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1 篇 期刊文献
  • 5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6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6 篇 工学
    • 10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林业工程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工程
  • 116 篇 理学
    • 89 篇 化学
    • 13 篇 生物学
    • 12 篇 物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21 篇 教育学
    • 21 篇 教育学
  • 7 篇 管理学
    • 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医学
    • 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临床医学
  • 3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水产

主题

  • 17 篇 密度泛函理论
  • 15 篇 振动光谱
  • 9 篇 红外光谱
  • 9 篇 二级结构
  • 8 篇 酰胺-ⅰ带
  • 6 篇 甲烷氧化偶联
  • 6 篇 反应机理
  • 5 篇 β-淀粉样蛋白
  • 5 篇 分子动力学模拟
  • 5 篇 电子结构
  • 5 篇 甲烷部分氧化
  • 4 篇 氢键
  • 4 篇 分子间相互作用
  • 4 篇 第一性原理计算
  • 4 篇 酰胺-a带
  • 4 篇 密度泛函
  • 4 篇 甲烷
  • 3 篇 氧化镧
  • 3 篇 量子力学/分子力学...
  • 3 篇 含时波包

机构

  • 97 篇 厦门大学
  • 53 篇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
  • 47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3 篇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 7 篇 宁德师范学院
  • 5 篇 哥德堡大学
  • 4 篇 台湾中山大学
  • 4 篇 福州大学
  • 4 篇 郑州大学
  • 3 篇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
  • 3 篇 瑞典农业科学大学
  • 3 篇 武夷学院
  • 3 篇 厦门理工学院
  • 3 篇 厦门理工大学
  • 3 篇 闽南师范大学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湖南科技大学
  • 2 篇 宁波大学
  • 2 篇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 2 篇 福建省医学测试重...

作者

  • 46 篇 蔡开聪
  • 24 篇 夏文生
  • 23 篇 万惠霖
  • 21 篇 cai kai-cong
  • 13 篇 陈忠
  • 12 篇 赵仪
  • 11 篇 曹泽星
  • 10 篇 郑轩
  • 9 篇 吴顺情
  • 9 篇 谭凯
  • 9 篇 苏培峰
  • 8 篇 朱梓忠
  • 8 篇 吕鑫
  • 7 篇 刘佳
  • 7 篇 王斌举
  • 7 篇 tan kai
  • 7 篇 吴安安
  • 7 篇 郑荣珍
  • 6 篇 wan huilin
  • 6 篇 屈小波

语言

  • 167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大学福建省理论和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排序:
LMOEDA方法及其发展
LMOEDA方法及其发展
收藏 引用
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
作者: 苏培峰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福建 厦门
来源: 评论
稻瘟病菌蛋白激酶调控因子MoMOB1的功能分析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2年 第4期20卷 1170-1175页
作者: 张君 刘丹 陈培蕊 许庆国 王宗华 张冬梅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2 厦门大学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植物遗传重点实验室 厦门361102 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 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2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稻瘟病,每年造成全球水稻减产约10%~30%,对全球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MOB(Mps one binder)蛋白家族成员在物种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并作为重要激酶调控因子与NDR(Nuclear DBF2-related)蛋白激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苯氧异丁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糖尿病活性(英文)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 2006年 第2期41卷 108-114页
作者: 曾庆乐 王河清 罗焕 高小平 刘忠荣 李伯刚 王锋鹏 赵玉芬 厦门大学化学系化学生物学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和化工学院 四川成都610041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药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41
目的设计及合成新型苯氧异丁酸类抗糖尿病化合物。方法关键步骤采用亲核取代反应或M itsunobu缩合反应把亲脂性片段和酸性片段连接成一体,共合成了8个新目标物。用核磁共振、红外、质谱进行结构确认。结果体外胰岛素增敏活性测试(3T3-L...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双减”背景下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以“生活中的干燥剂”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2年 第13期 38-40页
作者: 鲁翩翩 蔡开聪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福建省先进材料化工基础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
开展初三化学“生活中的干燥剂”个性化作业设计,把真实生活情境融入化学课后作业中,并进行难度和类型上的分层。个性化作业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着重于构建情景化、结构化知识网络,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中化学新教材对比分析--以“离子反应”为例
收藏 引用
化学教与学(下半月) 2021年 第10期 57-60页
作者: 黄碧 王健涛 蔡开聪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先进材料化工基础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
本文以“离子反应”为例,系统探究了不同版本的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苏教版与鲁科版)在内容引入、正文部分、习题、归纳总结和实验等方面的异同,研究结果对不同地区教师因材(教材)施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来源: 评论
信息化背景下青年教师生活化教育理论的在线培养
收藏 引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1年 第9期 72-75页
作者: 王健涛 蔡开聪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省先进材料化工基础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革新过程中,学生借助各种在线资源不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教师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也需在信息化发展历程中找到自己的转型思路。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探索在线教育对教师培养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以生活化教育理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ChemDraw和Gaussian软件的核磁共振波谱教学
收藏 引用
化学教与学(下半月) 2020年 第12期 46-48页
作者: 代亚楠 王健涛 刘亚男 蔡开聪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先进材料化工基础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361005
围绕核磁共振波谱教学中的难点,采用科教融合方式,借助ChemDraw和Gaussian软件,模拟了甲酰胺分子的核磁共振波谱(NMR),从其1H和13C谱图中解析各氢、碳原子的类型,积分高度及峰面积等相关信息,直观地展示NMR谱图中蕴含的分子三维空间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溶剂环境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分解方法
溶剂环境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分解方法
收藏 引用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作者: 苏培峰 吴玮 固体表面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厦门大学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MOEDA方法[1]发展的溶剂环境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理论计算方法,EDA-PCM,用于研究在各种溶剂环境中多个分子间或者同一分子多个基团之间各种相互作用和多体相互作用的性质和规律。EDA-PCM方法利用一系列PCM方法来考虑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GKS-EDA能量分解方法及其在铁卟啉体系中的应用
GKS-EDA能量分解方法及其在铁卟啉体系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作者: 苏培峰 吴玮 固体表面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
本工作介绍了基于LMOEDA方法[1,2]和普适Kohn-Sham理论[3]发展的能量分解方法 GKS-EDA,用于在更广义的KS-DFT理论框架下研究分子间各种相互作用。GKS-EDA可以运用现发展的local,hybrid,double hybrid,rang-separated和dispersion correc...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nam相Li2FeSiO4正极材料电化学相关性质的计算模拟研究
Pnam相Li2FeSiO4正极材料电化学相关性质的计算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物理学会2015年秋季会议
作者: 郑锋 郑炎亭 吴顺情 朱梓忠 厦门大学物理系 厦门361005 厦门大学物理系 厦门361005 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005
Li2FeSiO4是最早被发现的也是被研究最为广泛的锂离子电池的硅酸盐正极材料.与其它硅酸盐正极材料相比,Li2FeSiO4表现出更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第一,Li2FeSiO4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第二,实验表明Li2FeSiO4具有脱嵌超过1个锂离子的可能性.L...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