若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
利用新建的1981—2018年区域持续性强降水个例集、1981—2018年中国逐日降水量及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运用江淮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典型模态个例样本及残差神经网络(CNN),通过迁移学习分步训练建立针对江淮强降水的环流客观分型模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南方西南和中东区域两次持续性低温雨雪过程与关键环流系统的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24年 第2期44卷 267-279页
作者: 孙晓娟 陈跞 卢楚翰 秦育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气象局 贵州兴义56240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3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我国南方西南和中东区域两次持续10 d以上的低温雨雪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中欧亚大陆中高纬东亚大槽均加深,但环流形势有差异。西南过程呈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石家庄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灾情评估
收藏 引用
河南科学 2024年 第7期42卷 1019-1027页
作者: 赵煊 李朝华 韩子霏 张立霞 尚可 石家庄市气象局 石家庄050081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210000 河北省气候中心 石家庄050021 西安航空学院民航学院 西安710077
基于石家庄市2015—2021年暴雨洪涝灾情资料数据,以及17个国家站及26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石家庄暴雨时空分布的气候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及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石家庄市暴雨灾情评估及预评估模型.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球近地层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1年 第7期41卷 3004-3016页
作者: 费冬冬 侯雪伟 魏蕾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100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北京100089
根据东亚酸沉降网(EANET)和全球温气体数据中心(WDCGG)等观测资料,对比各地区近地面O_(3)的季节变化特征,在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MOZART-4中引入在线源追踪方法,结合收支分析,确认各项作用对不同地区O_(3)的贡献量.研究表明,模拟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四川盆地西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的动力过程分析与局地环流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2年 第6期46卷 1366-1380页
作者: 付智龙 李国平 姜凤友 郭洁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成都6102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象局 呼伦贝尔021008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72
本文利用国家基本站和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雨量、FY-2G卫星TBB、ERA5再分析等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的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进行动力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此次暖区山地突发性暴雨发生在西太平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异常与五类主要大尺度环流型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2年 第1期45卷 30-39页
作者: 周伟灿 张小雨 赵海坤 沈新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武警陕西省总队 陕西西安71000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利用Yoshida and Ishikawa(2013)提出的一套客观分类方法对1979—2013年夏季(5—10月)共796个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生成前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型,主要包括了季风切变线型(monsoon Shear Line,SL)、季风涡旋区(monsoon G...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类型冷却屋顶方案对城市群热环境的缓解效果
收藏 引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1年 第1期17卷 45-57页
作者: 张弥 马红云 林卉娇 李海俊 王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ICAR) 南京210044 江西省气象局 南昌330000
利用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型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UCM,选取8组不同反照率和绿化比例的屋顶冷却方案进行敏感性试验,模拟研究不同冷却屋顶方案对长三角城市群2013年夏季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冷却屋顶方案对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