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1 篇 期刊文献
  • 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0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91 篇 医学
    • 165 篇 临床医学
    • 30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9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5 篇 中西医结合
    • 1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35 篇 工学
    • 30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5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公安技术
  • 5 篇 理学
    • 5 篇 生物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11 篇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
  • 6 篇 磁共振成像
  • 5 篇 体层摄影术
  • 5 篇 x线计算机
  • 5 篇 iga肾病
  • 5 篇 非小细胞肺癌
  • 4 篇 病理学
  • 4 篇 足细胞
  • 4 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4 篇 大鼠
  • 3 篇 临床应用
  • 3 篇 凋亡
  • 3 篇 肾脏疾病
  • 3 篇 宫颈癌
  • 3 篇 并发症
  • 3 篇 渗出液
  • 3 篇 影响因素
  • 3 篇 乙型肝炎
  • 3 篇 肥大细胞
  • 3 篇 预后

机构

  • 152 篇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
  • 144 篇 福建医科大学
  • 16 篇 解放军南京军区福...
  • 9 篇 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 7 篇 福建中医药大学
  • 7 篇 厦门大学附属东方...
  • 6 篇 第二军医大学
  • 4 篇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
  • 4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
  • 4 篇 福建医大协和医院
  • 3 篇 福州军区福州总医...
  • 2 篇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
  • 2 篇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
  • 2 篇 福建医大福总临床...
  • 2 篇 福建医科大学协和...
  • 2 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
  • 2 篇 福州市第一医院
  • 2 篇 安徽医科大学
  • 2 篇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 2 篇 厦门大学

作者

  • 29 篇 庄永泽
  • 14 篇 余英豪
  • 14 篇 欧阳学农
  • 13 篇 陈自谦
  • 13 篇 余毅
  • 12 篇 徐皓
  • 12 篇 胡望平
  • 11 篇 余宗阳
  • 10 篇 陈向齐
  • 10 篇 王万明
  • 10 篇 胡盈莹
  • 9 篇 陈胜平
  • 9 篇 朱建平
  • 8 篇 钟晓容
  • 7 篇 陈梅珠
  • 7 篇 程惠华
  • 7 篇 黄兢姚
  • 7 篇 陈建梅
  • 7 篇 傅志超
  • 6 篇 林松庆

语言

  • 20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生化科福建医大福总临床医学院"
207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 第9期21卷 1551-1553页
作者: 陈向齐 牛高祥 刘向农 陈进木 吴洁 陈胜平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皮肤科 福建福州350025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 inicacid phot odynamic therapy,5-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5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5%浓度5-ALA敷药1.5h、照红光20min,每周1次,共治疗3次;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乳腺癌超声诊断新进展
收藏 引用
医学综述 2012年 第5期18卷 766-768页
作者: 黄秋婷 朱建平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超声科 福州350025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超声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常规的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是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基础,但它存在一些局限性,这使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不高。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番荔枝内酯单体squamocin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2年 第4期17卷 293-296页
作者: 林琳 欧阳学农 张霞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 福州350025
目的观察番荔枝内酯单体squamocin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squamocin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squamocin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squamocin干预在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解剖学及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医学综述 2012年 第11期18卷 1720-1723页
作者: 邓永忠 王万明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二科 福州350025
随着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的增多,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ACL损伤可引起膝关节疼痛、关节不稳、继发关节软骨损伤,导致关节退变甚至关节功能丧失。ACL断裂必须通过重建手术才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以及运动功能。精确的股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消栓颗粒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Bcl-2、Bax蛋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实用儿临床杂志 2012年 第20期27卷 1603-1606页
作者: 陈光明 高丽芳 许慧娜 王承峰 聂晓晶 任榕娜 余自华 刘建华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儿科福州350025 达拉特旗人民医院儿科 内蒙古鄂尔多斯014300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科 福建厦门361003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 福州350025
目的探讨消栓颗粒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日龄SD新生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和消栓颗粒治疗组,每组12只。HIBD模型组及消栓颗粒治疗组大鼠建立HIBD模型,消栓颗粒治疗组灌服消栓颗粒(8 g...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慢性肾脏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 第2期13卷 183-185页
作者: 霍苗苗 林曰勇 余毅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 福州350025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血液净化科 福州350025
虽然肾脏病诊疗技术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替代治疗手段也有进一步提高,贫血仍然是造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死亡和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造成CKD患者贫血的最常见因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现状调查分析
收藏 引用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2年 第11期12卷 497-500页
作者: 霍苗苗 余毅 林日勇 孙淑清 陈今 王琰 易建伟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 福建350025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血液净化科 福建350025
目的对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为透析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血液净化412名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2例MHD患者中,高磷血症358人(86.99%),钙磷乘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脑血管痉挛兔脑组织GR表达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神经外杂志 2012年 第3期17卷 161-164页
作者: 许秀艺 陈国忠 吴晓智 王银模 陈志成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麻醉科 福州350025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麻醉科 福州350025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兔的基底动脉周围脑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表达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兔SAH模型,将45只硬膜外阻滞成功的动物按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收藏 引用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 第11期33卷 20-23页
作者: 丁振 余宗阳 陈曦 欧阳学农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 福州350025 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57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三阴性乳腺癌组和三阴性乳腺癌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寓于临床教学中的师生“最佳互配”
收藏 引用
福建大学学报(社会学版) 2012年 第4期13卷 49-51页
作者: 陈梅珠 于萍 王云鹏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 第二军医大学福州临床医学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福建福州350025
通过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分析教与学中师生关系,探讨如何有效调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临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全程互动和"最佳互配",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