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7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3 篇 工学
    • 20 篇 光学工程
    • 5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4 篇 机械工程
    • 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22 篇 理学
    • 21 篇 物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主题

  • 6 篇 非线性光学
  • 4 篇 飞秒激光成丝
  • 2 篇 光纤光学
  • 2 篇 掺铒光纤
  • 2 篇 光通信
  • 2 篇 光子晶体光纤
  • 2 篇 fpga
  • 2 篇 奇异点
  • 2 篇 自由空间光通信
  • 1 篇 手性
  • 1 篇 深紫外
  • 1 篇 长周期光纤光栅(l...
  • 1 篇 脉冲分离
  • 1 篇 光纤模间干涉仪
  • 1 篇 光子器件
  • 1 篇 深度学习目标跟踪
  • 1 篇 闪烁光纤
  • 1 篇 九聚物
  • 1 篇 石墨烯
  • 1 篇 fabry-perot

机构

  • 36 篇 南开大学
  • 12 篇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
  • 10 篇 天津市微尺度光学...
  • 9 篇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
  • 3 篇 天津工业大学
  • 2 篇 天津大学
  • 2 篇 光学信息技术科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 2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
  • 1 篇 东南大学
  • 1 篇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 1 篇 光电传感器与传感...
  • 1 篇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
  • 1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

作者

  • 12 篇 刘波
  • 10 篇 liu bo
  • 8 篇 刘海锋
  • 8 篇 liu weiwei
  • 8 篇 刘伟伟
  • 7 篇 林列
  • 7 篇 lin lie
  • 5 篇 张楠
  • 5 篇 zhang nan
  • 5 篇 qi pengfei
  • 5 篇 guo lanjun
  • 5 篇 郭兰军
  • 5 篇 齐鹏飞
  • 5 篇 liu haifeng
  • 4 篇 刘会刚
  • 4 篇 chang shengjiang
  • 4 篇 闫宝罗
  • 4 篇 李晓龙
  • 4 篇 常胜江
  • 3 篇 梁科

语言

  • 3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锥形光纤在空间光通信耦合系统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光学精密工程 2019年 第2期27卷 287-294页
作者: 闫宝罗 李晓龙 张红伟 刘海锋 段少祥 刘波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为了提高自由空间光通信的接收端耦合效率,将锥形光纤应用于光耦合,依据BPM算法的仿真结果使用熔融拉锥法制备了满足低损传输条件的锥形光纤。在实验研究了锥形光纤和双锥形光纤模场传输特性。通过静态空间光-光纤耦合实验,对比了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少模光纤长周期光栅双峰谐振及双参量传感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 2018年 第9期38卷 79-84页
作者: 郭艳城 刘艳格 王志 姚卓坤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在少模光纤中写制的纤芯LP_(01)模式向纤芯LP_(11)模式耦合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具有双谐振耦合现象,且该双谐振耦合峰随着温度或应变的增加向相反的波段漂移,从理论和实验上揭示了该现象产生的机理,并基于该现象及特性设计了温度、应变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神经网络的高角色散宽带介质超光栅的快速优化
收藏 引用
光学学报 2020年 第23期40卷 9-16页
作者: 李润泽 董希谱 程洁嵘 常胜江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天津300350 天津市微尺度光学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由于超材料和超表面的亚波长结构单元的形状和尺寸具有很大的设计自由度,可对电磁波的振幅、相位、波前和方向等进行复杂而精确的调控,同时随着结构参数数量的增加,结构设计的时间往往呈指数增长。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能量掺镱飞秒激光多薄片非线性压缩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光子学报 2023年 第1期52卷 38-44页
作者: 薛嘉云 陶诗诗 郭兰军 张智 王志 林列 刘伟伟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天津300350 天津市微尺度光学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对高能量掺镱激光器进行腔外压缩,是获得高能量少数周期脉冲的重要方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单脉冲能量为250 mJ,波长为1 030 nm的高能量掺镱激光器通过固体多薄片介质进行非线性脉冲压缩的过程,及介质周期、厚度对频谱展宽的影响。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飞秒激光成丝的超连续光谱产生与调控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23年 第7期50卷 59-76页
作者: 张泽亮 钱文启 齐鹏飞 林列 刘伟伟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天津300350 天津市微尺度光学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超快激光在透明介质传输中会导致长程无衍射传输的成丝现象。伴随着丰富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激光脉冲光谱会被极大展宽,覆盖从微波到紫外的超宽范围,被称为超连续谱。飞秒光丝辐射超连续谱具有宽光谱、高方向性和可调谐等优势,在吸收光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飞秒激光成丝诱导荧光空间分布特性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23年 第7期50卷 3-18页
作者: 薛嘉云 齐鹏飞 郭兰军 张楠 林列 刘伟伟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天津300350 天津市微尺度光学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光丝内部的超高钳制光强可诱导大气中的原子、分子等发生隧道电离或多光子电离,并辐射指纹荧光谱。得益于其在复杂大气环境中能够远距离传输的特点,飞秒激光成丝在大气远程探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丝诱导物质荧光的空间分布特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空气中飞秒激光成丝的强场分子动力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23年 第7期50卷 19-40页
作者: 王佳辰 郭兰军 张楠 张智 林列 孙陆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天津300350 天津市微尺度光学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高强度的飞秒激光在非线性介质成丝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非线性效应,如强场电离、转动拉曼、高次谐波、激射等,这些非线性效应与强场下分子的复杂运动有关。研究强场作用下的分子动力学问题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飞秒激光成丝过程中非线性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计算集成成像的水下目标成像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18年 第1期45卷 246-252页
作者: 赵雪微 王尧尧 宋丽培 张勃 赵星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光学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针对水下遥操作作业时目标深度定位及水下复杂环境成像困难的问题,利用基于相机阵列的信息获取系统,使用基于深度的集成成像三维重建算法及相邻像素灰度方差评价函数,实现了一次处理可同时实现有遮挡情况下目标的深度估计及清晰成像。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β⁃BBO晶体级联倍频的深紫外可调谐激光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24年 第18期51卷 47-53页
作者: 张一凡 张泽亮 齐鹏飞 孙陆 张楠 林列 刘伟伟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 天津300350 天津市微尺度光学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紫外光具有短波长、高光子能量等优点,然而200 nm以下的深紫外激光很难直接产生,且常用的光学材料对深紫外激光都有很高的吸收。利用非线性频率转换方法可以获得深紫外宽带光源,但现有的方法无法兼顾高效率与宽调谐范围。通过模拟计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非对称单缝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定向激发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16年 第11期43卷 263-269页
作者: 胡玄 刘会刚 刘波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350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 天津300350
表面等离子体的定向激发在光通信、生物传感、集成电路、纳米刻蚀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提出了一种L型非对称单缝的表面等离子体定向激发结构。无须改变缝隙的结构参数,通过调节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即可实现表面等离子体的单向和双向激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