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描述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出口感染(exit site infection,ESI)发生率并分析其病原菌特征。方法回顾2020—2022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PD并发ESI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ESI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ESI致病菌的菌种分布...
详细信息
目的描述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出口感染(exit site infection,ESI)发生率并分析其病原菌特征。方法回顾2020—2022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PD并发ESI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ESI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ESI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外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及治疗转归。结果共有159例PD患者发生了187次E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比例分别为80.7%和18.3%,主要菌株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1%,45/88)和铜绿假单胞菌(60.0%,12/20)。利福平(革兰阳性菌敏感率88.9%;革兰阴性菌敏感率100.0%)和庆大霉素(革兰阳性菌敏感率83.6%;革兰阴性菌敏感率93.3%)是主要的外用类敏感药物。137例次(73.3%)的ESI经过治疗可在2周内治愈;50例次(26.7%)难治性ESI中,合并隧道感染比例为22.0%,接受隧道重建术比例为10.0%,拔管比例仅为4.0%。结论ESI的监测与报告是改善PD管理质量的重要内容。通过回顾ESI发生率、病原菌特征及治疗效果,可为相关指南的制定和临床诊疗提供真实可靠的观察性研究数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