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17 篇 期刊文献
  • 11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3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20 篇 理学
    • 1,368 篇 大气科学
    • 44 篇 海洋科学
    • 20 篇 生态学
    • 5 篇 化学
    • 5 篇 地质学
    • 4 篇 地理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地球物理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76 篇 工学
    • 1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0 篇 软件工程
    • 9 篇 土木工程
    • 8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8 篇 水利工程
    • 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5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51 篇 农学
    • 2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5 篇 植物保护
    • 12 篇 作物学
    • 6 篇 园艺学
  • 16 篇 管理学
    • 1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76 篇 青藏高原
  • 72 篇 数值模拟
  • 48 篇 年代际变化
  • 37 篇 降水
  • 35 篇 年际变化
  • 31 篇 资料同化
  • 31 篇 pm2.5
  • 30 篇 暴雨
  • 30 篇 wrf模式
  • 27 篇 夏季降水
  • 26 篇 气候变化
  • 26 篇 大气环流
  • 23 篇 气溶胶
  • 23 篇 飑线
  • 23 篇 enso
  • 23 篇 南亚高压
  • 22 篇 水汽输送
  • 21 篇 台风
  • 21 篇 电荷结构
  • 21 篇 热带气旋

机构

  • 1,479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1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4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32 篇 浙江大学
  • 27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25 篇 南京大学
  • 22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20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20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9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7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6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1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2 篇 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87 篇 沈新勇
  • 72 篇 闵锦忠
  • 55 篇 陈海山
  • 51 篇 管兆勇
  • 50 篇 智协飞
  • 48 篇 江志红
  • 45 篇 徐海明
  • 41 篇 周顺武
  • 41 篇 李栋梁
  • 40 篇 朱彬
  • 36 篇 张文君
  • 35 篇 王黎娟
  • 34 篇 陈耀登
  • 32 篇 张其林
  • 30 篇 郭栋
  • 30 篇 李小凡
  • 30 篇 王咏青
  • 29 篇 曾刚
  • 28 篇 谭涌波
  • 28 篇 安俊琳

语言

  • 1,53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530 条 记 录,以下是551-560 订阅
排序:
机器学习的原理及其在气候预测中的潜在应用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1年 第1期44卷 26-38页
作者: 贺圣平 王会军 李华 赵家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卑尔根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挪威卑尔根502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
经历了两次“人工智能寒冬”之后,机器学习于近十年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且有腾飞发展之势,已在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系统等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已知数据集中总结关键信息和主要特征,从而对新数据做出准确的识别和预测,分别是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华北“7·19”暴雨中低涡系统演变及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热带气象学报 2020年 第1期36卷 85-96页
作者: 陈碧莹 闵锦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河北省气象台 河北石家庄050021
为探究华北暴雨的维持及中尺度系统演变机制,利用NCEP/NCAR的GFS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借助数值模拟、涡度收支分析和尺度分离等方法,对2016年7月19日前后一次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模拟研究。(1)本次极端降水过程与东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准双周振荡及其传播途径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0年 第3期43卷 495-505页
作者: 钟珊珊 贾巧 王美蓉 赵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93117部队 江苏南京210018
采用1979—2017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估算大气热源,研究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准双周振荡(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QBWO)的特征及传播途径。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大气热源QBWO的前两个主模态,即荷载中心在高原东南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不同背景场条件的雷达资料同化在登陆台风“桑美”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海洋学报 2021年 第1期43卷 69-81页
作者: 沈菲菲 唐超 许冬梅 李泓 刘瑞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225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辽宁沈阳110166 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气象局 云南维西674400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上海200030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北京100081
本文针对2006年登陆我国的超强台风“桑美”,分别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全球预报系统(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GFS)再分析资料和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区域客观再分析资料作为背景场,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两湖盆地”秋季黑碳气溶胶的分布及来源特征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0年 第4期43卷 592-602页
作者: 朱彬 王媛敏 高晋徽 赵天良 王伶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 江苏南京210044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广东深圳518055
应用耦合了黑碳(Black Carbon,BC)区域源追踪方法的中尺度天气-化学模式(WRF-Chem),对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盆地(以下简称两湖盆地)秋季(2015年10月)黑碳的分布、区域来源和日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两湖盆地所处地理位置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改进的Holroyd云粒子形状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收藏 引用
气象学报 2020年 第2期78卷 289-300页
作者: 黄敏松 雷恒池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云降水粒子形状是影响云微物理过程的重要因素,准确的云粒子形状信息是诸多云微物理参量计算的前提。为获取机载云粒子成像仪(CIP)所测云粒子的形状信息,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Holroyd云粒子形状识别方法,即先对云粒子形状进行预分类,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QDM方法的江淮流域极端降水模拟能力评估
收藏 引用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 第3期18卷 27-32页
作者: 姚壹壹 艾力亚尔·艾海提 朱连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本文利用江淮流域1961—2005年76站夏季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BCC-CSM1.1(m)模式模拟数据,构建基于经验和理论分布函数的分位数增量映射(Quantile Delta Mapping,QDM)偏差订正模型eQDM、dQDM,并评估其对江淮流域逐日降水及极端降水的订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江西大岗山负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
收藏 引用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1年 第1期44卷 51-57页
作者: 张嘉昕 邹嘉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利用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地面标准气象观测场内2019年度空气负离子和气象监测数据,分析了负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该地区年均负离子浓度1411.5个/cm^(3)。夏季负离子浓度和温度呈负相关、和湿度呈正相关,在其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苗期高温对草莓果实营养品质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及模型建立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气象 2020年 第12期41卷 785-793页
作者: 徐超 高芮 王明田 杨再强 韩玮 郑盛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无锡214000 四川省气象台 成都610091 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区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91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和2019年对草莓苗期进行不同高温和持续天数的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设置32℃/22℃、35℃/25℃、38℃/28℃和41℃/31℃共4个水平,以28℃/18℃为对照,高温胁迫天数包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上海城乡细颗粒物中碳质、无机和重金属的全组分特征及来源分析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 第29期20卷 12218-12225页
作者: 陈耿 常运华 曹芳 邹忠 谢峰 刘子贺 王谦 章炎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 上海200135
为系统研究中国超大城市上海城乡细颗粒物(PM 2.5)的组成特征及来源,于2015年夏季在上海中心城区(普陀区市政大楼)和农村(青浦区淀山湖边)两地进行同步观测,全面分析了两地PM 2.5浓度及各种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8种)、元素(20种)、有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