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9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1 篇 历史学
    • 39 篇 中国史
    • 7 篇 世界史
  • 26 篇 法学
    • 26 篇 政治学
    • 2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3 篇 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军事学
    • 2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1 篇 工学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 篇 全面抗战时期
  • 3 篇 南京大屠杀
  • 3 篇 国民政府
  • 2 篇 崞县
  • 2 篇 宣传动员
  • 2 篇 抗日战争
  • 2 篇 量化历史
  • 2 篇 国民党
  • 2 篇 蒋介石
  • 2 篇 工合运动
  • 2 篇 民国大学
  • 2 篇 孙中山
  • 2 篇 晋绥边区
  • 2 篇 金陵大学
  • 2 篇 内迁
  • 1 篇 股份公司
  • 1 篇 全面抗战初期
  • 1 篇 日本帝国主义
  • 1 篇 留日学生
  • 1 篇 工业场景

机构

  • 49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山西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2 篇 南开大学
  • 1 篇 台湾政治大学
  • 1 篇 海南大学
  • 1 篇 国家记忆与国际和...
  • 1 篇 中华民国史研究中...
  •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 篇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
  • 1 篇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1 篇 太原科技大学
  • 1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 1 篇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
  • 1 篇 香港科技大学

作者

  • 9 篇 李玉
  • 7 篇 岳谦厚
  • 7 篇 li yu
  • 7 篇 yue qianhou
  • 5 篇 梁晨
  • 4 篇 张生
  • 4 篇 su ming
  • 4 篇 苏铭
  • 3 篇 姜良芹
  • 3 篇 蒋宝麟
  • 3 篇 陈海懿
  • 3 篇 陈蕴茜
  • 2 篇 jiang baolin
  • 2 篇 吕晶
  • 2 篇 zhang sheng
  • 2 篇 liang chen
  • 2 篇 江沛
  • 2 篇 徐勇
  • 2 篇 袁航
  • 2 篇 chen haiyi

语言

  • 4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4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停战区”问题研究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 2025年 第1期 80-97,M0005页
作者: 蒋宝麟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1932年5月5日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划定所谓“停战区”,对中国主权造成极大损害。值得注意的是,“停战区”范围除协定规定者外,事实上还包括苏州河以南与浦东地区,极大限制了中国军队的驻扎与调动。在“停战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畏江”到“借江”:近代镇江城市发展的长江因素
收藏 引用
城市史研究 2025年 第1期 137-154页
作者: 俞泽玮 李玉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长江是推动近代临江城市发展的一个要素与变量。以镇江为例,长江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长江对于镇江近代城市重心与城镇格局的变迁有重要影响。其次,随着“人—江”联系的紧密,镇江地方商、绅、民在近代逐渐经历了由“畏水”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共土改纠偏的“崞县经验”(1947—1948)
收藏 引用
苏区研究 2025年 第1期 39-53页
作者: 岳谦厚 苏铭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太原030006
改订成分作为土改纠偏的组成部分,在中共土改运动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阶级成分正确改订,并以之达成最广泛群众的团结,直接影响土改整体效果和中共革命前途。从1947年底至1948年上半年,中共中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国联外交
收藏 引用
史研究 2024年 第4期 131-150,M0006页
作者: 陈海懿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援引《国联盟约》第15条,实施九一八事变与与"一·二八"事变合并解决方针,是对日"一边抵抗,一边交涉"政策之表征。历经国联理事会、国联大会、十九人特别委员会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教育选拔到教育分层:民国大学院校的招生与门槛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 2018年 第6期 24-42,160页
作者: 梁晨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揆诸民国大学院校有关招生方法及考务安排的相关史料发现,虽然理论上教育部统管各地各类大学院校,但在招生工作中院校却拥有较强的自主权。民国大学的招生在富有灵活、多样甚至杂乱等特点的同时,在看似开放、客观的表面下也暗含了诸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09--1944年清华留美学生职业状况量化研究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 2024年 第4期 21-43,M0003页
作者: 梁晨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借助数字技术并经人工比对,可从大量数字文献和数据库中收集到晚清民国清华选派的绝大多数留美学生的工作信息。该工作不仅为系统研究清华留美学生职业获得与发展建立数据基础,也为突破量化史学主要依靠结构性史料的局限提供了示例。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同路到殊途:护法运动前后的冯自由与孙中山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 2020年 第3期 104-111页
作者: 陈海懿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南京210023
护法运动前夕,冯自由响应孙中山关于重开国会、恢复约法的呼吁,积极投身国会议员选举并当选为参议员,随后以国会议员身份南下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冯孙之间延续了既往的革命合作关系。护法运动几经挫折后,孙中山认识到依托旧军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于加强中国近代史研究“说理”性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 2018年 第6期 144-149页
作者: 李玉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 南京210023
中国传统史学叙事的"说礼"性,在近代受到挑战。由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思想更新等多方面原因,历史研究的"说理"性需求不断上升。借助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转换思路,扩大视野,可增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说理&q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量化数据库:“数字人文”推动历史研究之关键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17年 第2期 162-164页
作者: 梁晨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近几年来,大数据研究和"数字人文"逐渐走进了中国史学界,各种主题的史料数据库建设和"数字人文"研究开始出现,一场新的学术潮流仿佛正在形成。但对这一多学科综合的新事物,很多学者对其认识和运用还很有限,存在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张謇研究的“说礼”与“说理”——从“张謇史学”到“张謇学”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22年 第6期 197-204,256页
作者: 李玉 李婕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对于张謇研究而言,学界已有成果偏重“说礼”,使“研究”与“纪念”混合。其发展路向之一当为转换话语体系,运用多学科理论,以提升学术成果的“说理”性。例如“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社会成本与社会资本”“中国式企业家的‘公倍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