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0 篇 期刊文献
  • 2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05 篇 理学
    • 298 篇 大气科学
    • 12 篇 海洋科学
    • 5 篇 生态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9 篇 工学
    • 4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园艺学
    • 1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25 篇 数值模拟
  • 16 篇 年代际变化
  • 12 篇 东北冷涡
  • 11 篇 青藏高原
  • 10 篇 夏季降水
  • 9 篇 气候变化
  • 9 篇 大气环流
  • 9 篇 飑线
  • 7 篇 enso
  • 7 篇 中国东部
  • 7 篇 土壤湿度
  • 6 篇 台风
  • 6 篇 wrf模式
  • 6 篇 水汽输送
  • 6 篇 极端高温
  • 6 篇 南亚高压
  • 5 篇 暴雨
  • 5 篇 城市化
  • 5 篇 相互作用
  • 5 篇 cmip5

机构

  • 309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0 篇 浙江大学
  • 23 篇 南京大学
  • 16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5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5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14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4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9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9 篇 中山大学
  • 8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7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6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5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5 篇 夏威夷大学
  • 5 篇 兰州大学
  • 5 篇 内蒙古气象服务中...
  • 5 篇 云南省气象台
  • 5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4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作者

  • 41 篇 陈海山
  • 38 篇 chen haishan
  • 34 篇 沈新勇
  • 30 篇 李小凡
  • 25 篇 shen xinyong
  • 23 篇 王咏青
  • 22 篇 li xiaofan
  • 21 篇 徐海明
  • 18 篇 wang yongqing
  • 15 篇 xu haiming
  • 15 篇 李栋梁
  • 13 篇 li dongliang
  • 12 篇 马红云
  • 12 篇 李丽平
  • 11 篇 zhang chi
  • 11 篇 智协飞
  • 10 篇 张弛
  • 10 篇 尹志聪
  • 10 篇 周波涛
  • 9 篇 张文君

语言

  • 3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3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模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季节预报模型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5年 第1期49卷 67-92页
作者: 刘菲菲 陶丽 张俊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云南省临沧市气象局 临沧677099
作为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的重要成员,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对我国降水和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活动有重要影响,但副高季节预测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采用1979~2022年月平均海气资料和海气指数,基于信息流方法特有的因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22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及陆面反馈的可能贡献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5年 第1期49卷 229-244页
作者: 郭祎 陈海山 董寅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2022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异常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此次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机理,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极端复合事件的基本特征和异常环流特征,并结合陆气耦合指数,探讨与土壤湿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陆—气耦合对中国东夏季高温事件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可能机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5年 第1期49卷 107-122页
作者: 陈泠羽 陈海山 齐雅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针对陆—气耦合对中国东夏季高温事件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及可能的机制,利用ERA5-Land/GLDASNOAH再分析资料,基于“两步法”陆—气耦合指数,分析了中国东陆—气耦合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了其对高温事件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可能机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再分析资料中土壤温度记忆的对比及观测数据的差异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8卷 300-311页
作者: 宋耀明 赵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610225
土壤温度异常的记忆建立了前期土壤温度异常与后续土壤温度及大气异常的联系,因而土壤温度再分析数据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温度异常的记忆在再分析数据中的评估尤其重要。本研究利用1979—2019年ERA-Interim、ERA5和GLDAS土壤温度再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调控华北沙尘日数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及其近期预估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8卷 229-239页
作者: 宁淑畅 宋晓蕾 霍芊伊 尹志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沙尘天气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认识其年代际变化并探索其未来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站点资料与再分析数据,研究了调控1961—2020年3—4月华北地区沙尘日数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大气环流,并利用CMIP6和CESM-LE两套模式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00年以后北大西洋涛动对中国北方冬季降雪影响增强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5年 第4期55卷 1281-1289页
作者: 周波涛 郭楚儿 胡跃鹏 谢文欣 孙博 韩婷婷 施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210044 浙江省气象台 杭州310002
中国北方降雪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深远影响,因此,理解该区域降雪异常变化的物理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1961~2018年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中国北方冬季降雪与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的联系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研究——“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2024年度最新进展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8卷 177-206页
作者: 陈海山 张耀存 张文君 尹志聪 陈国森 华文剑 黄丹青 况雪源 刘芸芸 马红云 施宁 孙善磊 魏江峰 赵海坤 张杰 韩婷婷 李文铠 桑英涵 王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气象研究所 北京100081
围绕“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及其预测和归因”2024年度主要进展,从极端事件变化的观测事实、环流特征与动力学机理,海洋关键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机理,海洋过程对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陆面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与路径的次季节预报方法及其性能评估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5年 第2期 320-333页
作者: 卢莹 赵海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基于世界气象组织次季节至季节尺度预测计划数据集中11个动力模式回算预报试验中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使用正则逻辑回归方程构建了TC生成与路径的统计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在次季节尺度上TC生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洋氧同位素三期冰盖对全球气候影响及其与千年尺度气候突变的联系
收藏 引用
第四纪研究 2025年 第2期 406-418页
作者: 范婧奇 张晓 邵晓华 蒲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末次冰期的两类北大西洋千年尺度气候突变现象Dansgaard-Oeschger Oscillation(DO振荡)和海因里希事件(HS)在全球多处重建记录中均有体现,然而其触发机制及为何集中于海洋氧同位素第3阶段(MIS 3)发生仍处在探索阶段。本研究利用全球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净零排放对中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基于GEOS-Chem模型的理想模拟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5年 第3期55卷 892-907页
作者: 谭景烨 王军 毛慧琴 王恒茂 刘志强 王美蓉 阎然 王训梅 江飞 南京大学地球关键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 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2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陆地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北京100094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重庆40114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墨脱大气水分循环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日喀则和墨脱国家气象观测台拉萨850000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的升高已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及更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为控制CO_(2)浓度的持续上升,各国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为了研究中国“碳中和”目标对大气中CO_(2)浓度的影响,本文利用三维化学传输模型G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