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菌斑生物膜引发的宿主免疫反应是牙周炎进展和破坏的始作俑者,巨噬细胞是参与其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主要对巨噬细胞极化与牙周炎的关系及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治疗牙周炎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202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crophage polarization,M1/M2 macrophage,periodontitis,periodontitis treatment,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periodontitis,osteoimmunology,ferroptosis,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ferroptosis,periodontitis and ferroptosis”,中文检索词为“巨噬细胞极化,M1/M2巨噬细胞,牙周炎,牙周炎治疗,骨免疫,铁死亡”。经初筛后,选定9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巨噬细胞不同表型之间的转换与牙周炎组织破坏密切相关,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参与调控了牙周组织的破坏与修复过程,调节巨噬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有助于降低牙周炎炎症水平、改善牙周微环境,从而减少组织破坏或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目前已有许多研究着力于开发药物或生物材料来调节巨噬细胞功能,从而达到免疫调控治疗牙周炎的目的,但由于巨噬细胞的作用贯穿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在抗感染、骨破坏和骨修复过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且极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仍需探索更多可能的机制来明确材料或药物与巨噬细胞间的交互作用。
目的:采用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颏唇区轮廓变化。方法:纳入16名下颌前突患者,手术方式为BSSRO或BSSRO+Le Fort I型截骨术。收集术前1周(T0)、术后6~8个月(T1)螺旋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建模...
详细信息
目的:采用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颏唇区轮廓变化。方法:纳入16名下颌前突患者,手术方式为BSSRO或BSSRO+Le Fort I型截骨术。收集术前1周(T0)、术后6~8个月(T1)螺旋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建模并导入3-matic软件拟合、测量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及下唇区、颏部和颏唇区体积变化。并对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移动距离、各分区体积变化和平均移动距离行Pearson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在三维方向变化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下唇区及颏部软硬组织体积变化以及平均移动距离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下颌前突患者BSSRO术后颏唇区软硬组织变化在三维方向均有显著相关性,且能够准确预测。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