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1 篇 期刊文献
  • 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8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2 篇 农学
    • 13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9 篇 林学
    • 4 篇 作物学
    • 2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园艺学
    • 1 篇 畜牧学
  • 125 篇 理学
    • 113 篇 生态学
    • 5 篇 大气科学
    • 3 篇 生物学
    • 2 篇 数学
    • 2 篇 化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75 篇 工学
    • 29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6 篇 水利工程
    • 12 篇 林业工程
    • 11 篇 农业工程
    • 5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18 篇 武夷山
  • 13 篇 土壤呼吸
  • 13 篇 人工林
  • 10 篇 杨树人工林
  • 9 篇 生物量
  • 9 篇 喀斯特
  • 9 篇 季节动态
  • 9 篇 海拔梯度
  • 8 篇 掌叶木
  • 7 篇 抗旱性
  • 7 篇 湖滨带
  • 7 篇 土地利用方式
  • 7 篇 土壤酶活性
  • 6 篇 易氧化碳
  • 6 篇 雪灾
  • 6 篇 常绿阔叶林
  • 6 篇 细根
  • 6 篇 海拔
  • 6 篇 苏北沿海地区
  • 6 篇 土壤理化性质

机构

  • 259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15 篇 江苏省林业生态工...
  • 13 篇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
  • 11 篇 江苏省林业局
  • 11 篇 广西大学
  • 9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 7 篇 河南科技大学
  • 7 篇 苏州市湿地保护与...
  • 7 篇 江苏省东台市林场
  • 7 篇 江苏省林业生态工...
  • 6 篇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
  • 6 篇 河南教育学院
  • 6 篇 南京邮电大学
  • 6 篇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
  • 5 篇 福建省武夷山自然...
  • 5 篇 江苏省东台市国营...
  • 5 篇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
  • 5 篇 西南林业大学
  • 4 篇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
  • 3 篇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

作者

  • 91 篇 阮宏华
  • 80 篇 薛建辉
  • 50 篇 ruan hong-hua
  • 44 篇 吴永波
  • 32 篇 xue jianhui
  • 31 篇 xue jian-hui
  • 30 篇 王国兵
  • 27 篇 汪家社
  • 26 篇 张增信
  • 23 篇 ruan honghua
  • 22 篇 wang jia-she
  • 21 篇 张金池
  • 21 篇 张银龙
  • 20 篇 李川
  • 18 篇 徐自坤
  • 17 篇 wu yong-bo
  • 16 篇 wu yongbo
  • 15 篇 xu zi-kun
  • 14 篇 方燕鸿
  • 14 篇 li chuan

语言

  • 28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试验室"
280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北亚热带次生栎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 第1期19卷 37-42页
作者: 王国兵 阮宏华 唐燕飞 栾以玲 陈月琴 陶忠芳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两年测定了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林地凋落物输入量.结果表明:两种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苏南丘陵地区栓皮栎次生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07年 第12期26卷 2028-2034页
作者: 陈月琴 徐侠 阮宏华 王国兵 栾以玲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37
采用重复熏蒸-培养法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栓皮栎次生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栓皮栎次生林土壤中的有效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火炬松人工林,而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占总有机碳比率(4.7%)...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京城市公园绿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变化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10年 第2期29卷 274-280页
作者: 张鸽香 徐娇 王国兵 武珊珊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
于2007年10月—2008年9月,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配合土壤呼吸气南京中山植物园内草坪、疏林和近自然林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生境柳杉根际线虫群落的生态特征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08年 第4期27卷 583-590页
作者: 王邵军 蔡秋锦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37 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350002
为了考察生境变化对根际线虫群落的影响,对闽北柳杉3种生境的根际线虫群落生态特征进行了为期1年的定位研究,共捕获柳杉根际线虫56327条,分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2纲4目12科35属。结果表明:生境之间线虫数量差异显著(P〈0.01),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喀斯特山地石灰土施用生物炭对刺槐幼苗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16年 第12期35卷 3250-3257页
作者: 孙嘉曼 卜晓莉 吴永波 薛建辉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37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或低氧环境中经热裂解后产生的富炭固体产物,近年来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等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喀斯特山地石灰土中施用4种不同比例(生物炭/土壤质量比:1%、2.5%、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苏北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易氧化碳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13年 第4期24卷 921-926页
作者: 王国兵 赵小龙 王明慧 阮宏华 徐长柏 徐亚明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 江苏省东台市林场 江苏东台224242
土壤易氧化碳(readily oxidizable carbon,ROC)作为指示土壤有机碳(SOC)早期变化的敏感指标,对研究人类干扰及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及其动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为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易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本文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4种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研究
收藏 引用
环境工程学报 2009年 第12期3卷 2185-2188页
作者: 李川 薛建辉 赵蓉 苏莹莹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37
取培养至对数末期的藻,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突变衣藻4种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的氨氮和硝酸氮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收藏 引用
环境工程学报 2009年 第10期3卷 1789-1792页
作者: 李川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37
江苏某印染企业废水工程为例,探讨了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较好地解决PVA、染料的处理问题,印染废水处理后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一级排放标准。与传统的物理化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氮添加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季节变化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 第3期38卷 19-23页
作者: 许凯 徐钰 葛之葳 于水强 王国兵 范换 周丹燕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37
为研究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从2012年5月起,选择典型的苏北杨树(Populus deltoides cv.‘I-35’)人工林为实验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不同氮添加处理,进行野外氮添加定位试验,分析氮添加对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平原河网城区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 第2期32卷 103-108页
作者: 张金池 何志锋 张银龙 周艳文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37
在现有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平原河网地区城区河道的特点,分析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区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并以南通濠河水系为例,计算了濠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1)平原河网地区城区河道生态环境需水主要用于维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