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05 篇 期刊文献
  • 15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5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98 篇 工学
    • 18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60 篇 光学工程
    • 5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7 篇 电气工程
    • 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6 篇 机械工程
    • 5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3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 篇 冶金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249 篇 理学
    • 205 篇 物理学
    • 48 篇 化学
    • 5 篇 生物学
    • 2 篇 数学
    • 2 篇 天文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6 篇 农学
    • 5 篇 作物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医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23 篇 第一性原理
  • 17 篇 光学性质
  • 14 篇 电子结构
  • 13 篇 掺杂
  • 12 篇 超构表面
  • 9 篇 拓扑绝缘体
  • 8 篇 石墨烯
  • 8 篇 等离激元
  • 8 篇 钙钛矿太阳电池
  • 7 篇 氧化锌
  • 7 篇 二维材料
  • 7 篇 铌酸锂
  • 7 篇 超构材料
  • 6 篇 异质结
  • 6 篇 磁性
  • 6 篇 薄膜
  • 6 篇 物理光学
  • 6 篇 超表面
  • 5 篇 量子输运
  • 5 篇 量子信息

机构

  • 407 篇 南京大学
  • 30 篇 伊犁师范大学
  • 16 篇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
  • 15 篇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
  • 15 篇 南京理工大学
  • 13 篇 伊犁师范学院
  • 10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9 篇 河海大学
  • 9 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8 篇 东南大学
  • 8 篇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
  • 8 篇 南京邮电大学
  • 7 篇 徐州空军学院
  • 7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 6 篇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
  • 6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苏州大学
  • 5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 5 篇 固体微结构国家重...

作者

  • 47 篇 祝世宁
  • 30 篇 黄以能
  • 26 篇 邹志刚
  • 25 篇 都有为
  • 23 篇 张丽丽
  • 22 篇 吴小山
  • 21 篇 刘辉
  • 18 篇 朱劲松
  • 16 篇 钟伟
  • 16 篇 雷博程
  • 16 篇 赵旭才
  • 16 篇 吕笑梅
  • 16 篇 huang yineng
  • 15 篇 于涛
  • 15 篇 蔡宏灵
  • 15 篇 王漱明
  • 14 篇 吴镝
  • 14 篇 liu hui
  • 13 篇 黄凤珍
  • 13 篇 谭伟石

语言

  • 454 篇 中文
  • 4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58 条 记 录,以下是451-460 订阅
排序:
极性氧化物异质界面极化工程和输运特性
极性氧化物异质界面极化工程和输运特性
收藏 引用
第二十一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
作者: 叶建东 顾书林 张荣 郑有炓 唐宁 沈波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9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来源: 评论
基于量子行走实现量子态制备
基于量子行走实现量子态制备
收藏 引用
第十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
作者: 张融 杨然 宫景丽 端家晨 徐平 谢臻达 龚彦晓 祝世宁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量子行走是经典随机行走在量子世界的对应[1]。经典随机行走是一个随机过程,体现的是几率的叠加,广泛应用于数学、计算机、遗传学、经济学等领域。量子行走是幺正的,体现的是几率幅的叠加。这就导致了量子行走和经典随机行走的性质有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a掺杂熔融织构YBCO晶体的低温比热
Ca掺杂熔融织构YBCO晶体的低温比热
收藏 引用
第十届超导学术交流会
作者: 白忠 李配军 王智河 李延标 苗仁德 张宏 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 南京 211101 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3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 200050
用熔融织构法生长了Ca掺杂Y0.8Ca0.2Ba2Cu3Oy晶体,采用热驰豫方法在0~4T磁场下对该晶体1.8~5.4K范围内的低温比热进行了测量。将背景比热剔除后,发现由磁场诱导的比热△C(H)=C(H)-C(0)基本与d波理论相一致.进一步将不同磁场下低温比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型化、高增益准相位匹配介质中的OPCPA
小型化、高增益准相位匹配介质中的OPCPA
收藏 引用
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
作者: 梁晓燕 赵宝真 冷雨欣 杜鹃 林礼煌 李儒新 徐至展 祝世宁 闵乃本 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目录 PPLT-OPCPA的实验研究准相位匹配原理及应用状况 PPLT-OPCPA实验实验结果分析应用及意义 PPKTP-OPCPA的理论研究准相位匹配原理及应用状况
来源: 评论
Released Plasmonic Electric Field of Ultrathin Tetrahedral-Amorphous-Carbon Films Coated Ag Nanoparticles
Released Plasmonic Electric Field of Ultrathin Tetrahedral-A...
收藏 引用
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作者: 刘凡新 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介电层包覆金属纳米核-壳结构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研究,但对于较厚介电层来说,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电场主要局域在介电层内。如何把处在介电层内的最强电场转移到介电层外表面,使得发生在其附近的光学过程能感受到最强电场,这对于实现最大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品质ZnO基异质结构的MOCVD外延研究
高品质ZnO基异质结构的MOCVD外延研究
收藏 引用
第13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
作者: 叶建东 顾书林 张荣 郑有炓 唐宁 沈波 孙小卫 Kie Leong Teo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School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639798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117576
来源: 评论
用于儿童血铅探测的无标记便携式石墨烯场效应检测器
用于儿童血铅探测的无标记便携式石墨烯场效应检测器
收藏 引用
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晨宇 崔昕毅 李英 周蔚 曹毅 王伯根 缪峰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和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铅可以导致严重的身体疾病,尤其对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的儿童,影响更大,例如神经毒性,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受传统检测方法的制约,实现大范围的儿童血铅快速检测仍有一定难度。因此研究快速便捷准确的血铅探测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Gap Plasmons Spilling-out for Single-Molecule SERS
Gap Plasmons Spilling-out for Single-Molecule SERS
收藏 引用
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作者: 刘凡新 詹鹏 吴蔚 王振林 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美国南加州大学工学院电子物理系
Gap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enable to create a high concentrated electromagnetic(EM)field within small volumes,and therefore can lead to single-molecule possible SERS *** is theoretically observed that the14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