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 篇 期刊文献
  • 2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6 篇 工学
    • 4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8 篇 理学
    • 35 篇 化学
    • 2 篇 物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8 篇 密度泛函理论
  • 6 篇 甲烷氧化偶联
  • 5 篇 反应机理
  • 5 篇 甲烷部分氧化
  • 4 篇 甲烷
  • 3 篇 氧化镧
  • 3 篇 单原子
  • 3 篇 碳酸氧镧
  • 3 篇 掺杂
  • 3 篇 稳定性
  • 2 篇 二氧化碳
  • 2 篇 dft
  • 2 篇 碱土金属
  • 2 篇 y2o3
  • 2 篇 能量分解分析
  • 2 篇 xyg3
  • 2 篇 分子间相互作用
  • 2 篇 电子离域
  • 2 篇 形貌效应
  • 2 篇 密度泛函

机构

  • 41 篇 厦门大学
  • 18 篇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 3 篇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湖南科技大学
  • 2 篇 宁波大学
  • 2 篇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 2 篇 湖北大学
  • 2 篇 物质计算科学教育...
  • 2 篇 贵州大学
  • 1 篇 湖南大学
  • 1 篇 马克斯-普朗克煤炭...
  • 1 篇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
  • 1 篇 浙江科技学院
  • 1 篇 重庆理工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
  • 1 篇 华东理工大学
  • 1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 篇 马克斯.普朗克煤炭...

作者

  • 23 篇 夏文生
  • 23 篇 万惠霖
  • 8 篇 赵仪
  • 7 篇 王斌举
  • 6 篇 wan huilin
  • 6 篇 翁维正
  • 5 篇 曹泽星
  • 5 篇 xia wensheng
  • 5 篇 binju wang
  • 5 篇 侯玉慧
  • 4 篇 zhang qinghong
  • 4 篇 张庆红
  • 4 篇 张达
  • 4 篇 吕鑫
  • 4 篇 王雅莉
  • 4 篇 苏培峰
  • 3 篇 连孟水
  • 3 篇 程文敏
  • 3 篇 wu wei
  • 3 篇 su peifeng

语言

  • 57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5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能量分解分析方法及其在水团簇多体效应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大学化学 2025年 第3期40卷 100-107页
作者: 陆星元 姚宇涛 谷俊井 苏培峰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361005
能量分解分析方法是一种研究分子相互作用的定量分析理论方法,在分子自组装、药物设计、化学反应机理、力场发展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有化学本科教材对分子相互作用的讲授过于浅显,逐渐不适应现在化学系本科的培养要求。为深化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完全活性空间自洽场的杂化多组态密度泛函方法λ-DFCAS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年 第7期42卷 2218-2226页
作者: 应富鸣 计辰儒 苏培峰 吴玮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厦门361005
提出了一种杂化多组态密度泛函新方法——λ-DFCAS.在λ-DFCAS方法中,电子相关能被分为静态和动态相关能.静态相关能由多组态波函数方法完全活性空间自洽场(CASSCF)得到,而动态相关能由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描述.两种相关能的杂化比例由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Non-Condon电子转移速率理论与含时波包方法
收藏 引用
化学进展 2012年 第6期24卷 1166-1174页
作者: 张伟伟 钟欣欣 司玉冰 赵仪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厦门361005
随着电子转移理论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针对不同体系提出了多种电子转移理论模型。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我们在non-Condon电子转移理论以及含时波包方法等方面的相关工作。首先阐述包含non-Condon效应的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乳胶清除蛋白LcpK30催化氧气裂解聚顺-1,4异戊二烯机理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1年 第22期66卷 2887-2897页
作者: 吴鹏 陈倩倩 王斌举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厦门361005
乳胶清除蛋白LcpK30是一种内型双加氧酶,其通过活化分子氧催化裂解化学惰性的聚顺-1,4异戊二烯,进而生成醛和酮.实验发现活性区域的谷氨酸148对活性有重大影响,然而其作用机制和整个反应机理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量子力学/分子力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_(18)环基过渡金属(Os,Ir)单原子对甲烷C—H的活化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3年 第11期44卷 120-127页
作者: 张海平 孔雪 夏文生 张庆红 万惠霖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由于高度的化学稳定性,作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甲烷分子的转化和利用极富挑战性和研究意义.然而,这一问题的突破有赖于甲烷C—H的活化,特别是温和条件下活化催化剂的研发.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考察了过渡金属TM(Os, Ir)单原子-碳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中性团簇MCu_(2)O_(x)(M=Cu^(2+),Ce^(4+),Zr^(4+))上甲烷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乙酸的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1年 第9期42卷 2878-2885页
作者: 钟声广 夏文生 张庆红 万惠霖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电中性团簇MCu_(2)O_(x)(M=Cu^(2+),Ce^(4+),Zr^(4+);x=3,4)的特性及其对甲烷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乙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团簇催化的反应由甲烷C-H活化、二氧化碳插入引起C-C偶联、CH3COO转向和氢迁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石墨烯负载单原子Mo上合成气催化转化机理:碳组分和Mo-C作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4年 第7期45卷 101-110页
作者: 孔雪 张海平 夏文生 张庆红 万惠霖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金属在合成气转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与其在反应中的碳化密切相关,然而所形成的金属碳化物的组成和结构十分复杂,使得催化剂活性相的鉴定变得极为困难,因而催化剂中碳组分的作用具有研究意义.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单原子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磷酸盐的添加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镧基催化剂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年 第2期39卷 247-254页
作者: 白燕 夏文生 翁维正 连孟水 赵明全 万惠霖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理论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采用柠檬酸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磷酸盐修饰的镧基催化剂,考察了磷酸盐的添加对镧基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反应(OCM)活性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O_2-程序升温脱附(O_2-TP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羟基氧化铟团簇与二氧化碳和甲烷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2年 第8期43卷 237-247页
作者: 何鸿锐 夏文生 张庆红 万惠霖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二氧化碳(CO_(2))和化石能源气体燃料甲烷(CH_(4))均是化学稳定、温效应较大的分子,因而对其活化、转化和利用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研究了羟基氧化铟团簇与CO_(2),CH_(4)和(CO_(2)+CH_(4))...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效金属双卟啉染料的计算设计及其敏化TiO_2半导体复合体系的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 2013年 第11期71卷 1527-1534页
作者: 朱纯 曹泽星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贵阳550025 厦门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厦门361005
基于广泛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理论上设计并表征了一类新型的金属双卟啉染料.这些新型的卟啉染料具有很强的光捕获能力,且其低激态表现出优良的电荷分离性质.通过对这类染料体系的结构修饰,如包含不同金属的共轭大环(卟啉环或咔咯环)的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