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92 篇 会议
  • 2,088 篇 期刊文献
  • 2 件 标准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4,58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829 篇 工学
    • 2,81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02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09 篇 电气工程
    • 118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43 篇 建筑学
    • 41 篇 光学工程
    • 2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1 篇 机械工程
    • 20 篇 土木工程
    • 1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4 篇 生物工程
    • 1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 篇 软件工程
    • 8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5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4 篇 冶金工程
  • 1,915 篇 理学
    • 1,534 篇 化学
    • 382 篇 物理学
    • 67 篇 生物学
    • 10 篇 生态学
    • 9 篇 大气科学
    • 4 篇 地质学
  • 40 篇 医学
    • 2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2 篇 临床医学
  • 30 篇 农学
    • 15 篇 作物学
    • 1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9 篇 教育学
    • 19 篇 教育学
  • 8 篇 管理学
    • 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204 篇 锂离子电池
  • 189 篇 催化剂
  • 148 篇 电化学
  • 131 篇 拉曼光谱
  • 112 篇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108 篇 甲烷
  • 88 篇 合成气
  • 83 篇 电沉积
  • 79 篇 电化学性能
  • 76 篇 碳纳米管
  • 76 篇 甲醇
  • 73 篇 电催化
  • 73 篇 丙烷
  • 70 篇 正极材料
  • 65 篇 吸附
  • 65 篇 铂电极
  • 61 篇 反应机理
  • 54 篇 合成
  • 53 篇 选择氧化
  • 50 篇 密度泛函理论

机构

  • 3,667 篇 厦门大学
  • 628 篇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 174 篇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 63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55 篇 苏州大学
  • 39 篇 大学固体表面物理...
  • 37 篇 大学化学系
  • 29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7 篇 大学化学系固体表...
  • 25 篇 漳州师范学院
  • 24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9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8 篇 复旦大学
  • 17 篇 大学化学系物理化...
  • 16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15 篇 华东理工大学
  • 15 篇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
  • 14 篇 清华大学
  • 13 篇 香港浸会大学
  • 13 篇 上海电力学院

作者

  • 559 篇 田中群
  • 500 篇 孙世刚
  • 470 篇 万惠霖
  • 399 篇 林昌健
  • 306 篇 任斌
  • 279 篇 杨勇
  • 224 篇 翁维正
  • 164 篇 王野
  • 163 篇 吴德印
  • 158 篇 郑兰荪
  • 153 篇 杨防祖
  • 149 篇 张庆红
  • 145 篇 周绍民
  • 145 篇 陈声培
  • 143 篇 袁友珠
  • 137 篇 张鸿斌
  • 137 篇 杜荣归
  • 123 篇 周志有
  • 115 篇 黄令
  • 105 篇 周剑章

语言

  • 4,573 篇 中文
  • 10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58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收藏 引用
自然科学进展 1997年 第4期 121-123页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在经济特区厦门,在国家计委资助下始建于1987年,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万惠霖教授任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乾二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田昭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稀土多核配合物[Ce^(Ⅲ)_(4)Ce^(Ⅳ)_(6)(μ_(3)⁃O)_(4)(μ_(4)⁃O)_(4)(acac)_(14)(CH_(3)O)_(6)]·2CH_(3)OH用于酰胺硼氢化还原
收藏 引用
无机化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41卷 88-96页
作者: 王诗怡 陈超龙 孔祥建 郑兰荪 龙腊生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酰胺还原加氢是获得高附加值有机化合物的一种高效但极具挑战性的方法。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乙酰丙酮(Hacac)构筑的稀土多核配合物[Ce^(Ⅲ)_(4)Ce^(Ⅳ)_(6)(μ_(3)⁃O)_(4)(μ_(4)⁃O)_(4)(acac)_(14)(CH_(3)O)_(6)]·2CH_(3)OH(Ce_(1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Ru_(6)/M(M=Co,Ni,Cu,Pd,Pt,Ag)双金属限域体系合成氨性能的理论预测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64卷 121-127,136页
作者: 刘莉莉 孟乾统 傅钢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目的]工业上通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采用Fe基或Ru基催化剂通过Haber-Bosch工艺来合成氨.为了有效耦合可再生能源,亟需研发温和条件下的合成氨过程.[方法]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限域于Ru_(6)/M(M=Co,Ni,Cu,Pd,Pt,Ag)双金属狭缝间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具有稳定缺陷位的氮化碳非热等离子体合成氨催化剂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64卷 137-145页
作者: 谭默姝 孙德清 叶成康 李昆霖 王帅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目的]氨不仅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也是极具潜力的氢能载体.发展非热等离子体催化技术将为温和条件下实现高效合成氨储氢过程带来可能.[方法]本研究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固定床反应器系统考察了在非热等离子体条件下不同氧化物、碳材料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催化(半)纤维素制呋喃平台分子及下游转化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化学 2025年 第1期55卷 221-241页
作者: 苑少宇 冯云超 李铮 唐兴 林鹿 曾宪海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102 福建省生物质清洁高值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厦门市生物质清洁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厦门361102
制备和利用生物质基平台分子来代替部分化石资源利用是能源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木质纤维生物质的两大组分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制得的呋喃类平台分子可催化转化为多种生物基化学品、燃料和聚合物单体等,是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钠离子电池用磷酸盐基聚阴离子化合物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64卷 45-62页
作者: 杨阳 杨慧雅 周新东 胡雨涵 张子健 李凯文 林思睿 赵金保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背景]全球锂资源的不断消耗及大规模储能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亟需寻求低成本的储能系统候选者.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同时钠/锂离子电池之间相似的工作原理使部分生产设备可以兼容使用,因此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化学储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敢为先,重细节,合为贵--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历史回顾和文化探析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 第5期59卷 601-608页
作者: 田中群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室务委员会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我深感荣幸应邀为纪念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辑”撰写序言.实验室于1986年通过论证,1987年获准建设,是当时全国仅有的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于1990年建成开放,在迄今为止的5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绿氢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64卷 193-203,210页
作者: 陈伟平 施仲涨 林皓然 张军奎 郑世胜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 福建厦门361102 嘉庚创新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102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福建厦门361102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102
[背景]绿氢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双碳”战略背景下,绿氢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发展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进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绿氢产业近年来在技术、政策、市场等要素影响下的发展现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MBE同质外延生长Sn掺杂β-Ga_(2)O_(3)(010)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
收藏 引用
人工晶体学报 2025年 第2期54卷 244-254页
作者: 张子琦 杨珍妮 况思良 魏盛龙 徐文静 陈端阳 齐红基 张洪良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杭州31142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800
本文研究了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非故意掺杂(UID)和锡掺杂的β-Ga_(2)O_(3)同质外延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薄膜载流子浓度范围为3.2×10^(16)至2.9×10^(19) cm^(-3),载流子浓度为3.2×10^(16) cm^(-3)的非故意掺杂薄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阴离子电荷补偿机制的高比能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5年 第9期70卷 1118-1131页
作者: 赵晓雯 陈毅龙 曹鑫 乔羽 周豪慎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南京210023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361005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南京210023
基于氧相关的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富锂层状正极材料具有放电比容量高、高工作电压和低成本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商用正极材料.然而,富锂材料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氧释放、不可逆的过渡金属迁移和有害的相转变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