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3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5 篇 理学
    • 92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13 篇 工学
    • 6 篇 电气工程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11 篇 青藏高原
  • 7 篇 数值模拟
  • 4 篇 气候变化
  • 4 篇 pm2.5
  • 4 篇 相对湿度
  • 3 篇 agrawal耦合模型
  • 3 篇 人工智能
  • 3 篇 cmip5
  • 3 篇 雷电电磁场
  • 3 篇 多上行先导
  • 3 篇 极端降水
  • 3 篇 中国东部
  • 2 篇 热浪
  • 2 篇 黑碳气溶胶
  • 2 篇 气候预测
  • 2 篇 变化趋势
  • 2 篇 暴雨
  • 2 篇 霾污染
  • 2 篇 梅雨
  • 2 篇 wrf模式

机构

  • 10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0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9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5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4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3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 3 篇 无锡学院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 篇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
  • 3 篇 丹东市气象局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2 篇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
  • 2 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
  • 2 篇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
  • 2 篇 兰州中心气象台
  • 2 篇 南京大学

作者

  • 16 篇 张其林
  • 11 篇 王磊
  • 5 篇 谭涌波
  • 5 篇 于振国
  • 5 篇 罗京佳
  • 5 篇 沈新勇
  • 5 篇 张金波
  • 4 篇 游庆龙
  • 4 篇 马红云
  • 4 篇 南素兰
  • 4 篇 侯文豪
  • 4 篇 王超
  • 4 篇 余骏皓
  • 4 篇 鲍艳
  • 4 篇 陈耀登
  • 4 篇 赵天良
  • 4 篇 郑天雪
  • 4 篇 袁潮霞
  • 3 篇 张文君
  • 3 篇 张翼驰

语言

  • 10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多源星载微波传感器在台风“小犬”强度和风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4年 第6期82卷 816-826页
作者: 方贺 张驰 严睿恺 董林 杨劲松 张国胜 浙江省气候中心 杭州31005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浙江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 杭州310051 浙江省气象台 杭州310051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12
星载微波传感器可以穿透云雾对海面10 m高度风场进行全天时、全天候和大范围的直接观测,这为台风强度和风场结构的变化监测提供了契机。以2023年超强台风“小犬”为研究对象,基于主动式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和被动式微波辐射计提供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雷暴电荷分布对正极性云闪放电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2年 第6期46卷 1407-1424页
作者: 郑天雪 谭涌波 罗林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研究将云闪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植入到偶极电荷结构中,固定主负电荷区的参数和位置,通过不断调整上正电荷区的参数(电荷浓度和水平范围)和位置以此来模拟不同高度处起始的正极性云闪,进而探讨正云闪放电特征与雷暴电荷分布之间的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类型冷却屋顶方案对城市群热环境的缓解效果
收藏 引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1年 第1期17卷 45-57页
作者: 张弥 马红云 林卉娇 李海俊 王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ICAR) 南京210044 江西省气象局 南昌330000
利用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型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UCM,选取8组不同反照率和绿化比例的屋顶冷却方案进行敏感性试验,模拟研究不同冷却屋顶方案对长三角城市群2013年夏季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冷却屋顶方案对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城市化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对中国复合热浪的协同作用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3年 第1期46卷 119-131页
作者: 高焕妍 沈新勇 董伟 赵亮 罗亚丽 王咏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广东珠海51908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基于黑球湿球温度识别了中国复合热浪,并定量分析了城市化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对中国复合热浪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1979—2019年中国复合热浪的发生天数、强度和影响范围都在逐步上升,尤其在2010年以后出现跃升,比20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闪电连续电流的光谱分析及通道温度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年 第7期42卷 2069-2075页
作者: 王雪娟 许伟群 化乐彦 王海通 吕伟涛 杨静 袁萍 张其林 张袁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甘肃省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
连续电流是闪电放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子物理过程,它是指雷暴云局电荷中心在回击之后沿原通道对地的持续放电过程。在连续电流阶段,原本发光微弱的通道其亮度有时会突然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叠加了M分量,自20世纪连续电流被发现以来,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闪三维随机模型的改进及多上行先导的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2年 第6期80卷 999-1008页
作者: 林雨荷 谭涌波 余骏皓 樊佳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为了探讨地闪连接过程中多上行先导的起始与发展,考虑到光学观测事实及雷暴电场环境,本研究在已有多上行先导三维随机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植入背景电场模块并改进上、下行先导模块。基于新模型开展大量敏感性试验,结果如下:(1)新模型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矮建筑物多上行先导连接过程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应用气象学报 2022年 第1期33卷 80-91页
作者: 雷艺楠 谭涌波 余骏皓 郑天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81
运用改进后的三维多先导模型,允许高矮建筑物上均可以始发上行先导,对多次地闪的连接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矮建筑物始发上行先导和被击中的概率较小,高建筑物对矮建筑物上行先导的始发具有较明确影响。建筑物间的高度差是影响上述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山东地区一次夏季极端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演变过程及机理分析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3年 第3期47卷 786-804页
作者: 龚琬丁 周玉淑 钟珊珊 沈新勇 李小凡 邓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院重点实验室(LACS)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珠海51908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杭州310027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对2020年7月22日山东半岛一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开展观测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此次局地降水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背景和中尺度降雨的诊断。WRF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极端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过程的关键特征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2年 第1期46卷 151-167页
作者: 布和朝鲁 林大伟 齐道日娜 诸葛安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北京100029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亚洲中高纬环流春夏季节转换是亚洲大陆上发生的不同区域春夏季节转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分,它为江淮流域梅雨形势的建立提供必要的中高纬环流条件。但是关于其独特性和关键特征,迄今为止尚没有系统性的总结。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净零排放对中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基于GEOS-Chem模型的理想模拟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5年 第3期55卷 892-907页
作者: 谭景烨 王军 毛慧琴 王恒茂 刘志强 王美蓉 阎然 王训梅 江飞 南京大学地球关键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 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2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陆地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北京100094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重庆40114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墨脱大气水分循环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日喀则和墨脱国家气象观测台拉萨850000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的升高已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及更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为控制CO_(2)浓度的持续上升,各国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为了研究中国“碳中和”目标对大气中CO_(2)浓度的影响,本文利用三维化学传输模型G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