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7 篇 期刊文献
  • 7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5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4 篇 医学
    • 10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8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82 篇 临床医学
    • 78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9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中医学
  • 51 篇 工学
    • 1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生物工程
    • 8 篇 机械工程
    • 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4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2 篇 光学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8 篇 理学
    • 27 篇 生物学
    • 10 篇 物理学
    • 7 篇 生态学
    • 2 篇 数学
    • 1 篇 化学
  • 21 篇 农学
    • 13 篇 作物学
    • 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畜牧学
  • 6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23 篇 疫苗
  • 19 篇 人乳头瘤病毒
  • 15 篇 宫颈癌
  • 14 篇 单克隆抗体
  • 10 篇 线粒体质量控制
  • 10 篇 内质网应激
  • 9 篇 中和抗体
  • 9 篇 免疫原性
  • 9 篇
  • 9 篇 新型冠状病毒
  • 7 篇 坏死性凋亡
  • 7 篇 人乳头瘤病毒(hpv...
  • 6 篇 免疫应答
  • 6 篇 戊型肝炎病毒
  • 6 篇 线粒体自噬
  • 6 篇 临床试验
  • 6 篇 六价铬
  • 6 篇 乙肝病毒x蛋白
  • 6 篇 轮状病毒
  • 6 篇 流行病学

机构

  • 264 篇 厦门大学
  • 39 篇 分子疫苗学和分子...
  • 31 篇 分子疫苗学和分子...
  • 11 篇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
  • 9 篇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
  • 7 篇 传染病疫苗研发全...
  • 5 篇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
  • 5 篇 厦门万泰凯瑞生物...
  • 5 篇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
  • 4 篇 新疆医科大学
  • 3 篇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
  • 3 篇 福建医科大学
  • 3 篇 厦门市疾病预防控...
  • 3 篇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
  • 3 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 3 篇 厦门大学分子疫苗...
  • 3 篇 江苏省东台市疾病...
  • 3 篇 厦门医学院
  • 3 篇 中山大学
  • 3 篇 厦门市第二医院

作者

  • 78 篇 夏宁邵
  • 69 篇 林忠宁
  • 68 篇 林育纯
  • 40 篇 吴婷
  • 38 篇 李少伟
  • 36 篇 何承勇
  • 26 篇 葛胜祥
  • 25 篇 xia ningshao
  • 25 篇 wu ting
  • 24 篇 张军
  • 22 篇 顾颖
  • 22 篇 赵勤俭
  • 22 篇 苏迎盈
  • 21 篇 黄守杰
  • 19 篇 车琳
  • 18 篇 赵西林
  • 18 篇 王岱
  • 17 篇 xia ning-shao
  • 17 篇 郑子峥
  • 16 篇 薛云新

语言

  • 35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大学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共卫生学院"
35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因子与耐药机制及其相互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5年 第1期50卷 6-14页
作者: 聂子涵 肖丽生 赵西林 牛建军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361102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厦门361004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病原体,常见于社区和医院感染,可引发肺炎、眼内炎和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可分为经典型和高毒力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具有更多种类和数量的毒力因子,能够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最初认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的相互影响与调控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5年 第2期50卷 171-184页
作者: 张雪 张昕阳 汪波文 苏洁 薛云新 赵西林 朱伟伟 传染病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厦门361102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抗感染的巨大阻力,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耐药性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寻求降低抗生素用量的抗感染方案。本文梳理了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的关系:发现不同抗生素可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调节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消毒剂促进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产生和传播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5年 第2期50卷 160-170页
作者: 崔润博 陈渺渺 洪守强 李嘉豪 杨琼 赵西林 传染病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厦门361102
消毒剂有效地帮助人类杀灭有害微生物,在防止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传染过程中,消毒剂的使用量激增。消毒剂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更为隐蔽的一个后果是促进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的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感染上皮细胞过程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病毒 2025年 第1期41卷 232-244页
作者: 曹琳 池鑫 韩峰 俞海 李少伟 厦门大学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共卫生学院 厦门361102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361102
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已知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特别是高危型HPV16和HPV18。HPV入胞及胞内转运过程尚存在争论。近期,研究人员发现除了经典的逆转复合体(Retromer),寻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米生物气泡在超声成像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与生物工程 2025年 第4期 1-7页
作者: 车亚楠 叶子涵 鄢晓晖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纳米生物气泡(GVs)是一种由细菌和古细菌产生的中空纳米结构,具有独特的超声造影能力和基因可编码性,在超声成像与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介绍GVs的结构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对GVs的化修饰、基因工程化等功能化策略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外源物诱导肝脏局部先天免疫反应的线粒体调控机制
收藏 引用
环境与职业医 2019年 第8期36卷 781-790页
作者: 张力引 林育纯 林忠宁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肝脏作为体内代谢外源因素暴露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独特的血窦结构和丰富的免疫细胞亚群,构成了肝脏局部免疫微环境。其中,肝脏的先天免疫细胞既可通过清除病原体、抗原提呈作用参与宿主防御,还通过与肝实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参与外源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细菌Cpx信号转导系统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遗传 2021年 第8期43卷 747-757页
作者: 吴丽雯 曾洁 薛云新 赵西林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102
Cpx(conjugative pilus expression)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是革兰阴性细菌中一种复杂的包膜应激系统,能感应从不同信号传输点传入的多种包膜信号。位于胞质中的反应调节子CpxR磷酸化后能够调节众多编码内外膜上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Cpx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细胞dNTP库的稳态维持与基因组稳定性
收藏 引用
遗传 2022年 第2期44卷 96-106页
作者: 刘聪 冯佳妮 李玮玮 朱伟伟 薛云新 王岱 赵西林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102
作为DNA合成的重要前体,细胞中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ATP、dTTP、dGTP和dCTP)是DNA复制、重组和修复所必需的原材料,而DNA的正确合成及其完整性则是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体现,因此dNTP库状态的稳定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进而保证细胞的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加强我国疫苗安全性监测与经济评价研究——正当其时
收藏 引用
中华预防医杂志 2019年 第7期53卷 661-663页
作者: 张军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61102
疫苗预防接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传染病干预措施。国家免疫规划是疫苗重大公共卫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最佳方式,也是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重要体现。疫苗安全性监测和经济评价研究积累的循证证据是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制定和调整的重要依据。
来源: 评论
环境样品中黑碳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和生物监测展望
收藏 引用
环境与职业医 2022年 第1期39卷 89-98页
作者: 潘虹 张一可 申河清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102
黑碳(BC)是颗粒物中吸收光最强的成分,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等不完全燃烧,是一种由热裂解反应的条件决定的碳化组分较轻、微晶状、不规则和非匀质的石墨结构。BC被人体摄入并进入血液后,会被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至不同器官;穿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