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394 篇 期刊文献
  • 23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62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23 篇 文学
    • 2,11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47 篇 新闻传播学
    • 8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55 篇 艺术学
    • 32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76 篇 艺术学理论
    • 34 篇 美术学
    • 9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9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21 篇 哲学
    • 321 篇 哲学
  • 296 篇 历史学
    • 252 篇 中国史
    • 80 篇 考古学
    • 19 篇 世界史
  • 215 篇 法学
    • 147 篇 社会学
    • 33 篇 政治学
    • 2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8 篇 民族学
    • 7 篇 法学
  • 153 篇 教育学
    • 139 篇 教育学
    • 1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81 篇 管理学
    • 39 篇 公共管理
    • 2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5 篇 工商管理
    • 7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7 篇 工学
    • 20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2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机械工程
    • 4 篇 建筑学
  • 17 篇 经济学
    • 13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理论经济学
  • 17 篇 理学
    • 6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6 篇 农学
  • 3 篇 医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79 篇 现代性
  • 54 篇 主体间性
  • 52 篇 鲁迅
  • 47 篇 中国
  • 46 篇 汉语
  • 42 篇 科幻电影
  • 41 篇 艺术
  • 40 篇 美学
  • 39 篇 文学
  • 35 篇 诗歌
  • 34 篇 厦门大学
  • 33 篇 新媒体
  • 33 篇 现实主义
  • 28 篇 主体性
  • 28 篇 《现代汉语词典》
  • 27 篇 现象学
  • 27 篇 汉字
  • 27 篇 词义
  • 27 篇 对外汉语教学
  • 25 篇 方言

机构

  • 3,559 篇 厦门大学
  • 26 篇 集美大学
  • 25 篇 厦门大学中文系
  • 21 篇 泉州师范学院
  • 12 篇 南京大学
  • 12 篇 北京大学
  • 11 篇 浙江大学
  • 10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0 篇 武汉大学
  • 9 篇 复旦大学
  • 9 篇 漳州师范学院
  • 9 篇 北京电影学院
  • 8 篇 NOT FOUND
  • 8 篇 延边大学
  • 8 篇 华侨大学
  • 8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7 篇 闽江学院
  • 7 篇 山东大学
  • 7 篇 福建省厦门大学
  • 6 篇 吉林大学

作者

  • 214 篇 黄鸣奋
  • 161 篇 杨春时
  • 117 篇 吴在庆
  • 96 篇 李如龙
  • 85 篇 俞兆平
  • 83 篇 徐勇
  • 77 篇 苏新春
  • 74 篇 李无未
  • 58 篇 胡旭
  • 55 篇 贺昌盛
  • 51 篇 郭勇健
  • 44 篇 刘荣平
  • 43 篇 林丹娅
  • 43 篇 曾良
  • 40 篇 王诺
  • 37 篇 陈世雄
  • 37 篇 王宇
  • 36 篇 钱建状
  • 35 篇 王玫
  • 31 篇 代迅

语言

  • 3,62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36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论宋代书、启的并用与互补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 2024年 第5期 163-172页
作者: 李盛尧 厦门大学中文系
宋人在与上级官员通信时,往往会同时寄出书、启各一篇,借以表达礼敬之意,这种书启并用的通信风俗主要流行于南宋,在时人的文集中留下了大量的痕迹。将文集中散处不同卷帙的并用书启加以联、参读,不仅可资考证,也有助于文章内容的进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现象学视域中的“人格美”
收藏 引用
北京社会科学 2024年 第11期 26-38页
作者: 郭勇健 厦门大学中文系
中西方思想对“人格”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西方偏于“人格”的描述性意义,中国偏于“人格”的评价性意义。西方偏于“人格”的外在性,中国偏于“人格”的内在性。西方的“人格性”相当于“精神性”,中国的“人格性”侧重于“道德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语会话中协同产出的列举构式及其形式制约
收藏 引用
世界汉语教学 2024年 第3期38卷 363-379页
作者: 乔雪玮 乐耀 厦门大学中文系
会话中的列举表达是内外嵌套的互动构式,其外部结构包括引入、列举和完结三个部分,列举本身的内部结构包括列举项和各类列举标记。列举构式在会话中可以由多个交际者协同产出并动态浮现出来。本文发现,会话中协同产出列举构式的列举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间性格”与经验的勘探、阐释及重构——魏微小说论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2024年 第2期 68-74页
作者: 徐勇 厦门大学中文系
魏微小说的多幅面孔决定了阐释的难度,某种程度上也是其“中间性格”的表现。她的小说常常表现出反故事的倾向,倾向于把故事拆分为经验,通过对经验的勘探、阐释和重构,以表达其对个人与时代之间复杂关的思考,乃至困惑。可能性命题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育、疼痛与身体的政治——盛可以《息壤》论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24年 第3期 176-182页
作者: 刘琳 厦门大学中文系
盛可以是21世纪以来有关性别写作的讨论中最具话题性和标志性的作家之一,其小说几乎都与女性的身体境遇有关:从《北妹》《福地》,到《道德颂》《白草地》等作品里的性别关与规约,女性的身体以及与之纠缠一生的欲望、情感、婚姻和家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匿名写作、漂泊体验与女性主体——论塞壬的散文书写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2024年 第3期 128-134页
作者: 何心爽 厦门大学中文系
塞壬的散文记叙了城市化进程中个体多样的生存体验,作为一名专攻散文的女作家,塞壬的散文创作以叙事见长,这使她与女性散文的抒情主流不同。匿名式写作既是塞壬主观追求的书写风格,也是一种与书写对象保持冷静距离的叙事立场。这种“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作为阐释方法的“移花接木”——论朱光潜对克罗齐的创造性阐释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 2024年 第9期 94-103,115页
作者: 郭勇健 厦门大学中文系
“阐释”是一种位于介绍和批评之间的活动,它既不是客观的介绍,也不是主观的批评,而是居于主客观之间。正因为居于主客观之间,它才是“有我的阐释”,也才可能是创造性阐释。“移花接木”是朱光潜有意使用的阐释方法。朱光潜那些关于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福建闽清(塔庄)方言同音字汇
收藏 引用
方言 2025年 第2期47卷 215-238页
作者: 柯妍 厦门大学中文系 福建厦门
福建省闽清县塔庄镇方言属于闽语闽东片。本文描写塔庄方言的声韵调统,并列出同音字汇。
来源: 评论
新乡土叙事中的“主体性”问题探析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 2024年 第5期 70-73页
作者: 周丽华 厦门大学中文系
“新乡土叙事”抑或“新乡土文学”并不是当下才出现的新话题,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就有相关讨论,但至今却仍然还是一个“未完成”的、开放的、热议中的命题。这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仍在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语中动句研究的争与议
收藏 引用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4年 第2期 49-60页
作者: 蔡淑美 厦门大学中文系 361005
学界在汉语中动句的基本属性、理论地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莫衷一是,其定性与定位问题尚未得到实质性的说明。本文在构式语法视角下探讨跨语言中动句的语义基础和结构理据。考察发现,跨语言的中动句可分为性质外显型和性质内隐型,它们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