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0 篇 期刊文献
  • 3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0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0 篇 历史学
    • 60 篇 中国史
    • 38 篇 考古学
    • 9 篇 世界史
  • 43 篇 法学
    • 20 篇 社会学
    • 14 篇 法学
    • 8 篇 民族学
    • 2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7 篇 文学
    • 2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9 篇 哲学
    • 19 篇 哲学
  • 12 篇 管理学
    • 7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公共管理
  • 11 篇 医学
    • 8 篇 中医学
  • 10 篇 理学
    • 3 篇 地理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生物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0 篇 艺术学
    • 8 篇 美术学
  • 8 篇 工学
    • 3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5 篇 经济学
    • 4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1 篇 农学

主题

  • 7 篇 清代学术
  • 6 篇 数位典藏
  • 6 篇 乾嘉学术
  • 5 篇 年谱
  • 5 篇 中央研究院
  • 5 篇 辑佚
  • 4 篇 清代
  • 4 篇 明代
  • 4 篇 文本
  • 3 篇 武亿
  • 3 篇 历史语言研究所
  • 3 篇 中国
  • 3 篇 甲骨文
  • 3 篇 法律
  • 3 篇 四库全书
  • 3 篇 人类学
  • 2 篇 新文化运动
  • 2 篇 法理
  • 2 篇 题本
  • 2 篇 诏令

机构

  • 32 篇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
  • 29 篇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
  • 26 篇 台湾"中央研究院"...
  • 20 篇 “中央研究院”历史...
  • 13 篇 "中央研究院"历史...
  • 11 篇 台湾“中央研究院”...
  • 6 篇 台湾大学
  • 6 篇 台北"中央研究院"...
  • 6 篇 京都大学
  • 5 篇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
  • 5 篇 厦门大学
  • 4 篇 中国台湾中央研究...
  • 4 篇 台湾中央研究院语...
  • 3 篇 中央研究院语言学...
  • 3 篇 台湾"中央研究院"...
  • 3 篇 哈佛大学
  • 3 篇 三重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东京大学
  • 3 篇 台湾师范大学

作者

  • 25 篇 陈鸿森
  • 13 篇 王明珂
  • 9 篇 李建民
  • 9 篇 邱仲麟
  • 9 篇 chen hungsen
  • 8 篇 范丽雅
  • 7 篇 臧振华
  • 6 篇 王道还
  • 5 篇 wang ming-ke
  • 5 篇 邱澎生
  • 5 篇 王泛森
  • 5 篇 范毅军
  • 4 篇 柳立言
  • 4 篇 邢义田
  • 3 篇 廖伯源
  • 3 篇 黄宽重
  • 3 篇 蔡哲茂
  • 3 篇 chen hongsen
  • 3 篇 藤田伸也
  • 3 篇 林富士

语言

  • 201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甲骨文“下上若”祈祷占辞与天地相交观念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07年 第1期 7-13页
作者: 郭静云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殷墟甲骨占辞中屡次出现“下上若,授我佑”祈祷套语,其“下上”应非指某具体的自然神或祖先,而是将充满百神百祇之“天地”当作祈祷对象。不过商王祈祷“下上若”的重点不在笼括祭祀上下有的神祇,而在祈求天地交互,以上下共同授佑,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8世纪苏松棉布业的管理架构与法律文化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12年 第2期 143-157页
作者: 邱澎生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8世纪江南地区已成为当时中国棉布产销中心,无论是商业销售或工业生产等组织,都随棉布市场规模扩大而有重要变化;特别是棉布字号的兴起,重组了棉布市场既有的产销组织。在此过程中,当时自称为"贾师"或"看布朋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普遍史到世界史和全球史——以兰克史学为分析始点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第2期54卷 54-67页
作者: 黄进兴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臆想中,世界史应是史家治史最高的境界或最终的目标,究其实并不然。19世纪中叶以降,世界史在整个历史学科,不得说无足轻重,却是相当边缘。世界史通常只是业余人士的雅好,并不受专业史家重视。不容讳言,该时的世界史研究与新建制的史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艾火与天火——灸疗法诞生之谜
收藏 引用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2年 第4期21卷 320-331页
作者: 李建民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古代的中国人为何利用火发展出灸疗法来治病 ?艾草为什么成为灸疗法的主要燃料 ?在鬼神祟祸、成为疾病最主要来源的时代里 ,燃烧艾草后灼伤人体局部以治疗疾病的灸法到底是从哪里诞生的呢 ?灸法的操作中涉及的火主要有 :艾火与天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汉升与中国经济史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2年 第3期 146-149页
作者: 何汉威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与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革命运动密不可分.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后,随着革命运动的勃兴,知识分子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致力于探析当日中国的社会结构及经济关系实况,藉以指引革命的进程;学术界中最为扣人心弦的现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试论中国东南沿海史前的海洋族群
收藏 引用
考古与文物 2002年 第2期 38-42页
作者: 陈仲玉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一、河上与海上人家泛太平洋地区不论是岛屿或是陆地沿岸,自古即存在许多以船为家、从事采集海洋资源为生的族群,一般通称他们为“海上船民”(Sea nomads)。他们具有大胆、勇敢、机智的民族性格,从事以海洋生态为生的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上博楚竹书散论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 2003年 第6期 101-103页
作者: 颜世铉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按有关文献材料,上博简《孔子诗论》中“(言虫虫)”当读为“谗”;“(方心)”读为“谤”;“改”可读为“妃”、“(臣巳女)”,匹配之意。简一五“及其人”之上,当补以“思”字。“覃”字从“寻”、从“由”,两者皆为声符。
来源: 评论
明代长城沿线的植木造林
收藏 引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3期 32-42页
作者: 邱仲麟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台湾台北000222
自15世纪初起,明帝国北边国防在线的森林,不断遭到盗砍与滥伐,许多山地的森林日渐枯竭。因此,官员除一再建请禁制与查缉之外,也有人提议于边境补栽树木。后来,朝廷便将种树列为边区镇守官员的考绩项目之一。在1560年代,燕山山脉上更曾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陈寅恪的历史解释--以《柳如是别传》及《论再生缘》胡适眉批本为例的讨论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 第4期57卷 62-74页
作者: 王汎森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国台北
陈寅恪的历史解释,是为了“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通过“象征化过程”“隐形的条理”“诗文写作的机制”三种进路,或可了解陈寅恪诗史互证的工作。陈寅恪的历史解释相当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北朝的客馆及其地理位置
收藏 引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9年 第1期24卷 73-86页
作者: 蔡宗宪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客馆为传统中国外交上的重要机构,由地主国设立,以接待归附者、使节、人质、入朝藩王、沙门与留学生等各种不同身分的外国人,试图落实招抚荒远、万国宾服的理想。南北朝时,客馆在数量与规制上有明显的发展,它除了解决外国人的食宿需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