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3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5 篇 理学
    • 92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13 篇 工学
    • 6 篇 电气工程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11 篇 青藏高原
  • 7 篇 数值模拟
  • 4 篇 气候变化
  • 4 篇 pm2.5
  • 4 篇 相对湿度
  • 3 篇 agrawal耦合模型
  • 3 篇 人工智能
  • 3 篇 cmip5
  • 3 篇 雷电电磁场
  • 3 篇 多上行先导
  • 3 篇 极端降水
  • 3 篇 中国东部
  • 2 篇 热浪
  • 2 篇 黑碳气溶胶
  • 2 篇 气候预测
  • 2 篇 变化趋势
  • 2 篇 暴雨
  • 2 篇 霾污染
  • 2 篇 梅雨
  • 2 篇 wrf模式

机构

  • 10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0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9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5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4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3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 3 篇 无锡学院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 篇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
  • 3 篇 丹东市气象局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2 篇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
  • 2 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
  • 2 篇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
  • 2 篇 兰州中心气象台
  • 2 篇 南京大学

作者

  • 16 篇 张其林
  • 11 篇 王磊
  • 5 篇 谭涌波
  • 5 篇 于振国
  • 5 篇 罗京佳
  • 5 篇 沈新勇
  • 5 篇 张金波
  • 4 篇 游庆龙
  • 4 篇 马红云
  • 4 篇 南素兰
  • 4 篇 侯文豪
  • 4 篇 王超
  • 4 篇 余骏皓
  • 4 篇 鲍艳
  • 4 篇 陈耀登
  • 4 篇 赵天良
  • 4 篇 郑天雪
  • 4 篇 袁潮霞
  • 3 篇 张文君
  • 3 篇 张翼驰

语言

  • 10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屏蔽线和三相线空间结构变化对雷击耦合电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21年 第3期 7-14页
作者: 宁欣婷 周仿荣 马仪 陈佳雯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昆明650217
基于多导线的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采用"两步走"方法,从理论层面研究了屏蔽线和三相线路的空间结构变化对耦合电压峰值的影响。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1)屏蔽线的高度对耦合电压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发现屏蔽线越高,相线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不同微物理过程的广西沿海南风型暖区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0年 第5期43卷 867-879页
作者: 智协飞 董甫 张玲 吉璐莹 朱寿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锡研究院天气在线气象应用研究所 江苏无锡214000
基于WRFV3.6.1,利用其8个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0—2016年华南汛期(4—9月)的6个南风型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数值模拟与多方案集成试验,并采用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ODE)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对于大多数个例,WRF模式都能较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7年苏南一次特大暴雨高分辨率模拟及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21年 第3期41卷 386-397页
作者: 张冰 郑媛媛 沈菲菲 曾明剑 王元直 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09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南京210009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南京210009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南京2100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利用高分辨率(水平3 km)数值模式,结合FNL分析及预报场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9—10日苏南一次因江淮气旋沿切变线东移造成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对模式模拟结果做了降水、风场等多方面的验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连绵起伏山体对雷电电磁信号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21年 第3期 57-66页
作者: 陈佳雯 王磊 王超 于振国 宁欣婷 黄诗叶 孔维奇 张翼驰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650217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昆明650011
连绵起伏的山体地形会对雷电电磁信号的强度和传播时间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时间到达(time-of-arrival,TOA)雷电定位技术的准确性。本研究基于二维时域有限差分(two-di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2D FDTD)算法,对地闪回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不同频段的地闪回击脉冲波形的定位结果差异性分析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21年 第3期 125-132,204页
作者: 张翼驰 王磊 王超 于振国 戴炳哲 陈佳雯 孔维奇 黄诗叶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650217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昆明650011
笔者选取了2018年8月3日发生在南京地区的一次正地闪放电过程,利用6站同步的VLF/LF(甚低频/低频)三维闪电探测数据,重点分析了不同频段的地闪回击脉冲波形的定位结果差异性。首先,针对这次地闪回击的原始时域波形,利用巴特沃斯滤波器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VLF/LF三维雷电探测数据的云-地闪电频谱差异性分析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21年 第3期 142-148,210页
作者: 孔维奇 王磊 王超 于振国 黄诗叶 宁欣婷 张翼驰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650217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昆明650011
利用南京地区VLF/LF(甚低频/低频)三维雷电实时探测网探测到的2018年7月26日14时的一次正地闪和2018年8月3日14时的一次负地闪数据,对闪电不同放电阶段的频谱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初步结论如下:1)从两次闪电的三维通道结果可以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凝结核对南京及周边地区夏季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0年 第5期43卷 897-907页
作者: 马红云 韩路杰 顾春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江苏南京210044 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浙江杭州311317 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 北京100029
利用WRF3.8.1模式,采用Thompson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南京2014年6月初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模拟;设置多组数值试验,从中选取清洁和严重污染两组试验,对比分析低、高云凝结核浓度对此次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Thompson方案对此次降水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工智能模型“风顺”对中国区域降水技巧检验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5年 第3期48卷 366-376页
作者: 胡家晖 陆波 李昊 陈磊 仲晓辉 周辰光 吴捷 冯胤庭 徐邦琪 赵春燕 辛昱杭 赵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河北省气象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 河北雄安新区070001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候预测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100081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 上海200433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 上海200232 雷丁大学 雷丁RG66UR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北京100081
次季节预测在农业规划、防灾减灾和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工智能的“风顺”次季节预测模型(CMA-AIM-S2S-Fengshun),结合自主研发的CRA-40再分析数据和FY-3E卫星数据,通过级联Swin Transformer模块和智能扰动生成技术,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能见度与PM2.5浓度和环境湿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0年 第4期78卷 679-690页
作者: 刘兆东 王宏 沈新勇 彭玥 施义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珠海519082
2013年至今,中国冬季与雾霾相伴的低能见度事件频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尤为严重。PM2.5浓度与环境湿度是导致低能见度的最关键影响因素。为了深入研究PM2.5浓度与环境湿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利用2017年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MICAPS气象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综合湿度和温度影响的中国未来热浪预估
收藏 引用
地理科学进展 2020年 第1期39卷 36-44页
作者: 陈曦 李宁 黄承芳 刘佳伟 张正涛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北京10087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地面空气湿度直接影响人体驱散热负荷的效率,持续高温高湿天气将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基于综合考虑温度和湿度协同作用的热胁迫指数--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定义热浪,利用参考时期(1986-2005年)中国824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