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70 篇 期刊文献
  • 1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8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70 篇 历史学
    • 335 篇 中国史
    • 40 篇 考古学
    • 36 篇 世界史
  • 124 篇 法学
    • 97 篇 政治学
    • 7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8 篇 社会学
    • 5 篇 法学
    • 5 篇 民族学
  • 40 篇 管理学
    • 20 篇 公共管理
    • 9 篇 工商管理
    • 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5 篇 经济学
    • 25 篇 应用经济学
    • 12 篇 理论经济学
  • 24 篇 哲学
    • 24 篇 哲学
  • 20 篇 工学
    • 8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4 篇 城乡规划学
    • 3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9 篇 文学
    • 11 篇 新闻传播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6 篇 理学
    • 9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4 篇 地理学
    • 2 篇 生态学
  • 10 篇 教育学
    • 10 篇 教育学
  • 10 篇 医学
    • 9 篇 中医学
  • 8 篇 艺术学
    • 6 篇 美术学
  • 3 篇 军事学
    • 2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2 篇 农学

主题

  • 14 篇 日常生活
  • 14 篇 中国
  • 13 篇 清代
  • 9 篇 日常生活史
  • 9 篇 社会史
  • 7 篇 唐代
  • 7 篇 明清
  • 7 篇 统治思想
  • 7 篇 徽州
  • 7 篇 中共革命
  • 7 篇 宗族
  • 6 篇 社会文化史
  • 6 篇 江南
  • 6 篇 环境史
  • 6 篇 蒋介石
  • 6 篇 近代
  • 6 篇 南开大学
  • 6 篇 商业
  • 5 篇 明代
  • 5 篇 天津

机构

  • 480 篇 南开大学
  • 6 篇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
  • 4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中国社会史学会
  • 3 篇 NOT FOUND
  • 2 篇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
  • 2 篇 河北大学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西南政法大学
  • 2 篇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2 篇 山西财经大学
  • 2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2 篇 国际易学联合会
  • 2 篇 长治学院
  • 2 篇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
  • 1 篇 中国生态环境史研...
  • 1 篇 湖南大学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临沂师范学院
  • 1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作者

  • 57 篇 李金铮
  • 45 篇 常建华
  • 35 篇 余新忠
  • 24 篇 朱彦民
  • 23 篇 侯杰
  • 22 篇 王先明
  • 20 篇 夏炎
  • 17 篇 张分田
  • 17 篇 li jinzheng
  • 15 篇 冯尔康
  • 13 篇 江沛
  • 12 篇 hou jie
  • 12 篇 杜家骥
  • 12 篇 许檀
  • 10 篇 yu xinzhong
  • 10 篇 王跃生
  • 9 篇 张传勇
  • 9 篇 zhu yanmin
  • 9 篇 王利华
  • 9 篇 xia yan

语言

  • 48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488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大农与小农: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农业经营规模的论争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 2021年 第5期 51-66,160页
作者: 李金铮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受近代中西碰撞和交流的影响,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农业规模的讨论。关于大农经营、小农经营含义的表述,经历了从大农、小农到大农经营、小农经营的演变。争论最激烈的是大农经营、小农经营的优劣对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试论东汉墓园的布局与两汉墓园的变革
收藏 引用
考古与文物 2024年 第9期 81-89页
作者: 齐广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汉代是墓葬地面设施发展的重要时期,两汉高等级陵园和墓园的组成、结构比较清楚,但东汉一般等级墓园的情况则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尝试复原东汉墓园的布局情况,认为东汉一般等级墓园中神道大多通向祠庙而非封土,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霾”考:古代天气现象认知体系建构中的矛盾与曲折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14年 第3期 92-99页
作者: 夏炎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霾的古代含义是沙尘天气,但这与霾的现代含义相异。"霾即沙尘"的观点源于《尔雅》"风而雨土为霾"的经典解读,然而这一结论却存在谬误。实际上,霾的本意是一种昏暗的空气混浊状态,而非一种天气现象。霾的这一本意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冲突与和解:一九四八年沂蒙解放区的抗旱救灾与祈雨事件
收藏 引用
中共党史研究 2018年 第3期 93-103页
作者: 李金铮 高雨桐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1948年夏沂蒙解放区的抗旱救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非雷厉风行、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复杂性。当抗旱不能及时解决旱情时,农民往往沿袭古老的民间习俗,举行祈雨仪式,企求"老天"保佑。然而,这一具有迷信色彩的活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读者与报纸、党政军的联动:《晋察冀日报》的阅读史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 2018年 第4期 4-25,160页
作者: 李金铮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站在读者的视角,寻找读者的蛛丝马迹,对《晋察冀日报》的阅读史进行研究,既是改变报纸的传统研究方法的有益尝试,也是中共革命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晋察冀日报》作为党政一体的党报,其读者不仅有广大民众,也有党政军各级干部、工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人”“南物”与唐后期南北问题的重新审视——以南贬北人间的礼物馈赠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4期31卷 115-124,196-197页
作者: 夏炎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唐后期,南贬北人之间存在一种互赠南方物产的风气。在一些独特的南方物产交换行为的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某种南北互动信息。蕲州簟与文石枕的赠送既能够使双方的情感得以交织与升华,更重要的是使南贬北人在自己编织的礼物交换网络中逐渐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齐国风俗与社会秩序探析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05年 第5期 95-97页
作者: 马斗成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齐国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习俗,像一张秩序大网,通过软控制手段,使各等级各安其位,各行其是,起到了规范秩序、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齐国政治家与社会思想家们也在各个层面对风俗进行了有时代特色的论述与实践,其主要落脚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问题”到难题:“中共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一解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 2017年 第1期 94-96页
作者: 李金铮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海内外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一直没有停止讨论一个最基本的命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讨论的焦点一般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共革命成功的经验,比如“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公忠义文化与山陕商人探析
收藏 引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3期36卷 1-5页
作者: 侯杰 杨林源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关公形象在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忠义作为关公形象中最突出的符号,已经成为关公文化的典型特征。山陕商人将关公作为祭祀和崇拜的主要神灵,满足了文化认同、信仰认同等多重需要,因此在全国各地建立山陕会馆,祭拜和供奉关公。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代中叶聊城商业规模的估算——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2期30卷 78-85,188-189页
作者: 许檀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商人会馆碑刻是目前所见能够藉以对古代商镇规模进行估算的最好资料。对聊城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考察可见,清代中叶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规模增长迅速,乾隆初年仅数十万两,嘉庆时增至一百数十万两;道光年间即便以千分之一的抽厘率从低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