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3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5 篇 理学
    • 92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13 篇 工学
    • 6 篇 电气工程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11 篇 青藏高原
  • 7 篇 数值模拟
  • 4 篇 气候变化
  • 4 篇 pm2.5
  • 4 篇 相对湿度
  • 3 篇 agrawal耦合模型
  • 3 篇 人工智能
  • 3 篇 cmip5
  • 3 篇 雷电电磁场
  • 3 篇 多上行先导
  • 3 篇 极端降水
  • 3 篇 中国东部
  • 2 篇 热浪
  • 2 篇 黑碳气溶胶
  • 2 篇 气候预测
  • 2 篇 变化趋势
  • 2 篇 暴雨
  • 2 篇 霾污染
  • 2 篇 梅雨
  • 2 篇 wrf模式

机构

  • 10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0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9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5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4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3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 3 篇 无锡学院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 篇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
  • 3 篇 丹东市气象局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2 篇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
  • 2 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
  • 2 篇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
  • 2 篇 兰州中心气象台
  • 2 篇 南京大学

作者

  • 16 篇 张其林
  • 11 篇 王磊
  • 5 篇 谭涌波
  • 5 篇 于振国
  • 5 篇 罗京佳
  • 5 篇 沈新勇
  • 5 篇 张金波
  • 4 篇 游庆龙
  • 4 篇 马红云
  • 4 篇 南素兰
  • 4 篇 侯文豪
  • 4 篇 王超
  • 4 篇 余骏皓
  • 4 篇 鲍艳
  • 4 篇 陈耀登
  • 4 篇 赵天良
  • 4 篇 郑天雪
  • 4 篇 袁潮霞
  • 3 篇 张文君
  • 3 篇 张翼驰

语言

  • 10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改进版NUIST CFS1.1的热带大气季节内信号及其对中国气温降水影响的预测评估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4年 第2期47卷 284-299页
作者: 伍继业 谢欣芮 罗京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44
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次季节气候预测系统(NUIST CFS1.1),通过调整成员的大气初始化方案并优化了集合预测方案,构建了性能更优、计算成本更低的9成员NUIST CFS1.1 Pro系统。进一步基于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指数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西北地区复合极端高温-降水事件可能成因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48卷 62-76页
作者: 杨怡蓉 袁潮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44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开发机构应用实验室 日本横滨2360001
基于1961—2018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中国高分辨率格点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西北地区复合极端高温-降水事件(compound extreme heat-precipitation events,CEHPE)的成因,并探讨了与无强降水热浪事件的异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典型大西洋尼诺对中国东前、后汛期降水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4年 第2期47卷 260-272页
作者: 杨萌洲 袁潮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44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应用实验室 日本横滨2360001
采用1979—2020年共42 a的降水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使用多变量EOF、傅立叶滤波、线性回归、T-N波通量等方法,研究了非典型大西洋尼诺(Non-Canonical Atlantic Ni1o,NCA)对中国东夏季前、后汛期降水的影响及物理机制。结果显示,NCA在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典型和非典型大西洋尼诺对前冬ENSO的响应及其在春夏季的反馈研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4年
作者: 杨萌洲 袁潮霞 姜蕾衫 山形俊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应用实验室
热带大西洋与热带太平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过程,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及机制将为气候预测奠定基础。本文采用1940—2022年共83a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使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研究了典型大西洋尼诺(Canonical Atl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沿海风能年际变化的区域性特征成因及其预测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4年 第2期47卷 235-248页
作者: 沈龙 罗京佳 金大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基于ERA5的逐小时100m风场数据,利用时间序列K-means聚类方法,将中国沿海冬季风能年际变化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北中国海(NorthChina Sea,NCS)、东海(East China Sea,ECS)、南海北(Northern South China Sea,NSCS)及南海南(Southe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同化资料改进WRF-Chem对华北地区秋季PM_(2.5)预报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4年 第5期82卷 659-671页
作者: 李文凯 陈耀登 陈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北京100871
气溶胶初始场同化能够提高WRF-Chem气象-气溶胶耦合预报的准确度。为了讨论气溶胶同化在不同时刻对耦合模式预报的影响,针对2015年10月一次重度霾污染过程,进行了一天4个不同时刻的气象-气溶胶联合同化及短时预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梅雨降水季节预测的多方法比较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4年 第2期47卷 313-329页
作者: 李琳菲 杨颖 朱志伟 王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6 上海市闵行区气象局 上海201199
基于1961—2000年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和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6—7月长江中下游(108°~123°E,27°~33°N)梅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观测诊断和数值试验确定了影响梅雨异常偏多的3个前期因子:4—5月平均的西北太平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IPO调节大西洋纬向模对澳大利亚秋季降水年际变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2年 第1期45卷 76-86页
作者: 杨萌洲 袁潮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44
采用1900—2014年115 a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使用滤波、线性相关等方法,研究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nterdecadal Pacific Oscillation,IPO)调节大西洋纬向模(Atlantic Zonal Mode,AZM)对澳大利亚秋季降水年际变动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球2℃温升背景下青藏高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3年 第1期42卷 49-59页
作者: 鲍艳 魏宇晨 南素兰 臧文川 无锡学院 江苏无锡21410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巴黎协定》提出全球暖化程度在21世纪末相对工业革命前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对全球变暖非常敏感,在2℃温升这个边界增温条件下研究高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到高原生态安全问题,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CMIP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极端高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进展 2025年
作者: 华文剑 冯慧婷 崔亚朱 胡宇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徐州市气象局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温热浪,引发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受长达一个多月的破纪录高温与干旱影响,此次极端事件不仅对人类、经济和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损失,也加剧了粮食不安全状况,阻碍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更加全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