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18 篇 期刊文献
  • 17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18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00 篇 工学
    • 879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54 篇 软件工程
    • 140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10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91 篇 机械工程
    • 6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5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5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7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6 篇 建筑学
    • 6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 篇 公安技术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土木工程
  • 331 篇 管理学
    • 32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 篇 工商管理
  • 26 篇 理学
    • 11 篇 数学
    • 10 篇 系统科学
    • 4 篇 物理学
    • 2 篇 生物学
  • 21 篇 艺术学
    • 2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 篇 美术学
  • 8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6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医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考古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军事学

主题

  • 46 篇 面向对象
  • 27 篇 无线传感器网络
  • 26 篇 internet
  • 23 篇 计算机网络
  • 21 篇 人工智能
  • 20 篇 信息检索
  • 18 篇 软件测试
  • 18 篇 入侵检测
  • 18 篇 设计
  • 17 篇 服务质量
  • 16 篇 web
  • 16 篇 机器学习
  • 15 篇 计算机
  • 14 篇 信息安全
  • 14 篇 网络安全
  • 14 篇 软件工程
  • 13 篇 神经网络
  • 12 篇 软件安全
  • 12 篇 web服务
  • 12 篇 数据挖掘

机构

  • 1,091 篇 南京大学
  • 136 篇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
  • 40 篇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
  • 30 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9 篇 南京理工大学
  • 28 篇 南京邮电大学
  • 28 篇 南京工业大学
  • 16 篇 南京邮电学院
  • 16 篇 东南大学
  • 12 篇 南京大学软件新技...
  • 12 篇 清华大学
  • 8 篇 软件新技术国家重...
  • 8 篇 软件新技术国家重...
  • 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篇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
  • 6 篇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
  • 6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6 篇 常熟理工学院
  • 6 篇 扬州大学
  • 5 篇 江苏省软件新技术...

作者

  • 123 篇 谢立
  • 75 篇 潘金贵
  • 73 篇 黄皓
  • 69 篇 陈道蓄
  • 65 篇 曾庆凯
  • 59 篇 谢俊元
  • 55 篇 张福炎
  • 53 篇 柏文阳
  • 53 篇 李宣东
  • 46 篇 王崇骏
  • 45 篇 陈世福
  • 44 篇 郑国梁
  • 40 篇 孙正兴
  • 35 篇 茅兵
  • 34 篇 徐宝文
  • 33 篇 陈家骏
  • 31 篇 陆桑璐
  • 30 篇 王林章
  • 29 篇 骆斌
  • 28 篇 武港山

语言

  • 1,18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
1189 条 记 录,以下是1071-1080 订阅
排序:
自动并行编译新技术
收藏 引用
软件学报 2000年 第9期11卷 1268-1275页
作者: 阳雪林 于勐 陈道蓄 谢立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南京210093
自动并行编译为并行化现有的串行程序及编写新的并行程序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因此 2 0多年来一直受到重视 .近几年来 ,自动并行编译技术的研究进展 ,包括在依赖关分析、程序变换、数据分布和重分布及调度等方面的进展 ,将自动并行编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Java自动并行编译统JAPS中表达式分离技术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科学 2000年 第1期27卷 13-18页
作者: 王征 方斐 陈道蓄 谢立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210093
一、引言 1.1 自动并行编译的提出并行程序设计基本上有两种途径:显式途径和隐式途径。研究者设计了很多的并行程序设计语言,这就是所谓的“显式途径”。但是,并没有一种并行程序设计语言成为流行的语言,主要的问题在于并行程序的编制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面向方案设计的装配建模表示方法
收藏 引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0年 第1期12卷 28-33页
作者: 孙正兴 张福炎 蔡士杰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210093
CAD统对方案设计支持的关键是建立独立于几何细节而又表达功构关的装配模型.本文试图运用逻辑装配单元的定义来实现产品功能需求和结构表现间的有效关联,分别讨论了方案设计中功能描述和几何构形表示方式,形式化表达了方案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分析和理解程序的方法──程序切片
收藏 引用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0年 第3期37卷 284-291页
作者: 李必信 郑国梁 王云峰 李宣东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3
程序切片是一种分析和理解程序的技术,是通过对源程序中每个兴趣点分别计算切片来达到对程序的分析和理解.程序中某个兴趣点的程序切片不仅与在该点定义和使用的变量有关,而且与影响该变量的值的语句和谓词以及受该变量的值影响的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面向置标文档的文档转换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中文信息学报 2000年 第4期14卷 53-58,64页
作者: 李景春 武港山 王强 张福炎 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210093
文档统间的转换是文档内容共享和协作的必然途径 ,转换根据不同应用目的包括失真 ,不失真和增值三种方式。置标文档是用标签 (Tag)进行文档结构描述的文档。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置标文档的文档转换增值技术 ,给出了一种文档转换描述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扩充KQML以实现合同网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0年 第4期36卷 110-113页
作者: 陈武华 王立春 李红兵 陈世福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3
KQML目前已成了 agent通讯语言的事实标准,并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在对 KQML的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它不利于AGENT间任务级的高级复杂交互,不能实现合同网,为此扩充了 KQML。文章给出了 8条扩充原语的定义、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组播技术在实时视频传输统中的应用及其实现
收藏 引用
计算机科学 2000年 第11期27卷 20-24页
作者: 单喆 魏明亮 陈道蓄 谢立 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210093
1.引言实时的视频数据传输具有数据量大、网络带宽要求高、延时敏感的特点。现有的网络一般不能够提供对渚如最小带宽、最大延时和丢包率等实时视频传输的至关重要的参数支持;不提供带宽预留这一实现稳定、优质视频服务的重要机制。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支持向量机理论综述
收藏 引用
计算机科学 2000年 第3期27卷 1-3页
作者: 萧嵘 王继成 张福炎 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210093
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积累的数据量呈几何级数递增。如何从这些数据中发掘出有效的信息而不被信息海洋所淹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数据挖掘相关领域的研究,例如数据分类、聚类,函数模拟和规则抽取等技术,逐渐成为当前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并发面向对象模型中继承异常的一种解决方案
收藏 引用
计算机科学 2000年 第3期27卷 51-54页
作者: 徐梦峤 陈家骏 郑国梁 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210093
1 引言继承机制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中的重要设施,是实现软件复用和扩充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机制,它是顺序面向对象语言的一个基本特点。但是,在将面向对象技术与并发相结合的过程中,对并发控制机制处理不当,将会引起继承机制与并发控制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JAPS中的并行任务支撑平台PTSP
收藏 引用
计算机科学 2000年 第7期27卷 5-7,81页
作者: 李晓明 陈道蓄 谢立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210093
1 概述在现代计算技术中,分布并行处理越来越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技术.这种由许多小任务合作解决大问题的方法,在过去几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高性能科学计算到日常事务的应用程序,都广泛接受和采纳分布并行处理,这是由于对高性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