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382 篇 期刊文献
  • 23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6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13 篇 文学
    • 2,10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47 篇 新闻传播学
    • 8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53 篇 艺术学
    • 32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76 篇 艺术学理论
    • 33 篇 美术学
    • 9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9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20 篇 哲学
    • 320 篇 哲学
  • 295 篇 历史学
    • 251 篇 中国史
    • 80 篇 考古学
    • 19 篇 世界史
  • 214 篇 法学
    • 147 篇 社会学
    • 33 篇 政治学
    • 2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7 篇 民族学
    • 7 篇 法学
  • 153 篇 教育学
    • 139 篇 教育学
    • 1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81 篇 管理学
    • 39 篇 公共管理
    • 2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5 篇 工商管理
    • 7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7 篇 工学
    • 20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2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机械工程
    • 4 篇 建筑学
  • 17 篇 经济学
    • 13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理论经济学
  • 17 篇 理学
    • 6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6 篇 农学
  • 3 篇 医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79 篇 现代性
  • 54 篇 主体间性
  • 52 篇 鲁迅
  • 47 篇 中国
  • 46 篇 汉语
  • 42 篇 科幻电影
  • 41 篇 艺术
  • 40 篇 美学
  • 37 篇 文学
  • 34 篇 诗歌
  • 34 篇 厦门大学
  • 33 篇 新媒体
  • 33 篇 现实主义
  • 28 篇 主体性
  • 28 篇 《现代汉语词典》
  • 27 篇 词义
  • 27 篇 对外汉语教学
  • 26 篇 现象学
  • 26 篇 汉字
  • 25 篇 方言

机构

  • 3,547 篇 厦门大学
  • 26 篇 集美大学
  • 25 篇 厦门大学中文系
  • 21 篇 泉州师范学院
  • 12 篇 北京大学
  • 11 篇 南京大学
  • 11 篇 浙江大学
  • 10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0 篇 武汉大学
  • 9 篇 复旦大学
  • 9 篇 漳州师范学院
  • 9 篇 北京电影学院
  • 8 篇 NOT FOUND
  • 8 篇 延边大学
  • 8 篇 华侨大学
  • 8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7 篇 闽江学院
  • 7 篇 山东大学
  • 7 篇 福建省厦门大学
  • 6 篇 吉林大学

作者

  • 214 篇 黄鸣奋
  • 161 篇 杨春时
  • 117 篇 吴在庆
  • 96 篇 李如龙
  • 85 篇 俞兆平
  • 83 篇 徐勇
  • 76 篇 苏新春
  • 74 篇 李无未
  • 58 篇 胡旭
  • 55 篇 贺昌盛
  • 49 篇 郭勇健
  • 44 篇 刘荣平
  • 43 篇 林丹娅
  • 43 篇 曾良
  • 40 篇 王诺
  • 39 篇 huang ming-fen
  • 37 篇 陈世雄
  • 37 篇 王宇
  • 36 篇 yang chun-shi
  • 36 篇 钱建状

语言

  • 3,6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3612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说“”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1998年 第1期 30-36页
作者: 李国正 厦门大学中文系
说“■”李国正自乾嘉迄今,研究“”的学者代不乏人,然观点歧异,头绪纷繁,要之,可归纳为五种意见。第一是反训说,以王念孙、钱大昕等为代表,认为乱之所以有治义是反训所致,这也是当前学术界最普遍的观点;第二是转注说,段玉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福建女作家现代文学图谱概观
收藏 引用
东南学术 2018年 第2期 209-216页
作者: 林丹娅 周师师 厦门大学中文系
闽地文化与女性身份是福建女作家建构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根基深厚的儒家文化和开放性的海洋文化,糅合了闽地自然地理与地域环境,形成福建女作家柔净、温良、博爱而不乏机敏、尖锐、灵动的普适性心灵结构,这是她们的共性。这种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晚清文人对朝鲜使臣“中华意识”的感知——以《韩客诗存》为依据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11年 第7期 103-109页
作者: 李无未 厦门大学中文系
文章以《韩客诗存》资料为依据,就晚清文人所感知的朝鲜使臣"中华意识"问题进行探讨,求得对两国当时"中华意识"差异的认识,并提出值得思考的一列问题。
来源: 评论
会话行为和句法格式——以汉语故事讲述中听者的问句为例
收藏 引用
当代语言学 2023年 第2期25卷 280-299页
作者: 乐耀 厦门大学中文系
本文讨论了在故事讲述中听者如何使用预备问和问答问这两类问句。提问作为相邻对的前件具有高序列相关性。因为问句的句法结构、疑问内容的设定限制并影响了后件回应的类型与序列轨迹。这两类问句中两项话轮构建单位所在的话轮设计,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选》选文“任昉现象”之成因探析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09年 第4期 78-83页
作者: 胡旭 厦门大学中文系
任昉之文大量入选《文选》,为历代作家所不及,形成所谓的"任昉现象"。主要原因如下:一、任昉创作中渗透着风教意识,契合梁代前期润饰鸿业的文化政策需要。二、任昉与梁武帝为多年旧交,他在梁初文坛的领袖地位,一定程度上是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启蒙运动利用中国思想的过程与方式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 2006年 第6期6卷 118-128页
作者: 周宁 厦门大学中文系
中国思想参与构建西方现代启蒙经验,不仅影响到启蒙运动中最活跃的阶层与人物、最主要的思潮与论争,而且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层面上的意义,从天启神学到自然神学、从自然哲学到政治哲学再到政治经济学。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启蒙运动利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末民初东北官话的语音特点
收藏 引用
方言 2013年 第4期35卷 348-355页
作者: 李无未 厦门大学中文系厦门
本文根据个人新发现的中国语课本语等材料研究清末中国东北官话的语音统。本文的研究证明,清末学者还是有意区别北京官话语音和东北方音的。
来源: 评论
20世纪中国文坛的“现实主义”流变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2期49卷 9-15页
作者: 高波 厦门大学中文系
20 世纪中国文坛的“现实主义”,源自19 世纪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这一历史阶段性的文学形态。特定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接受语境,使得“现实主义”的精神实质在近百年的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一个隘化———转化———泛化———神化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方女性主义戏剧理论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05年 第4期 88-101页
作者: 陈振华 厦门大学中文系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妇女运动和实验戏剧的女性主义戏剧理论,已成为当今戏剧世界中一种很有影响力的理论。女性主义戏剧理论大约经过了三个阶段,主要围绕女性主义戏剧和剧场进行思考。女性主义戏剧的界定目前仍无定论,但它与现实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 2010年 第6期 95-103页
作者: 俞兆平 厦门大学中文系
西方浪漫主义原本就是跨学科、多向度的复杂的构成体,它在中国文艺界的接受过程中也必然分化为多种表现形态。主要呈示为以下四种范式:以早期鲁迅为代表的尼采式的哲学浪漫主义;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卢梭式的美学浪漫主义;以1930年之后郭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