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3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5 篇 理学
    • 92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13 篇 工学
    • 6 篇 电气工程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11 篇 青藏高原
  • 7 篇 数值模拟
  • 4 篇 气候变化
  • 4 篇 pm2.5
  • 4 篇 相对湿度
  • 3 篇 agrawal耦合模型
  • 3 篇 人工智能
  • 3 篇 cmip5
  • 3 篇 雷电电磁场
  • 3 篇 多上行先导
  • 3 篇 极端降水
  • 3 篇 中国东部
  • 2 篇 热浪
  • 2 篇 黑碳气溶胶
  • 2 篇 气候预测
  • 2 篇 变化趋势
  • 2 篇 暴雨
  • 2 篇 霾污染
  • 2 篇 梅雨
  • 2 篇 wrf模式

机构

  • 10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0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9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5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4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3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 3 篇 无锡学院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 篇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
  • 3 篇 丹东市气象局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2 篇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
  • 2 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
  • 2 篇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
  • 2 篇 兰州中心气象台
  • 2 篇 南京大学

作者

  • 16 篇 张其林
  • 11 篇 王磊
  • 5 篇 谭涌波
  • 5 篇 于振国
  • 5 篇 罗京佳
  • 5 篇 沈新勇
  • 5 篇 张金波
  • 4 篇 游庆龙
  • 4 篇 马红云
  • 4 篇 南素兰
  • 4 篇 侯文豪
  • 4 篇 王超
  • 4 篇 余骏皓
  • 4 篇 鲍艳
  • 4 篇 陈耀登
  • 4 篇 赵天良
  • 4 篇 郑天雪
  • 4 篇 袁潮霞
  • 3 篇 张文君
  • 3 篇 张翼驰

语言

  • 10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变分框架下双偏振雷达直接同化算子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4年 第6期82卷 774-788页
作者: 张海阳 陈耀登 孙涛 陈敏 黄向宇 孙健 王瑞春 范水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博尔德803073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北京100089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北京100081
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简称双偏振雷达资料)能够更好地识别水凝物粒子特征。为发挥双偏振雷达资料的作用,更有效地同化双偏振雷达资料,提高对流天气的预报效果,发展建立了一套基于水凝物控制变量的双偏振雷达资料变分直接同化方案,并开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动态植被模型对青藏高原植被的模拟检验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3年 第2期42卷 333-343页
作者: 鲍艳 王玉琦 南素兰 俞淼 无锡学院 江苏无锡21410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丹东市气象局 辽宁丹东11800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所 北京100081
动态植被模型是研究植被变化对气候反馈和影响的重要模型工具。本文对耦合了动态植被(Dynamic Vegetation,DV)和碳氮(Carbon and Nitrogen,CN)模型的NCAR陆面过程模式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5)对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植被对未来气候变暖的反馈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3年 第3期42卷 553-563页
作者: 鲍艳 王玉琦 南素兰 俞淼 无锡学院 江苏无锡21410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丹东市气象局 辽宁丹东11800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所 北京100081
本文使用NCAR的公共陆面过程模型CLM4.5-CNDV对21世纪末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植被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进行了预测,以研究高原植被对未来气候进一步变暖的反馈。模式大气驱动数据基于“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NCEP历史时期的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州塔闪电光谱特性分析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 2023年 第12期43卷 335-345页
作者: 王雪娟 王海通 化乐彦 吕伟涛 陈绿文 马颖 齐奇 武斌 许伟群 杨静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利用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获得的600 m高广州塔上一次闪电3个回击放电过程的光谱资料,详细分析了广州塔上闪电光谱随时间的演化和随高度的变化特性,并通过对比实测的一组氮原子(NI)[856.8 nm, 859.4 nm, 862.9 nm]多重态的谱线强度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高温条件下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成因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
作者: 陈靖扬 李婷苑 陈耀登 欧阳珊珊 龚宇 林子锋 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珠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广东省南岭森林大气环境与碳中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 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为探究非高温条件下珠三角地区发生臭氧污染的成因,基于2015-2023年空气质量数据及气象数据,分析高温日(日最高气温≥28℃)与非高温日(日最高气温 65%)则不利于O3生成。此外,非高温日下日照时数的影响显著,表明充足太阳辐射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RA资料对一次江淮暴雨过程模拟效果的评估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23年 第1期43卷 59-68页
作者: 杨春 马怡轩 庄潇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1 江苏省气象台 南京210044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 v4.1,分别以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陆面再分析产品CRA、欧洲ECMWF的ERA5和美国NCEP的FNL作为初始场,对2013年7月4—6日江淮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分析可知,此次暴雨过程是在东北冷涡、江淮切变线和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葵花8号辐射率资料同化在一次川渝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3年 第6期42卷 1478-1491页
作者: 梁皓 许冬梅 束艾青 张雪薇 宋丽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承德市气象局 河北承德067000 中国气象局雷达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00
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葵花8号(Himawari-8)上搭载的静止轨道成像仪AHI(Advanced Himawari Imager)凭借其高时空分辨率可以对重庆地区暴雨进行连续观测。本文选取2019年4月19日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为试验个例,采用WRF(Weather Resear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星-空-地-流”数字化融合的工业设施碳计量方法学研究
收藏 引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5年 第2期21卷 236-245页
作者: 黄建 章振 冯蕾 郑明月 李莘莘 李文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南京210044 中新城镇化(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10140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北京10009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210044
碳计量是开展碳排放双控管理、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性手段,工业碳排放占比仍较高,工业碳排放的结构与特征决定了应进一步加强工业设施碳计量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当前工业设施碳计量方法学存在如下不足:碳核算方法仍占主导,但排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垂直重叠特性与风切变强度的参数化关系构建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3年 第3期38卷 1000-1012页
作者: 刘玉洁 彭杰 张峰 吴琨 刘鹏 陈国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438 上海市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上海200030 上海期智研究院 上海20023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南京210044 洛阳市气象局 洛阳471000
基于CloudSat/CALIPSO卫星在2007—2010年的观测数据,研究气候模式中用于表达云层垂直方向上重叠关系的关键参数——抗相关厚度(L),并构建了L与风切变强度的参数化关系.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L与风切变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该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研究——“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2024年度最新进展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8卷 177-206页
作者: 陈海山 张耀存 张文君 尹志聪 陈国森 华文剑 黄丹青 况雪源 刘芸芸 马红云 施宁 孙善磊 魏江峰 赵海坤 张杰 韩婷婷 李文铠 桑英涵 王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气象研究所 北京100081
围绕“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及其预测和归因”2024年度主要进展,从极端事件变化的观测事实、环流特征与动力学机理,海洋关键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机理,海洋过程对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陆面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