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2 篇 期刊文献
  • 5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5 篇 工学
    • 56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9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电气工程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生物工程
  • 52 篇 理学
    • 47 篇 化学
    • 2 篇 物理学
    • 2 篇 生物学
    • 1 篇 数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医学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主题

  • 8 篇 密度泛函理论
  • 7 篇 甲烷
  • 6 篇 甲烷氧化偶联
  • 6 篇 甲烷部分氧化
  • 5 篇 反应机理
  • 4 篇 稳定性
  • 3 篇 氧化镧
  • 3 篇 单原子
  • 3 篇 碳酸氧镧
  • 3 篇 掺杂
  • 2 篇 二氧化碳
  • 2 篇 二氧化硅
  • 2 篇 dft
  • 2 篇 碱土金属
  • 2 篇 y2o3
  • 2 篇 分散
  • 2 篇
  • 2 篇 氧化铈
  • 2 篇 表界面化学
  • 2 篇 能量分解分析

机构

  • 79 篇 厦门大学
  • 28 篇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 5 篇 福建省能源材料科...
  • 4 篇 醇醚酯清洁生产国...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
  • 2 篇 湖南科技大学
  • 2 篇 宁波大学
  • 2 篇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 2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 篇 湖北大学
  • 2 篇 物质计算科学教育...
  • 2 篇 贵州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 篇 化学生物学福建省...
  • 1 篇 湖南大学
  • 1 篇 马克斯-普朗克煤炭...
  • 1 篇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
  • 1 篇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

作者

  • 30 篇 万惠霖
  • 27 篇 夏文生
  • 10 篇 翁维正
  • 8 篇 赵仪
  • 8 篇 侯玉慧
  • 7 篇 王斌举
  • 6 篇 wan huilin
  • 6 篇 郑南峰
  • 6 篇 杨朝勇
  • 5 篇 曹泽星
  • 5 篇 陈明树
  • 5 篇 xia wensheng
  • 5 篇 张庆红
  • 5 篇 binju wang
  • 4 篇 袁友珠
  • 4 篇 段新平
  • 4 篇 zhang qinghong
  • 4 篇 张达
  • 4 篇 吕鑫
  • 4 篇 王雅莉

语言

  • 101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分散型LaMgO催化剂的制备及在OCM(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分散型LaMgO催化剂的制备及在OCM(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作者: 侯玉慧 翁维正 夏文生 万惠霖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 厦门市 361005
采用PVP 修饰的浸渍法制备了系列不同La2O3 负载量的分散型LaMgO 体系催化剂,与传统的浸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均表现出较高的OCM 反应活性和C2 选择性,甚至当负载量低至单层负载量时,OCM 反应性能仍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650℃时C2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iO2凝胶负载的Ni催化剂POM稳定性及其内在机制的初探
SiO2凝胶负载的Ni催化剂POM稳定性及其内在机制的初探
收藏 引用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作者: 李琪 黄铭湘 夏文生 翁维正 万惠霖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 厦门市 361005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POM)是天然气转化的重要途径。相较于贵金属(Pt、Rh、Ru 等)和其他类型催化剂,镍基催化剂因其低廉的价格和近似于Rh 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受到广泛应用[1-2],但Ni 基催化剂,尤其是Ni/SiO2,在POM 反应中常因活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OM反应Ni/SiO2催化剂金属与载体尺度影响的研究
POM反应Ni/SiO2催化剂金属与载体尺度影响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作者: 夏文生 侯玉慧 李琪 翁维正 万惠霖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 厦门市 361005
甲烷是天然气、页岩气的主要成分,微放热的甲烷部分氧化反应(POM)生成的合成气H2/CO比为2/1,非常适宜于甲醇合成、费托合成等制备燃料的反应,因此,POM 反应是充分利用甲烷的主要途径之一.该反应的催化剂主要为贵金属(Rh,Ru,Pt)和过渡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核酸适体筛选及其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应用
核酸适体筛选及其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第二届中国核酸适配体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杨朝勇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生物学系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361005
核酸适体(Aptamer)是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DNA/RNA 文库中筛选得到的能高亲和性和高特异性地与靶标分子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核酸适体可与细胞、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有机分子、无机离子等目标物进行高选择性、强亲和...
来源: 评论
Ce改性MgAl2O4负载Ag催化剂用于碳烟催化氧化的研究
Ce改性MgAl2O4负载Ag催化剂用于碳烟催化氧化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八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作者: 段新平 温兆军 胡梦麟 赵郁鑫 黄妍婷 袁友珠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厦门市 361005
来源: 评论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模型催化研究:TiOx/Pt(111)模型表面及CO催化氧化性能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模型催化研究:TiOx/Pt(111)模型表面及CO催...
收藏 引用
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作者: 李幻 翁雪霏 陈明树 万惠霖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醇醚酯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福建省厦门市361005
商业催化剂大都是分散在氧化物表面的小金属颗粒组成的,由于金属与载体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经高温还原处理样品,通常表现出大为不同的催化性能,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金属与载体间强相互作用(SMSI)1.
来源: 评论
多相催化研究的宽波段原位红外光谱表征技术
多相催化研究的宽波段原位红外光谱表征技术
收藏 引用
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作者: 陈明树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醇醚酯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福建省厦门市361005
催化剂作用机理和催化反应机理的准确认知依赖于实际催化反应条件下的原位表征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发展起来的多相催化原位表征技术,如测定体相结构的原位X-射线衍射(XRD)、结构和价态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表面吸附物种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质谱直接嗅探气态物质
质谱直接嗅探气态物质
收藏 引用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
作者: 谢素原 陈淼淼 苏海峰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福建省厦门市361005
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气态物质无处不在,以电子鼻技术为代表的传感器技术被广泛用来检测气态物质,可受传感器数量的限制,一般只能检测特定的几类物质。质谱技术可以克服电子鼻中检测器数量有限的缺点,成为检测气态物质的通用方法。
来源: 评论
纳米催化中的表界面化学问题
纳米催化中的表界面化学问题
收藏 引用
第十六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
作者: 郑南峰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361005
以负载型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为代表的非均相催化剂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其精细结构难被表征的特点,如何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理解非均相催化剂性能的主导因素一直是催化领域的重要挑战性难题.
来源: 评论
亚纳米表界面化学
亚纳米表界面化学
收藏 引用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作者: 郑南峰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361005
纳米材料的化学性能与其表界面结构密切相关,在亚纳米尺度上理解相关材料的表界面化学过程是优化其性能的关键。但当前我们却缺失表征纳米材料表面非晶态超薄层、有机保护层结构的有力手段,这一现状阻碍了我们在分子水平上对纳米材料...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