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1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7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4 篇 文学
    • 68 篇 新闻传播学
    • 4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2 篇 艺术学
    • 2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 篇 艺术学理论
    • 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6 篇 教育学
    • 14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6 篇 历史学
    • 12 篇 中国史
    • 5 篇 考古学
    • 2 篇 世界史
  • 15 篇 法学
    • 6 篇 政治学
    • 5 篇 社会学
    • 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民族学
  • 12 篇 管理学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工学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软件工程

主题

  • 7 篇 短视频
  • 4 篇 新媒体
  • 4 篇 传播
  • 3 篇 数字人文
  • 3 篇 诗词
  • 3 篇 媒体融合
  • 3 篇 融媒体
  • 3 篇 抖音
  • 3 篇 话语
  • 2 篇 文艺报刊
  • 2 篇 雷蒙·威廉斯
  • 2 篇 人才培养
  • 2 篇 莫言
  • 2 篇 文化符号
  • 2 篇 诗歌
  • 2 篇 文学批评
  • 2 篇 意识形态
  • 2 篇 网络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
  • 2 篇 艺术创作

机构

  • 153 篇 吉林大学
  • 14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13 篇 吉林财经大学
  • 11 篇 吉林师范大学
  • 6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深圳大学
  • 5 篇 山东大学
  • 4 篇 清华大学
  • 3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3 篇 山东理工大学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辽宁大学
  • 2 篇 内蒙古民族大学
  • 2 篇 浙江传媒学院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广西大学
  • 2 篇 黑龙江大学
  • 2 篇 河南大学
  • 2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2 篇 上海大学

作者

  • 9 篇 孔朝蓬
  • 8 篇 刘鸣筝
  • 5 篇 鞠惠冰
  • 5 篇 战迪
  • 5 篇 闫雪莹
  • 5 篇 任传功
  • 4 篇 王汝蕙
  • 4 篇 焦宝
  • 4 篇 张斯琦
  • 4 篇 陈志超
  • 4 篇 刘迎新
  • 3 篇 白龙跃
  • 3 篇 jiao bao
  • 3 篇 翟琨
  • 3 篇 彭程
  • 3 篇 liu ming-zheng
  • 3 篇 王树海
  • 3 篇 kong zhaopeng
  • 3 篇 冯卓
  • 3 篇 林海曦

语言

  • 17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冷战背景下《俄罗斯问题》的创作及其中国之旅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5年 第1期 163-167页
作者: 杨笑 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为20世纪苏联文化和政治界的重要人物,康斯坦丁·米哈伊洛维奇·西蒙诺夫身兼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等多重身份。他创作于卫国战争期间的抒情诗《等着我吧》一经发表广为传颂,引发全民精神共鸣,成为苏联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的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1世纪东北抗战电影的历史叙事与民族意识建构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25年 第4期 265-270页
作者: 刘佳 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1世纪以来,东北抗日题材电影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段和媒介方式,在逐步完成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话语转换的基础上,以全民抗战与民族意识的互建互现为基本结构,以基于家国同构、英雄主义的爱国主义为核心主题,尤其以东北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工智能对网络文学批评的介入及其限度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文 2025年 第3期 55-56页
作者: 张斯琦 郁越 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3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强力进发,介入文学、绘画、音乐等文艺创作的核心领域,动摇了人类作为创作者的主体地位。基于人—机融合的创作者主体开始出现,文艺创作与传播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东北女性题材短视频对东北地域形象构建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新闻传播 2025年 第1期 31-33页
作者: 李军 王昱铧 赵子璇 周楚祯 雒嘉仪 吉林大学文学院 长春130012 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 长春130000 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长春13001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东北女性短视频对构建东北女性群体形象的影响。同时,本文结合对短视频文本的分析,探究东北地域形象在视频中的形象展现与不足之处,并给出建议,希望自媒体宣传可以为振兴东北事业添砖加瓦。
来源: 评论
数字时代经典电影的文化记忆延伸与再媒介化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 2023年 第7期 96-102页
作者: 孔朝蓬 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数字时代,经典电影不仅在艺术院线、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等传统媒介中被不断复映,还在网络媒介中被搜集、整理、分类、点击播放。在这一过程中,视听艺术创作、生产和传播越发呈现出参与性、沉浸式、碎片化的特征,也带来了圈层化、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早期电影艺术观念演进中的媒介意识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5期 117-124页
作者: 孔朝蓬 刘叶琳 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早期电影艺术独立性理念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影像媒介意识的渐趋自觉,是电影观念形成和进化的重要标志。戏剧艺术在早期电影理论中成为早期电影认知的重要参照对象,但媒介不同这一因素并未引起特别关注,没有形成以媒介形态及其艺术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工智能对网络文学批评的介入及其限度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24年 第6期 45-51页
作者: 张斯琦 郁越 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网络文学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相关研究覆盖了网络文学的多个层面,批评界也适时介入网络文学发展之中。然而,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深度与其广泛的受众根基、庞大的作品总量相比,呈现出极不相称、极不平衡的状态。无论是对单个文本的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在美国的译介效果研究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3年 第6期 178-183页
作者: 王汝蕙 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生死疲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向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致敬的一部长篇巨作,于2006年在国内首次出版发行,并很快被各大出版社多次再版,销量火爆。2008年,美国著名翻译家、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将《生死疲劳》译成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媒介化消费的生成及实践:机制重构与再驯化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4年 第8期46卷 153-160页
作者: 鞠惠冰 白龙跃 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在数字时代的媒介实践范式下,新消费缘何产生、消费实践规则如何重构等成为核心议题。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深度媒介化社会凸显的媒介“可供性”推动了媒介化消费的生成,与之相对的媒介“可操作性”重塑了媒介化消费的实践规则。媒介化消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后疫情时代中国影院电影的重映现象:文化意义与产业机制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 2021年 第12期 77-82页
作者: 孔朝蓬 李忆农 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吉林大学文学院
本文以后疫情时代中国影院电影重映为研究对象,探讨经典重映的价值与意义。从经典重读标准、集体记忆、情感认同等多维视角来看,经典电影重映是一种在开放式历史之维中追寻人类精神与文化延续性的方式。针对后疫情时代中国影院经典电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