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54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5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53 篇 文学
    • 43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5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3 篇 艺术学
    • 5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 1 篇 美术学
  • 33 篇 历史学
    • 31 篇 中国史
    • 4 篇 世界史
  • 25 篇 法学
    • 8 篇 政治学
    • 7 篇 社会学
    • 7 篇 民族学
    • 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法学
  • 18 篇 教育学
    • 16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2 篇 哲学
    • 12 篇 哲学
  • 9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5 篇 工学
    • 3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矿业工程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4 篇 理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1 篇 生态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 24 篇 小说
  • 21 篇 现代性
  • 16 篇 中国
  • 15 篇 文学
  • 15 篇 鲁迅
  • 15 篇 中国文学
  • 14 篇 长篇小说
  • 13 篇 文学创作
  • 13 篇 中国当代文学
  • 12 篇 文学作品
  • 12 篇 中国现代文学
  • 12 篇 人性
  • 12 篇 作家
  • 11 篇 当代文学
  • 11 篇 文学期刊
  • 11 篇 短篇小说
  • 10 篇 作品
  • 9 篇 意识形态
  • 9 篇 文学史
  • 8 篇 文学批评

机构

  • 554 篇 南京大学
  • 14 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11 篇 玉林师范学院
  • 9 篇 中国现代文学馆
  • 7 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7 篇 江苏省作家协会
  • 5 篇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4 篇 复旦大学
  • 4 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 4 篇 中国作家协会理论...
  • 4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4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4 篇 苏州大学
  • 4 篇 伊犁师范学院
  • 4 篇 《扬子江评论》
  • 3 篇 江苏省作协
  • 3 篇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3 篇 广西师范学院
  • 3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8 篇 丁帆
  • 32 篇 王彬彬
  • 29 篇 黄发有
  • 29 篇 张光芒
  • 20 篇 吴俊
  • 18 篇 翟业军
  • 17 篇 胡星亮
  • 15 篇 张剑
  • 15 篇 罗长青
  • 13 篇 董健
  • 13 篇 黄轶
  • 11 篇 程桂婷
  • 11 篇 佘爱春
  • 11 篇 ding fan
  • 10 篇 童娣
  • 10 篇 徐阿兵
  • 10 篇 葛飞
  • 10 篇 何同彬
  • 10 篇 zhang jian
  • 10 篇 邱焕星

语言

  • 55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55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叶广芩小说的复调诗学——以《采桑子》为例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 2009年 第4期27卷 87-93页
作者: 程桂婷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叶广芩的长篇小说《采桑子》中,虚构自我、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三种叙述视角穿插切换、融会交织,构成了多视角多声部的复调叙事。这种复调叙事不仅建构了小说丰富的审美空间,而且凝聚了作家复杂的情感内核。
来源: 评论
鲁迅对鹤见祐辅《思想·山水·人物》的翻译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 2008年 第3期 89-97页
作者: 王彬彬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鲁迅曾把日本自由主义作家和评论家鹤见辅的杂文集《思想·山水·人物》翻译成汉语,但鲁迅并不是一字不漏地全译,而是有所取舍的。本文将鹤见辅原著与鲁迅译著相对照,从鲁迅的取舍中分析鲁迅对"自由主义"、对&q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另一种权利割据:当代文学与地方政治的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 2007年 第6期 87-92页
作者: 吴俊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通常所谓的割据,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之内,拥有军事力量的人或集团占据了部分地,区,成为该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并由此形成与中央政府或其他地区的对抗、分裂格局。显然,从有史记载的古代一直到近现代,割据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实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世纪文学叙事伦理的新动向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09年 第6期 39-45页
作者: 童娣 张光芒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近年来,关于”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及其合法性的争论是一个比较热闹的话题。其实,无论是对“新世纪文学”取倡导辩护姿态,还是对这一提法持反对质疑之声,这都不是重要的,关键在于能否透过文学外部浅表的关系层面,能否发掘出文学深层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莫言的“变形记”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06年 第6期 23-32页
作者: 黄发有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谈起莫言,总无法忘怀他的《透明的红萝卜》(《中国作家》一九八五年第二期)、《红高粱》(《人民文学》一九八六年第三期),印象深刻的还有《球状闪电》(《收获》一九八五年第五期)、《爆炸》(《人民文学》一九八五年第十二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戏剧的“人学”转向与深化——论新时期现代现实主义戏剧创作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08年 第4期 157-162页
作者: 胡星亮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新时期现代现实主义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戏剧的"入学"转向与深化。与传统现实主义强调反映外在现实、塑造性格和客观写实相比较,现代现实主义戏剧融合传统现实主义、西方现代主义和民族戏曲艺术等多种手法,它更注重揭示人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命神性的演绎——论新世纪迟子建、阿来乡土书写的异同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07年 第6期 65-70页
作者: 黄轶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迟子建和阿来书写人与自然关系的小说,一般通过"回忆"、通过民歌与民族语言以及对仪式的描述,来达致返归自然的精神原乡。他们都关注外来强力对原生态的破坏,但又有不同,阿来倾向于对政治强权的批判,迟子建侧重于对现代发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10年 第1期 183-191页
作者: 赵宪章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语言并非文学的全部,这一观念使文学和图像的关系研究成为可能,而"语-图"关系则是其中的关键。"一体"、"分体"与"合体"是语图关系的三大历史体态;与此相应,"以图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言”与“思”——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方言问题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09年 第6期 170-178页
作者: 魏宏瑞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主持人的话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是在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就某种意义上讲,由于中国现代特殊的时代特点和特殊的历史任务,使中国现当代文学,从来就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得到自足性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难以成为真正意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茅盾的晚年——历史及其限制
收藏 引用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4期34卷 1-8页
作者: 沈卫威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茅盾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这"镜子"的影像既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在"解释世界"(知)和"改造世界"(行)二者间的矛盾选择,同时也展示了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中充当着"启蒙者"、&q...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