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69 篇 期刊文献
  • 17 篇 会议
  • 6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89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90 篇 农学
    • 162 篇 林学
    • 120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6 篇 作物学
    • 22 篇 园艺学
    • 18 篇 植物保护
    • 15 篇 畜牧学
    • 13 篇 草学
    • 9 篇 兽医学
  • 295 篇 理学
    • 166 篇 生物学
    • 98 篇 生态学
    • 30 篇 化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大气科学
  • 282 篇 工学
    • 135 篇 林业工程
    • 69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9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8 篇 农业工程
    • 12 篇 生物工程
    • 5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5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公安技术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28 篇 医学
    • 17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11 篇 中西医结合
    • 5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0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40 篇 长春花
  • 22 篇 总黄酮
  • 22 篇 兴安落叶松
  • 20 篇 红松
  • 18 篇 喜树
  • 17 篇 生物量
  • 17 篇 喜树碱
  • 15 篇 抗氧化
  • 15 篇 超声提取
  • 15 篇 生物碱
  • 15 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5 篇 提取
  • 14 篇 响应面
  • 14 篇 次生代谢产物
  • 14 篇 抗氧化活性
  • 14 篇 南方红豆杉
  • 14 篇 光合作用
  • 14 篇 黄檗
  • 13 篇 杜仲
  • 13 篇 响应面法

机构

  • 856 篇 东北林业大学
  • 43 篇 森林植物生态学教...
  • 35 篇 东北农业大学
  • 23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20 篇 黑龙江省林源活性...
  • 20 篇 生物资源生态利用...
  • 19 篇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
  • 18 篇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
  • 11 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 9 篇 齐齐哈尔大学
  • 8 篇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
  • 8 篇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
  • 7 篇 大庆师范学院
  • 7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7 篇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
  • 7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沈阳师范大学
  • 6 篇 黑龙江大学
  • 5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

  • 403 篇 祖元刚
  • 76 篇 王文杰
  • 66 篇 付玉杰
  • 65 篇 杨逢建
  • 64 篇 唐中华
  • 53 篇 毛子军
  • 52 篇 赵修华
  • 51 篇 张玉红
  • 51 篇 杨磊
  • 47 篇 于景华
  • 42 篇 赵春建
  • 40 篇 王慧梅
  • 40 篇 阎秀峰
  • 37 篇 张琳
  • 37 篇 张莹
  • 32 篇 郭晓瑞
  • 30 篇 刘英
  • 27 篇 李春英
  • 26 篇 李德文
  • 26 篇 张衷华

语言

  • 889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892 条 记 录,以下是471-480 订阅
排序:
黄檗茎段不定芽分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农通报 2011年 第28期27卷 36-39页
作者: 王慧梅 于海娣 陈亚杰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以黄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不定芽分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将黄檗无菌苗的茎段接种到MS+1.5mg/LBA+0.5mg/LNAA+20g/L葡萄糖的培养基上,于20天左右大量形成不定芽,30天左右形成小苗。通过比色法,对茎段不定芽再生过程的生理生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滤光膜对黄檗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3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农通报 2011年 第31期27卷 23-26页
作者: 王慧梅 陈亚杰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以黄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颜色滤光膜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生物碱(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含量的影响。将接种到MS+1.5mg/LBA+0.5mg/LNAA+20g/L葡萄糖培养基上的茎段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20天后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并取样用于生物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叶酸介导吡柔比星葡聚糖纳米粒的工艺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药房 2011年 第21期22卷 1961-1964页
作者: 姜茹 祖元刚 赵修华 王丹 祖柏实 孙志强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市150040
目的:优化可主动靶向癌细胞的叶酸(FA)介导吡柔比星(PRB)葡聚糖(DEX)纳米粒(FA-PRB-DEX-NPs)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FA-PRB-DEX-NPs,采用二水平设计法,以PRB与DEX质量比(X1)、DEX浓度(X2)、混合液流速(X3)、萃取釜温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米喜树碱的蛋白结合率及其在血清中的稳定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药房 2011年 第1期22卷 10-12页
作者: 苏琳 刘晨 李庆勇 邓晓秋 高洋 赵修华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市150040
目的:考察纳米喜树碱与不同种属蛋白结合情况及其在不同种属血清中的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喜树碱在人白蛋白和牛白蛋白的磷酸盐溶液中的蛋白结合率,以及在小鼠、小牛、人血清和磷酸盐溶液中内酯环形式的稳定性。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模式转变推动中国植物提取业的发展
收藏 引用
现代化工 2011年 第3期31卷 14-16,18页
作者: 于雪莹 张莹 陈小强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生物制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受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针对健康-亚健康-疾病模式,社会生态模式的转变更加关注植物提取物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推动中国植物提取物产业化发展,生产越来越多的植物提取物产品,在治疗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草药 2011年 第10期42卷 2060-2064页
作者: 黄岩 祖元刚 张琳 赵修华 赵野 曹姗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生物制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目的探讨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甘草酸纳米粒,高压蒸气灭菌后制备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甘草酸单铵组、甘草酸纳米粉组、模型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木豆叶中黄酮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收藏 引用
中草药 2011年 第11期42卷 2235-2239页
作者: 金时 杨梅 孔羽 姚晓慧 魏作富 祖元刚 付玉杰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生物制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目的选取适合提取木豆叶中黄酮的方法,并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木豆叶中荭草苷、木犀草素和总黄酮的提取率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为指标,将微波辅助提取与热回流、超声波及浸泡提取方法相比较,并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影响荭草苷和木犀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沙漠前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服务功能差异
收藏 引用
生态学 2011年 第10期31卷 2797-2804页
作者: 周志强 黎明 侯建国 李剑凌 刘彤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新疆奇台县林业局 奇台831800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哈尔滨150040
沙漠是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生态功能特殊性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更多的是考虑其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气候调节、土壤保护等非实物型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根据植被样地调查、土壤分析和风因子监测等相关数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木豆叶总黄酮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11年 第4期31卷 499-502页
作者: 赵恩泽 金时 魏作富 魏巍 付玉杰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生物制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哈尔滨150040
采用比色法测定木豆叶中的总黄酮含量。对三氯化铝比色法、硼酸—柠檬酸比色法和硝酸铝比色法3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确定了硝酸铝比色法为木豆叶总黄酮的最佳测定方法,该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好,其RSD分别为2.1%、0.9%和2.3%,应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09—2010年黑龙江省主要瓜类作物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收藏 引用
植物保护 2011年 第3期38卷 287-288页
作者: 马鸿艳 魏尊苗 祖元刚 栾非时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哈尔滨150030
瓜类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其主要病原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和二孢白粉菌Golorinomyces cichoracearum[1]。瓜类白粉病菌生理小种众多、演替分化快,其相关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我国曾对杭州[2]、北京[3]、三亚[4]、甘肃[5...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