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15 篇 期刊文献
  • 11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2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19 篇 理学
    • 1,366 篇 大气科学
    • 44 篇 海洋科学
    • 20 篇 生态学
    • 6 篇 化学
    • 5 篇 地质学
    • 4 篇 地理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地球物理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77 篇 工学
    • 1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 篇 软件工程
    • 10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土木工程
    • 8 篇 水利工程
    • 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6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51 篇 农学
    • 2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5 篇 植物保护
    • 12 篇 作物学
    • 6 篇 园艺学
  • 17 篇 管理学
    • 1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76 篇 青藏高原
  • 72 篇 数值模拟
  • 48 篇 年代际变化
  • 37 篇 降水
  • 35 篇 年际变化
  • 31 篇 pm2.5
  • 30 篇 暴雨
  • 30 篇 wrf模式
  • 30 篇 资料同化
  • 27 篇 夏季降水
  • 26 篇 气候变化
  • 26 篇 大气环流
  • 23 篇 气溶胶
  • 23 篇 飑线
  • 23 篇 enso
  • 23 篇 南亚高压
  • 22 篇 水汽输送
  • 21 篇 电荷结构
  • 21 篇 热带气旋
  • 20 篇 台风

机构

  • 1,477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1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4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32 篇 浙江大学
  • 27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25 篇 南京大学
  • 22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20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20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9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7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6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1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2 篇 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87 篇 沈新勇
  • 72 篇 闵锦忠
  • 55 篇 陈海山
  • 50 篇 管兆勇
  • 50 篇 智协飞
  • 48 篇 江志红
  • 45 篇 徐海明
  • 41 篇 周顺武
  • 41 篇 李栋梁
  • 40 篇 朱彬
  • 36 篇 张文君
  • 35 篇 王黎娟
  • 33 篇 陈耀登
  • 32 篇 张其林
  • 30 篇 郭栋
  • 30 篇 李小凡
  • 30 篇 王咏青
  • 29 篇 曾刚
  • 28 篇 谭涌波
  • 28 篇 安俊琳

语言

  • 1,52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528 条 记 录,以下是731-740 订阅
排序:
2014-2019年北京和南京地区PM2.5和臭氧质量浓度相关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 第6期12卷 656-664页
作者: 孙金金 黄琳 龚康佳 王雪颖 李婧祎 秦墨梅 于兴娜 胡建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自2014年以来,中国细颗粒物(PM2.5)浓度大幅度下降,但臭氧(O3)浓度逐年缓慢上升,厘清PM2.5和O3(P-O)相关性尤为关键.在本研究中,2014—2019年北京和南京PM2.5年均质量浓度下降幅度分别为-6.86和-6.15μg·m^-3·a^-1;而日最大8...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O3胁迫下冬小麦总初级生产力的损耗模拟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9年 第10期40卷 4725-4732页
作者: 徐静馨 郑有飞 王圣 王立稳 赵秀勇 麦博儒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3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80
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并引入O3损耗半机制模型,分析了南京地区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变化,并模拟了不同O3含量胁迫条件下冬小麦GPP的损耗.结果表明:①冬小麦GPP随其生育期变化,呈现出'中间时段高,前后期低'的分布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1年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及汛期暴雨的对流条件研究
收藏 引用
热带气象学报 2020年 第5期36卷 590-602页
作者: 黄明策 沈新勇 刘会鹏 李小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 广西南宁53002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广东珠海519082 横县气象局 广西南宁530300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310027
利用ERA-Interim及雨量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比诊断了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梅汛前极旱期急转为梅汛期洪涝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对流条件(水汽、不稳定、抬升作用)差异及特征,并研究条件性湿位涡垂直通量(CMF)指数与暴雨之间的定量关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气冰核浓度对对流云降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气象科技 2020年 第2期48卷 220-228页
作者: 王梦旖 师正 谭涌波 刘俊 于梦颖 郑天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河南省信阳市气象局 信阳464000
在已有的三维对流云模式的基础上新植入了同质冻结和异质核化方案,结合一次山地雷暴个例,通过敏感性试验来探讨大气冰核浓度对对流云微物理过程和降水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①冰核浓度的改变会对对流云的动力场及各水成物粒子产生明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几年我国霾污染实时季节预测概要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19年 第1期42卷 2-13页
作者: 尹志聪 王会军 段明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
近些年,中国东经历了严重的霾污染,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有巨大的危害。在1周以内的霾污染预报之外,季节尺度的霾污染预测可以给减排治污措施的制定提供更长时间尺度的科学支撑。本文以年际增量为预测对象,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前次云闪对上行闪电始发提供的有利电环境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19年 第5期 27-36页
作者: 周洁晨 谭涌波 郑天雪 陈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主要基于已有的二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背景下的上行闪电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来进行二维高分辨率闪电放电的模拟实验,定量探讨了云闪放电过程对上行闪电的触发产生的有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云闪触发型上行闪电均发生于典型三极电荷结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相似路径台风Soudelor(1513)与Matmo(1410)登陆前后的降水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对比分析(9)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19年 第2期43卷 297-310页
作者: 颜玲 周玉淑 王咏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CS)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欧洲气象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观测站点的实况降水观测结合CMORPH卫星反演的逐时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路径类似的1513号台风Soudelor和1410号台风Matmo在登陆福建前后期间的降水分布特征以及造成登陆台风暴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球变暖1.5℃和2℃阈值时青藏高原气温的变化特征
收藏 引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年 第2期15卷 130-139页
作者: 吴芳营 游庆龙 谢文欣 张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438
利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的21个气候模式的RCP4.5和RCP8.5情景预估结果,分析了全球变暖1.5℃和2℃阈值时青藏高原气温年和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应1.5℃和2℃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变暖幅度明显更大,就整体而言,在R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中东地区不同气候背景下城市乡村气温差异研究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19年 第5期39卷 569-577页
作者: 赵雪婷 朱彬 潘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本文利用中国中东424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与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了1981—2014年中国中东地区(京津冀、黄淮和长三角)不同气候背景下城市和乡村的气温差异(ΔT城乡)。研究发现,中国中东ΔT城乡昼夜基本皆为正,北的京津冀和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工智能技术气候预测应用简介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2年 第5期45卷 641-659页
作者: 杨淑贤 零丰华 应武杉 杨松 罗京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许多研究工作者尝试将地学研究与人工智能跨学科结合,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其中气候预测与人类生活以及防灾减灾等息息相关,准确的气候预测至关重要。本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