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7 篇 期刊文献
  • 4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1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0 篇 工学
    • 4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1 篇 光学工程
    • 15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4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7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生物工程
  • 123 篇 理学
    • 100 篇 物理学
    • 23 篇 化学
    • 1 篇 天文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生物学
  • 3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作物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7 篇 石墨烯
  • 6 篇 扫描隧道显微镜
  • 6 篇 晶体结构
  • 6 篇 超表面
  • 5 篇 量子自旋液体
  • 5 篇 二维材料
  • 5 篇 拓扑绝缘体
  • 4 篇 量子光学
  • 4 篇 铁基超导体
  • 4 篇 物理光学
  • 4 篇 宽带
  • 4 篇 超导
  • 4 篇 超构表面
  • 3 篇 量子输运
  • 3 篇 时间反演对称性
  • 3 篇 声子晶体
  • 3 篇 光谱
  • 3 篇 类比引力
  • 3 篇 锂离子电池
  • 3 篇 非常规超导体

机构

  • 164 篇 南京大学
  • 43 篇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
  • 16 篇 复旦大学
  • 10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7 篇 浙江大学
  • 6 篇 东南大学
  • 6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5 篇 上海量子科学研究...
  • 5 篇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
  • 5 篇 苏州大学
  • 4 篇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
  • 4 篇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
  • 3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 篇 固体微结构国家实...
  • 3 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
  • 3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 篇 湖北九峰山实验室
  • 3 篇 山东科技大学
  • 3 篇 近代声学教育部重...
  • 3 篇 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3 篇 祝世宁
  • 10 篇 刘辉
  • 9 篇 周豪慎
  • 9 篇 何平
  • 9 篇 陈延峰
  • 7 篇 温锦生
  • 7 篇 李绍春
  • 7 篇 王漱明
  • 6 篇 刘晓宙
  • 6 篇 卢明辉
  • 5 篇 贾金锋
  • 5 篇 何程
  • 5 篇 陆延青
  • 5 篇 盛冲
  • 5 篇 王炜
  • 5 篇 程建春
  • 5 篇 刘灿华
  • 5 篇 宋凤麒
  • 5 篇 邹志刚
  • 5 篇 赖耘

语言

  • 208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基于超表面的热辐射调控与红外应用(特邀)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 2024年 第19期44卷 9-28+2页
作者: 尚效合 仲帆 尚劲光 张也 肖彦玲 祝世宁 刘辉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 量子材料与信息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具有亚波长尺寸与超薄厚度的二维超表面结构以其灵活可控的光学响应,成功打破传统热辐射调控研究的瓶颈。目前,基于各种设计的超表面结构已实现了在波长、偏振、方向、时间和相干性等多个自由度上的热辐射调控,并促进了红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拓扑选择性非厄密趋肤效应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25年
作者: 杨星 刘梦蛟 侯佳浩 李添悦 王漱明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拓扑边界态因在带隙中的鲁棒性和无损耗的传输特性备受关注,但在复杂系统中实现其稳定激发仍是一个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亚对称性保护的边界态与长程非互易耦合系数,实现具有拓扑选择性的非厄密趋肤效应(Non-Hermitian Skin Effe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界面SiOx层对BiFeO3/Si异质结电学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硅酸盐学报 2025年
作者: 肖泽宇 雷林 刘琳 胡雪莉 黄凤珍 吕笑梅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构建铁电/半导体异质结构是现代多功能电子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在不同温度预处理后的n-Si衬底上制备了BiFeO3薄膜。结果表明,衬底预处理使得样品电滞回线细化变形,同时光电流变弱。结合介电–温度谱以及截面高分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超构表面光谱编码的红外宽谱微型光谱仪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 2025年 第5期45卷 250-257页
作者: 万源庆 刘威骏 余浩祥 王漱明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93
为了解决传统红外光谱仪体积大,而微型红外光谱仪因受体积限制光谱范围普遍较窄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构表面的红外宽谱微型光谱仪。根据光谱编码的原理,针对1~10μm波段设计了透过率较高的偏振不敏感的通道结构,这些结构的光谱透过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色散型超构表面的集成光谱成像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 2024年 第19期44卷 153-159页
作者: 张怡 袁泉 吴一凡 何博平 戈钦 杨宇航 郑晴月 杨书杰 吴非 王漱明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93
为解决传统高光谱成像系统以光程换取分辨率而导致的光路复杂、成本高昂、体积庞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色散型超构表面的光谱成像系统。超构表面中的每个超构色散单元,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光谱仪,按照阵列排布实现快照式光谱成像。采用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兼容水和油分散性的二氧化锡量子点的制备及其晶体尺寸、晶面结构和能隙的调控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 第6期60卷 1028-1035页
作者: 朱华艺 崔雨辰 习智原 章建辉 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南京210093
二氧化锡(SnO_(2))是一种直接带隙的本征半导体材料,常温下的体带隙约为3.6 eV,具有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电子迁移率高、透光性好、成本低和无毒且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气敏传感器、催化材料、电极材料、光电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螺旋形超材料的宽带心肺音听诊器件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3年 第26期68卷 3472-3481页
作者: 陈政吉 刘京京 梁彬 杨京 程建春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93
圆柱管听诊器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等优势,但其尺寸通常较大,且工作频带难以覆盖心肺音频率范围.本文基于螺旋形超材料提出了一种圆柱形的心肺音听诊器件的设计理论,其尺寸可满足便携性要求(长度约1/5波长),且工作频带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Kekulé调制声子晶体中的赝表面狄拉克涡旋拓扑态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3年 第26期68卷 3455-3463页
作者: 刘翊贤 张志旺 程营 刘晓峻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93
近年来,拓扑学的概念被引入到声学系统,声学超材料以及声子晶体中的拓扑效应被广泛研究.其中,声学拓扑边界传输模式具有低损耗、背向散射抑制的特性和良好的鲁棒性,在声信号探测、噪声控制等方面拥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近期,高度局域在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质子型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路径与锂-二氧化碳电池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5年 第9期70卷 1164-1176页
作者: 刘忆雯 潘慧 何平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功能材料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储能材料与技术中心南京210023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二氧化碳(CO_(2))的还原不仅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碳循环体系,还能有效缓解温效应.因此,CO_(2)还原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途径之一.近年来,质子型CO_(2)还原由于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为绿色能源赋能: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发展与创新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5年 第9期70卷 1115-1117页
作者: 周豪慎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功能材料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储能材料与技术中心南京210093
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等组成.基于正负极活性材料中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电池可实现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能量的储存与释放,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电动交通工具、可再生能源储存、电力系统调节、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全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