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行为方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育龄人口生殖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快速增加的由辅助生殖技术(ART)孕育的子代的远期健康状况亟待评估。因此,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亟需从妊娠期、围产期的死亡和严重疾病表型逐渐向全生命周期和全疾病谱拓展。为了满足这样的研究需求,在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了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hina National Birth Cohort)建设,计划以家庭为单位,招募3万个自然妊娠家庭和3万个ART家庭的人群,并对夫妻双方以及孕育的子代开展长期随访,收集夫妻和子代的环境暴露、生殖生育、精神心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暴露数据。同时采集外周血、尿液、脐血、卵泡液和精浆、精子等多种类型的生物样本。该出生队列对于我国妇幼健康和生殖医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支撑作用和深远影响。本文即是对国家出生队列的建设概况和基本设计做简要介绍。
【目的】双酚A(BisphenolA,BPA)是一种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对于男性生殖系统的潜在损害作用不容忽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结合人群数据与动物染毒结果,拟初步探讨BPA和肥胖间交互作用对雄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纳入357名男性志愿者,收集体重指数(BMI)和精液质量信息,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尿液BPA含量,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对BPA和肥胖间交互作用与精子总数、精液量、精液浓度、精子活力等参数的关联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2×3析因设计,模拟BPA的低剂量长期积累效应模型,将84只成年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HFD)、BPA0.25组(0.25ug/kg bw per day)、BPA25组(25ug/kg bw per day)、BPA0.25+HFD组、BPA25+HFD组),连续染毒13周后处死,测定睾丸等脏器系数并取附睾进行精液质量检测,对BPA与肥胖间的交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人群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肥胖者的尿液BPA含量与精子总数和精液浓度具有负向关联,β系数分别为-34.62和-9.712。并且,BMI与BPA间具有协同作用,表现为BMI越高时,BPA致精子浓度下降越显著,交互作用P值为0.017。而小鼠的实验结果显示,第四周开始,HFD处理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造模成功。肥胖可引起睾丸系数下降,其中,BPA0.25+HFD组和BPA25+HFD组的睾丸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发现,肥胖与BPA间的交互作用可对精子总数产生影响,表现为HFD处理组的精子总数随BPA染毒剂量增大而减少,剂量效应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PA具有致雄性精液质量下降的潜在生殖毒性,而肥胖可能加重这一不利影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