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7 篇 期刊文献
  • 4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1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0 篇 工学
    • 4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1 篇 光学工程
    • 15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4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7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生物工程
  • 123 篇 理学
    • 100 篇 物理学
    • 23 篇 化学
    • 1 篇 天文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生物学
  • 3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作物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7 篇 石墨烯
  • 6 篇 扫描隧道显微镜
  • 6 篇 晶体结构
  • 6 篇 超表面
  • 5 篇 量子自旋液体
  • 5 篇 二维材料
  • 5 篇 拓扑绝缘体
  • 4 篇 量子光学
  • 4 篇 铁基超导体
  • 4 篇 物理光学
  • 4 篇 宽带
  • 4 篇 超导
  • 4 篇 超构表面
  • 3 篇 量子输运
  • 3 篇 时间反演对称性
  • 3 篇 声子晶体
  • 3 篇 光谱
  • 3 篇 类比引力
  • 3 篇 锂离子电池
  • 3 篇 非常规超导体

机构

  • 164 篇 南京大学
  • 43 篇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
  • 16 篇 复旦大学
  • 10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7 篇 浙江大学
  • 6 篇 东南大学
  • 6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5 篇 上海量子科学研究...
  • 5 篇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
  • 5 篇 苏州大学
  • 4 篇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
  • 4 篇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
  • 3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 篇 固体微结构国家实...
  • 3 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
  • 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 篇 湖北九峰山实验室
  • 3 篇 山东科技大学
  • 3 篇 近代声学教育部重...
  • 3 篇 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3 篇 祝世宁
  • 10 篇 刘辉
  • 9 篇 周豪慎
  • 9 篇 何平
  • 9 篇 陈延峰
  • 7 篇 温锦生
  • 7 篇 李绍春
  • 7 篇 王漱明
  • 6 篇 刘晓宙
  • 6 篇 卢明辉
  • 5 篇 贾金锋
  • 5 篇 何程
  • 5 篇 陆延青
  • 5 篇 盛冲
  • 5 篇 王炜
  • 5 篇 程建春
  • 5 篇 刘灿华
  • 5 篇 宋凤麒
  • 5 篇 邹志刚
  • 5 篇 赖耘

语言

  • 208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121-130 订阅
排序:
复杂氧化物中电子相分离的量子调控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18年 第22期67卷 111-124页
作者: 王文彬 朱银燕 殷立峰 沈健 复旦大学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 上海200433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物理系上海200433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93
复杂氧化物可以呈现出高温超导、庞磁阻以及多铁效应等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这类材料中的电荷/自旋/轨道和晶格自由度之间的强耦合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多种相互竞争且能量非常接近的电子态的空间共存,这就是电子相分离现象.如果可以将材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掺杂调控电子结构提高过渡金属催化制氢活性
掺杂调控电子结构提高过渡金属催化制氢活性
收藏 引用
中国化学会2019电催化与电合成国际研讨会
作者: 张会刚 周清稳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氢气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生产是未来氢能经济的基石。电解水制氢过程目前仅占4%的氢气生产总量,原因是能耗高,产生的氧气经济性不高,贵金属增加了成本。本研究以过渡族金属磷化物为廉价的析氢催化剂,在材料纳米结构上调控形貌,采用掺杂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维拓扑磁振子在真实材料体系中的实现
收藏 引用
物理 2018年 第9期47卷 584-585页
作者: 鲍嵩 李建新 温锦生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将"拓扑"这一数学概念引入物理学后,一方面推动了基础物理学研究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促使了大量新颖拓扑量子材料的出现,例如石墨烯、拓扑绝缘体、三维狄拉克半金属以及外尔半金属等,极大地丰富了材料科学,为低耗散、更稳定的下一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声子晶体拓扑态研究进展
声子晶体拓扑态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第一届人工晶体材料青年学术会议
作者: 何程 南京大学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南京 210093 南京大学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93
拓扑态是近些年来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热点问题,其能带结构的拓扑性质使其具有独特的输运特征:如体相绝缘而边界为金属态、自旋相关的电子单向传播、背散射抑制的鲁棒性等,这类材料可望在自旋电子学、热电以及量子信息领域获得应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锂硫电池储能过程中的催化反应与传递研究
锂硫电池储能过程中的催化反应与传递研究
收藏 引用
2019第二十次全国电化学大会
作者: 张会刚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固体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人工微结构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来源: 评论
人工带隙材料的拓扑性质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17年 第22期66卷 30-46页
作者: 孙晓晨 何程 卢明辉 陈延峰 南京大学 固体微结构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3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93
近年来,人工带隙材料(如声子晶体和光子晶体)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已成为新一代智能材料的研究焦点.另一方面,材料拓扑学由凝聚态物理领域逐渐延伸到其他粒子或准粒子系统,而研究人工带隙材料的拓扑性质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特有的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Dzyaloshinsky-Moriya相互作用和人工的磁斯格明子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基础科学 2019年 第1期21卷 39-44页
作者: 孙亮 杜海峰 缪冰锋 田明亮 丁海峰 王伯根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93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合肥230031
磁性斯格明子是一种实空间拓扑准粒子,它展现出丰富、新奇的物理性质,为自旋电子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其具有尺寸小、稳定性高、易操控等特性,在未来的存储器件中也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简单介绍了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FeSe基超导体的探索与物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18年 第20期67卷 172-178页
作者: 王乃舟 石孟竹 雷彬 陈仙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 合肥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 合肥230026 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93 中国科学院超导电子学卓越创新中心 上海200050
自从2008年铁基超导体发现以来,人们探索并发现了一系列的铁基高温超导材料,其中FeSe基超导体因其具有的独特性质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类新的铁基超导体,即水热合成法合成的(Li,Fe)OHFeSe及电化学插层方法合成的(CT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单分子“铁电”体的器件证明
单分子“铁电”体的器件证明
收藏 引用
中国化学会第三届菁青论坛
作者: 张康康 王聪 张敏昊 宋凤麒 季威 谢素原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光电功能材料与微纳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此处所说的单分子"铁电"体类似于单分子磁体,是从宏观到单分子的类比。铁电性指的是某一材料存在自发的电极化、并且该电极化在外场作用下可以被翻转的特性。这种自发极化会被外加电场翻转,表现出铁电的电滞回线,可以用来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二维半导体过渡金属硫化物的逻辑集成器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17年 第21期66卷 236-257页
作者: 李卫胜 周健 王瀚宸 汪树贤 于志浩 黎松林 施毅 王欣然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93
微电子器件沿摩尔定律持续发展超过50年,正面临着高功耗等挑战.二维层状材料可以将载流子限制在界面1 nm的空间内,部分材料展现出高迁移率、能带可调、拓扑奇异性等特点,有望给"后摩尔时代"微电子器件带来新的技术变革.其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