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3 篇 期刊文献
  • 3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8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1 篇 农学
    • 121 篇 植物保护
    • 10 篇 作物学
    • 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园艺学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水产
  • 40 篇 理学
    • 27 篇 生物学
    • 11 篇 生态学
    • 2 篇 化学
  • 13 篇 医学
    • 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1 篇 工学
    • 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主题

  • 14 篇 抗药性
  • 7 篇 生物防治
  • 6 篇 褐飞虱
  • 6 篇 甜菜夜蛾
  • 5 篇 灰飞虱
  • 5 篇 杀虫剂
  • 5 篇 rna干扰
  • 5 篇 棉铃虫
  • 5 篇 半抗原
  • 5 篇 多克隆抗体
  • 4 篇 抗性
  • 4 篇 斜纹夜蛾
  • 4 篇 稗草
  • 4 篇 防治效果
  • 4 篇 转基因小麦
  • 4 篇 生物学特性
  • 4 篇 稻纵卷叶螟
  • 4 篇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 4 篇 水稻
  • 4 篇 番茄

机构

  • 183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8 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6 篇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5 篇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4 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 4 篇 河南科技大学
  • 4 篇 农业部作物病虫害...
  • 4 篇 江苏省苏科农化有...
  • 4 篇 石河子大学
  • 3 篇 新疆农业大学
  • 3 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三峡大学
  • 3 篇 广西大学
  • 3 篇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
  • 3 篇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
  • 3 篇 江苏省阜宁县农业...
  • 2 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2 篇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
  • 2 篇 海南大学
  • 2 篇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作者

  • 17 篇 郭坚华
  • 12 篇 郑小波
  • 11 篇 胡白石
  • 10 篇 高聪芬
  • 10 篇 王鸣华
  • 10 篇 李国清
  • 10 篇 董立尧
  • 9 篇 zheng xiao-bo
  • 9 篇 li guo-qing
  • 9 篇 刘凤权
  • 9 篇 吴益东
  • 9 篇 沈晋良
  • 9 篇 李保平
  • 8 篇 周明国
  • 8 篇 wang ming-hua
  • 8 篇 guo jian-hua
  • 8 篇 李俊
  • 8 篇 施海燕
  • 8 篇 张正光
  • 8 篇 wu yi-dong

语言

  • 18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病虫害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果蝇硫化氢合成相关基因在不同虫态的转录水平
收藏 引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年 第5期33卷 95-100页
作者: 仲建锋 师晓琴 李国清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5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湖北武汉430064
构建了23个物种的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甘氨酸N甲基转移酶、胱硫醚β合成酶和胱硫醚γ裂解酶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进化分析表明这4类蛋白均具有基本一致的系统进化关系,并且均被归为昆虫和哺乳动物两大类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枯草芽孢杆菌7Ze3环二肽的分离与鉴定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 第2期38卷 107-109页
作者: 李海峰 叶永浩 郭坚华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源农药工程中心 江苏南京210095
从江苏省句容市水稻植株叶片表面分离到的1株枯草芽孢杆菌7Ze3,能够产生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伊枯草菌素iturin A等抗菌活性物质,表现出较好的平板拮抗效果,同时还具有产生纤维素酶、葡聚糖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的活性,显示其具有较出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西永福县近年来早稻田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的原因分析
收藏 引用
环境昆虫学报 2009年 第2期31卷 95-101页
作者: 齐国君 梁载林 辛德育 曹相余 甘宁 张孝羲 翟保平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 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 永福县植物保护站 广西永福541800 广西区植保总站 南宁530022
2003年以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在全国连年大发生,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永福县位于湘桂走廊要冲,属于南岭双季稻区,该稻区是江南和江淮稻区的主要虫源地之一,分析其早稻田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的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分地区大豆疫霉群体遗传分析
收藏 引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年 第2期34卷 73-77页
作者: 唐庆华 崔林开 苗苗 李德龙 阴伟晓 郑小波 王源超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5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海南文昌571339
为探究我国大豆疫霉菌的遗传多样性,使用13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引物对来自分地区的79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进行了DNA指纹分析。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3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7.0%。SSR指纹聚类分析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惠州地区褐飞虱对几种药剂的抗药性监测
收藏 引用
昆虫知识 2010年 第5期47卷 991-993页
作者: 刘凤沂 李惠陵 邱建友 张燕雄 黄丽聪 李华 王国忠 沈晋良 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惠州516001 惠州市惠阳区植物保护站 惠州516257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科学系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95
2009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广东省惠州地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丁烯氟虫腈、烯定虫胺和毒死蜱等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当地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产生了极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422.2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型种衣剂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
收藏 引用
植物保护 2014年 第1期40卷 182-186页
作者: 郝瑞 黄文坤 刘崇俊 彭德良 李红梅 李惠霞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95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兰州730070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甘农种衣剂Ⅰ号、甘农种衣剂Ⅱ号、甘农种衣剂Ⅲ号、阿维菌素种衣剂AV1、阿维菌素种衣剂AV2和5.7%甲维盐等6个种衣剂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播种前对麦种进行8个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比较小麦收获后土壤中孢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田间多次交配棉铃虫种群对Bt棉的抗性监测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 第1期38卷 136-138页
作者: 常菊花 高聪芬 陈进 荆建超 刘凤沂 须志平 张秀安 沈晋良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5 山东省无棣县植保站 山东无棣251900
2008年采用改进的F2代法和含毒饲料法监测河北省邱县和山东省无棣县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Bt棉的抗性,结果表明:邱县和无棣县田间棉铃虫雌蛾普遍存在多次交配现象(1次交配率仅占30.0%-38.2%),改进的F2代法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枯草芽孢杆菌离子突变菌株H-74脂肽类抗菌物质对水稻抗性诱导作用
收藏 引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9年 第5期22卷 1322-1325页
作者: 张荣胜 刘永锋 刘邮洲 罗楚平 刘长河 李美荣 陈志谊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4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5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Bs-916突变选育,得到一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Bs-916提高15%以上的突变菌株H-74。通过对其抗菌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H-74分泌的脂肽类抗菌物质主要是表面活性素。在PDA平板上的水稻纹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朗伍德王莲腐霉叶腐病及病原鉴定
收藏 引用
植物保护 2010年 第5期36卷 183-185页
作者: 窦剑 田艳丽 陈玉林 汤诗杰 胡白石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 南京210014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系 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
2009年,南京中山植物园王莲育苗池中的朗伍德王莲(Victoria‘Longwood Hybrid’)发生了叶片腐烂病。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并对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发病位稳定分离到形态一致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杂草稻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09年 第6期37卷 190-191页
作者: 王红春 娄远来 李宜慰 储西平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5 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10014
杂草稻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它具有生长势强、种子产生量大、稻粒有色而硬度大等特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探讨了杂草稻的起源、危害及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