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17 篇 期刊文献
  • 11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3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21 篇 理学
    • 1,367 篇 大气科学
    • 44 篇 海洋科学
    • 21 篇 生态学
    • 6 篇 化学
    • 5 篇 地质学
    • 4 篇 地理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地球物理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77 篇 工学
    • 1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 篇 软件工程
    • 10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土木工程
    • 8 篇 水利工程
    • 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6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51 篇 农学
    • 2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5 篇 植物保护
    • 12 篇 作物学
    • 6 篇 园艺学
  • 17 篇 管理学
    • 1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77 篇 青藏高原
  • 72 篇 数值模拟
  • 48 篇 年代际变化
  • 37 篇 降水
  • 35 篇 年际变化
  • 31 篇 pm2.5
  • 30 篇 暴雨
  • 30 篇 wrf模式
  • 30 篇 资料同化
  • 27 篇 气候变化
  • 27 篇 夏季降水
  • 26 篇 大气环流
  • 23 篇 气溶胶
  • 23 篇 飑线
  • 23 篇 enso
  • 23 篇 南亚高压
  • 22 篇 水汽输送
  • 21 篇 电荷结构
  • 21 篇 热带气旋
  • 20 篇 台风

机构

  • 1,479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1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4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32 篇 浙江大学
  • 27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25 篇 南京大学
  • 22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20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20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9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7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6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1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2 篇 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87 篇 沈新勇
  • 72 篇 闵锦忠
  • 55 篇 陈海山
  • 50 篇 管兆勇
  • 50 篇 智协飞
  • 48 篇 江志红
  • 45 篇 徐海明
  • 42 篇 李栋梁
  • 41 篇 周顺武
  • 40 篇 朱彬
  • 36 篇 张文君
  • 35 篇 王黎娟
  • 33 篇 陈耀登
  • 32 篇 张其林
  • 30 篇 郭栋
  • 30 篇 李小凡
  • 30 篇 王咏青
  • 29 篇 曾刚
  • 28 篇 谭涌波
  • 28 篇 安俊琳

语言

  • 1,53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30 条 记 录,以下是491-500 订阅
排序:
东亚中纬度夏季陆面增暖与土壤湿度异常的联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0年 第1期43卷 201-211页
作者: 余波 陈海山 孙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利用1979—2015年ERA-Interim再分析土壤湿度、云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环流资料和CPC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东亚中纬度夏季陆面热力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前期春季土壤湿度异常的联系,探讨了前期春季土壤湿度影响东亚中纬度夏季陆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WRF模式的对流尺度边界层方案参数随机扰动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0年 第4期78卷 636-647页
作者: 王璐璐 闵锦忠 刘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广东省气候中心 广州510640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准确性会影响模式对近地面变量和大气低层热动力结构的模拟,对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非常重要,但边界层方案内在的不确定性使得单一预报具有局限性。为了提高对流尺度数值模式中边界层方案的预报效果,基于WRF(The W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空槽对两类热带气旋变性阶段强度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21年 第4期41卷 452-462页
作者: 王晶晶 王咏青 廖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南京210019 福建省气象宣传科普教育中心 福州350001
选取9711号台风“Winnie”和0713号台风“Wipha”分别作为变性加强和变性减弱类台风个例进行数值模拟,而后利用模式结果对大尺度场及涡度收支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Winnie”变性过程中,其西北侧高空槽呈西北-东南走向,南亚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两次不同季风强度背景下的西行台风登陆过程降水特征对比分析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1年 第6期45卷 1173-1186页
作者: 吴天贻 周玉淑 王咏青 梁亮 韩芙蓉 鹿翔 金华市气象局 浙江金华32100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院重点实验室(LACS)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本文使用CMORPH卫星反演降水资料、日本再分析资料JRA-55和FY-2E卫星的云顶亮温(TBB)资料等,选取了登陆前后季风强度差异很大、路径形似且登陆后均在湘南地区引发强降水的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0708号台风"圣帕&qu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上新世热带海道变化影响东亚气候的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地学前缘 2022年 第5期29卷 310-321页
作者: 谭宁 张仲石 郭正堂 王会军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2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气象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极端天气气候与水文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北京10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
上新世早—中期是巴拿马海道关闭及印度尼西亚海道收缩的关键时期。目前,针对这两个海道关闭的气候效应已有不少研究,但多数研究关注巴拿马海道、洋流变化及其与北半球高纬冰盖发育的联系,缺乏两大热带海道关闭/收缩对东亚气候影响及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国地面气温的多模式集成预报研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0年 第3期43卷 435-446页
作者: 智协飞 王田 季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基于TIGGE资料中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英国气象局、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韩国气象厅和日本气象厅2015年1月1日—9月30日中国及周边地区地面2 m气温24~168 h集合预报资料,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ENSO发展年与衰减年夏季环境要素对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变化的贡献
收藏 引用
热带气象学报 2020年 第2期36卷 244-253页
作者: 杜新观 余锦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再分析资料,分析了El Niño-South Oscillation(ENSO)发展年与衰减年西北太平洋(Western North Pacific,WNP)夏季(6—8...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京北郊地区黑碳气溶胶对光解系数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0年 第4期40卷 1421-1428页
作者: 吕欢 安俊琳 苏筱倩 朱彬 施双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采用2018年6月以及2017年10月南京黑碳气溶胶(BC)垂直观测数据和Mie散射理论计算BC光学厚度(AODBC),并将结果输入TUV辐射传输模型,探讨BC对光解系数J[O1D]和J[NO2]日变化及垂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面,J[O1D]和J[NO2]日变化均呈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带一路”区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0年 第1期43卷 255-264页
作者: 周波涛 徐影 韩振宇 石英 吴佳 李柔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国家气候中心
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提供的18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预估了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2.6、RCP4.5、RCP8.5)下"一带一路"地区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温气体持续排放情景下,"一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川西高原错季草莓种植的适宜度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气象 2021年 第2期42卷 102-111页
作者: 张旭然 王明田 杨再强 徐超 郑盛华 邹雨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四川省气象台 成都610091 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9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无锡214000 四川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 成都610091
基于1986−2015年川西高原48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日气象数据,结合草莓的生物学特性和2018年分播期试验观测结果,根据气候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气温、水分以及综合适宜度评价模型,对川西高原草莓生长的逐旬适宜度进行分析,确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