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帕金森病伴冻结步态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在直线行走过程中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12例帕金森病伴冻结步态患者、13例帕金森病不伴冻结步态患者和11例健康对照受试者接受临床特征、步态时空参数和直线行走sEMG评估。分析步态周期各时段中重症侧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sEMG信号特征改变,指标选用标准化均方根振幅(root mean square,RMS)值和共激活比值。同时,探索sEMG改变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受试者和非冻结步态患者相比,冻结步态患者的步速减慢、步幅缩短、摆动相减少、步态变异性增加(P<0.05)。在步态周期的单支撑相阶段,冻结步态患者胫骨前肌标准化RMS较健康对照降低(P<0.05);在摆动前期,冻结步态患者胫骨前肌标准化RMS较非冻结步态患者显著下降(P<0.01),但非冻结步态患者胫骨前肌标准化RMS较健康对照增加(P<0.01)。对于腓肠肌标准化RMS,冻结步态患者在摆动前期较非冻结步态患者和健康对照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冻结步态患者的胫骨前肌-腓肠肌共激活比值在摆动相较非冻结步态患者降低(P<0.05)。冻结步态患者摆动前期腓肠肌标准化RMS与冻结步态严重程度(r=-0.758,P=0.007)、摆动相共激活比值和步幅变异性(r=0.716,P=0.013)显著相关。结论:直线行走步态周期中摆动前期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sEMG活动下降、摆动相胫骨前肌-腓肠肌共激活比值降低是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的重要特征。
目的:探讨≥80岁的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BAD老年患者,按照年龄分为60~79岁组和≥80岁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90 d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6例患者,60~79岁组114例,≥80岁组42例。基线信息中,≥80岁组患者的B型钠尿肽、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明显高于60~79岁组(P均<0.05)。治疗有效性分析中,≥80岁组患者溶栓后24 h和7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高于60~7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80岁组更容易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8.1%vs.12.3%,P=0.025)。两组患者的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NIHSS评分、m Rs≤2分和mRs≥4分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全性分析中,两组患者的颅内出血转化和消化道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80岁组患者出现黏膜出血和卒中相关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60~79岁组(P均<0.05)。结论:≥80岁的BAD患者仍能从静脉溶栓中获益,但需要关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并发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