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17 篇 期刊文献
  • 11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3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21 篇 理学
    • 1,367 篇 大气科学
    • 44 篇 海洋科学
    • 21 篇 生态学
    • 6 篇 化学
    • 5 篇 地质学
    • 4 篇 地理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地球物理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77 篇 工学
    • 1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 篇 软件工程
    • 10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土木工程
    • 8 篇 水利工程
    • 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6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51 篇 农学
    • 2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5 篇 植物保护
    • 12 篇 作物学
    • 6 篇 园艺学
  • 17 篇 管理学
    • 1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77 篇 青藏高原
  • 72 篇 数值模拟
  • 48 篇 年代际变化
  • 37 篇 降水
  • 35 篇 年际变化
  • 31 篇 pm2.5
  • 30 篇 暴雨
  • 30 篇 wrf模式
  • 30 篇 资料同化
  • 27 篇 气候变化
  • 27 篇 夏季降水
  • 26 篇 大气环流
  • 23 篇 气溶胶
  • 23 篇 飑线
  • 23 篇 enso
  • 23 篇 南亚高压
  • 22 篇 水汽输送
  • 21 篇 电荷结构
  • 21 篇 热带气旋
  • 20 篇 台风

机构

  • 1,479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1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4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32 篇 浙江大学
  • 27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25 篇 南京大学
  • 22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20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20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9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7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6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1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2 篇 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87 篇 沈新勇
  • 72 篇 闵锦忠
  • 55 篇 陈海山
  • 50 篇 管兆勇
  • 50 篇 智协飞
  • 48 篇 江志红
  • 45 篇 徐海明
  • 42 篇 李栋梁
  • 41 篇 周顺武
  • 40 篇 朱彬
  • 36 篇 张文君
  • 35 篇 王黎娟
  • 33 篇 陈耀登
  • 32 篇 张其林
  • 30 篇 郭栋
  • 30 篇 李小凡
  • 30 篇 王咏青
  • 29 篇 曾刚
  • 28 篇 谭涌波
  • 28 篇 安俊琳

语言

  • 1,53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530 条 记 录,以下是711-720 订阅
排序:
基于线性规划方法处理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差分相位φ_C数据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19年 第5期39卷 617-625页
作者: 周聪 闵锦忠 戚友存 庄潇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高质量的差分相位数据能够有效地提高雷达识别粒子、估测降水的能力。本研究针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NUIST-CDP),提出一套差分相位φC数据的质量控制算法。其中将雷达观测到的差分相位φC分为5个分:差分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复杂地形下架空线雷电感应过电压特性仿真研究
收藏 引用
高电压技术 2019年 第11期45卷 3708-3714页
作者: 张金波 彭晓宇 王磊 梁仕斌 唐雅丽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昆明650011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650217
研究山区复杂地形对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影响,可为山区架空输配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建立3维时域有限差分(3-DFDTD)算法模型,计算复杂山体地形下的雷击电磁场,并结合Agrawal耦合模型计算架空线感应过电压。算法的准确性通过与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地表非绝热加热模态及其与中国北方环流异常的联系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9年 第2期38卷 237-252页
作者: 于涵 张杰 刘诗梦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210044 辽阳市气象局 辽宁辽阳111000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利用青藏高原非均匀下垫面热力输送系数及地表有效辐射的EOF分析结果,计算了2000年以来的高原地表非绝热加热资料,并将1958—2013年地表非绝热加热资料进行重建得到高原地表非绝热加热指数,以表征高原不同气候分区的地表热力状况。根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夏季云水含量及其水汽输送年际异常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9年 第3期38卷 449-459页
作者: 刘菊菊 游庆龙 王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438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1979-2016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夏季云水含量及其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高原夏季云水含量占全年48%,东南向西北减少。影响高原云水含量的水汽通道有印度洋通道、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及其机理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19年 第2期42卷 293-302页
作者: 徐集云 霍利微 宋超辉 刘樱 陈君芝 庆涛 浙江省气候中心 浙江杭州31001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市江宁区气象局 江苏南京211100
利用HadiSST资料、CMAP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北大西洋(Northern Tropical Atlantic,NTA)海表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与南海夏季风(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CSSM)的联系及可能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北方暴雪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和北极海冰的联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19年 第1期42卷 68-77页
作者: 陈海山 罗江珊 韩方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 上海201100
采用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对中国北方暴雪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北极海冰的联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冬季暴雪发生频次较高区域主要位于东北,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增加的态势,且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对冬季雾日形成的差异性分析
收藏 引用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9年 第5期24卷 585-596页
作者: 张璐 刘鹏 张文君 张乐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呼和浩特010051
雾是一种严重的天气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交通和日常生活,并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1958~2007年678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冬季雾日数的时空特征,发现冬季多雾地区和年际变率较强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台风“彩虹”(2015)降水影响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19年 第1期43卷 202-220页
作者: 庞琦烨 平凡 沈新勇 刘靓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CS) 北京100029
本文以GFS资料为初始场,利用WRF(v3.6.1)模式对2015年第22号台风"彩虹"进行了数值研究。采用CMA(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MTSAT卫星、自动站降水为观测资料,对比了4个微物理方案(Lin、WSM6、GCE和Morrison)对"彩虹&q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的热动力成因分析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19年 第1期38卷 29-41页
作者: 王玉琦 鲍艳 南素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丹东市气象局 辽宁丹东11800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所 北京100081
利用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the Fifth Phase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 IP5)的8个模式在高浓度排放路径RCP8. 5下的输出资料对青藏高原(下称高原) 21世纪未来气候变化进行预测,基于水汽收支方程对高原局地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流强度对雷暴云微物理发展和电荷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9年 第2期24卷 227-236页
作者: 仇梦扬 谭涌波 师正 杜赛 林辉 周洁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为了探讨对流强度大小对雷暴云内微物理发展和起电过程的影响,基于已有的二维积云起、放电模式,改变其扰动温度进行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流强度对雷暴云内微物理过程、起电率及后续电荷结构的产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对流强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