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3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5 篇 理学
    • 92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13 篇 工学
    • 6 篇 电气工程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11 篇 青藏高原
  • 7 篇 数值模拟
  • 4 篇 气候变化
  • 4 篇 pm2.5
  • 4 篇 相对湿度
  • 3 篇 agrawal耦合模型
  • 3 篇 人工智能
  • 3 篇 cmip5
  • 3 篇 雷电电磁场
  • 3 篇 多上行先导
  • 3 篇 极端降水
  • 3 篇 中国东部
  • 2 篇 热浪
  • 2 篇 黑碳气溶胶
  • 2 篇 气候预测
  • 2 篇 变化趋势
  • 2 篇 暴雨
  • 2 篇 霾污染
  • 2 篇 梅雨
  • 2 篇 wrf模式

机构

  • 10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1 篇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
  • 10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9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5 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
  • 4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3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 3 篇 无锡学院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 篇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
  • 3 篇 丹东市气象局
  • 3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2 篇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
  • 2 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
  • 2 篇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
  • 2 篇 兰州中心气象台
  • 2 篇 南京大学

作者

  • 16 篇 张其林
  • 11 篇 王磊
  • 5 篇 谭涌波
  • 5 篇 于振国
  • 5 篇 罗京佳
  • 5 篇 沈新勇
  • 5 篇 张金波
  • 4 篇 游庆龙
  • 4 篇 马红云
  • 4 篇 南素兰
  • 4 篇 侯文豪
  • 4 篇 王超
  • 4 篇 余骏皓
  • 4 篇 鲍艳
  • 4 篇 陈耀登
  • 4 篇 赵天良
  • 4 篇 郑天雪
  • 4 篇 袁潮霞
  • 3 篇 张文君
  • 3 篇 张翼驰

语言

  • 10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建筑物群中多上行先导三维模型的建立
收藏 引用
应用气象学报 2020年 第6期31卷 740-748页
作者: 余骏皓 谭涌波 郑天雪 王艺儒 师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为实现对地闪过程中多上行先导现象的模拟,在已有三维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基础上,植入多先导始发与发展模块以建立高建筑群多上行先导模型,利用电场并行计算技术提高模拟效率。将新模型应用于实际地闪模拟并就统计数据与先导形态特征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于上行负地闪始发的电荷区参数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应用气象学报 2020年 第2期31卷 175-184页
作者: 王艺儒 谭涌波 郑天雪 余骏皓 李春笋 刘敏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81
在经典偶极性电荷结构下,结合已有的闪电放电参数化方案及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Tall-Object Lightning Observatory in Guangzhou,TOLOG)观测分析结果,不断调整主负电荷区参数进行二维高分辨率闪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小波分析的客观预报方法在智能网格高低温预报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0年 第3期43卷 577-584页
作者: 刘新伟 段伯隆 黄武斌 段明铿 李蓉 狄潇泓 魏素娟 兰州中心气象台 甘肃兰州730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甘肃兰州730020
基于2017—2018年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甘肃实时城镇预报产品和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滑动训练、最优融合等技术,研发出甘肃省智能网格高低温客观订正产品。检验分析表明:城镇预报产品、滑动训练订正产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郑州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日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 第6期42卷 1137-1146页
作者: 郑丹 周顺武 郭建平 多典洛珠 王传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资料同化研究与应用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安徽省气象局 安徽合肥230061
依据郑州大气本底站近6 a(2006—2011年)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 aerosol,BC)质量浓度观测数据,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站四季BC质量浓度日变化特征,并利用谐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各季BC质量浓度和地面主要气象要素(气温、相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加密探空观测的成都市一次重霾污染过程中大气边界层气溶胶垂直结构分析
收藏 引用
地球化学 2020年 第3期49卷 344-352页
作者: 曹蔚 赵天良 徐祥德 张小曳 郑小波 杨富燕 夏俊荣 曹乐 邱玉珺 谷晓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 贵州省气候中心 贵州贵阳55000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02
基于2017年1月4日至7日成都市一次重霾污染过程的系留汽艇探测的低层大气气象要素和大气颗粒物垂直探空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大气边界层结构及气溶胶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此次重霾污染期间,大气边界层昼夜变化特征基本消失。稳定边界层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球热浪人口暴露度预估——基于热应力指数
收藏 引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年 第4期16卷 424-432页
作者: 陈曦 李宁 张正涛 刘佳伟 王芳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北京10087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210044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热浪灾害事件频发。湿球黑球温度综合考虑了温度和湿度协同作用,相较于单独的温度指标更能表征热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基于该指数定义热浪,利用CMIP5多模式温度和相对湿度模拟数据以及SSP3人口数据,量化并分析了未来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Rossby波和热带对流活动对2010年6月梅雨发生前后我国东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19年 第6期42卷 824-834页
作者: 李慧 陆尔 翟盘茂 李肇新 陈阳 甘如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1
基于574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在比较2010年梅雨期前后(6月7-11日和18-22日)我国东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型差异的基础上,从Rossby波活动通量及热带对流活动探讨了这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工智能技术气候预测应用简介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2年 第5期45卷 641-659页
作者: 杨淑贤 零丰华 应武杉 杨松 罗京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许多研究工作者尝试将地学研究与人工智能跨学科结合,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其中气候预测与人类生活以及防灾减灾等息息相关,准确的气候预测至关重要。本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锥形山体坡度及其电导率分层对雷击感应过电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电压技术 2019年 第9期45卷 2936-2944页
作者: 张金波 王磊 梁仕斌 彭晓宇 张其林 唐雅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650217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昆明650011
研究山体地形对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影响,开发了计算山区架空输配电线雷电感应过电压的2维时域有限差分(2-D FDTD)算法。通过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作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并利用该算法计算了山体地形坡度、电导率及其分层结构对架空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复杂地形下架空线雷电感应过电压特性仿真研究
收藏 引用
高电压技术 2019年 第11期45卷 3708-3714页
作者: 张金波 彭晓宇 王磊 梁仕斌 唐雅丽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昆明650011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650217
研究山区复杂地形对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影响,可为山区架空输配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建立3维时域有限差分(3-DFDTD)算法模型,计算复杂山体地形下的雷击电磁场,并结合Agrawal耦合模型计算架空线感应过电压。算法的准确性通过与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