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69 篇 期刊文献
  • 17 篇 会议
  • 6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89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90 篇 农学
    • 162 篇 林学
    • 120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6 篇 作物学
    • 22 篇 园艺学
    • 18 篇 植物保护
    • 15 篇 畜牧学
    • 13 篇 草学
    • 9 篇 兽医学
  • 295 篇 理学
    • 166 篇 生物学
    • 98 篇 生态学
    • 30 篇 化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大气科学
  • 282 篇 工学
    • 135 篇 林业工程
    • 69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9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8 篇 农业工程
    • 12 篇 生物工程
    • 5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5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公安技术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28 篇 医学
    • 17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11 篇 中西医结合
    • 5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0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40 篇 长春花
  • 22 篇 总黄酮
  • 22 篇 兴安落叶松
  • 20 篇 红松
  • 18 篇 喜树
  • 17 篇 生物量
  • 17 篇 喜树碱
  • 15 篇 抗氧化
  • 15 篇 超声提取
  • 15 篇 生物碱
  • 15 篇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5 篇 提取
  • 14 篇 响应面
  • 14 篇 次生代谢产物
  • 14 篇 抗氧化活性
  • 14 篇 南方红豆杉
  • 14 篇 光合作用
  • 14 篇 黄檗
  • 13 篇 杜仲
  • 13 篇 响应面法

机构

  • 856 篇 东北林业大学
  • 43 篇 森林植物生态学教...
  • 35 篇 东北农业大学
  • 23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20 篇 黑龙江省林源活性...
  • 20 篇 生物资源生态利用...
  • 19 篇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
  • 18 篇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
  • 11 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 9 篇 齐齐哈尔大学
  • 8 篇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
  • 8 篇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
  • 7 篇 大庆师范学院
  • 7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7 篇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
  • 7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6 篇 沈阳师范大学
  • 6 篇 黑龙江大学
  • 5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

  • 403 篇 祖元刚
  • 76 篇 王文杰
  • 66 篇 付玉杰
  • 65 篇 杨逢建
  • 64 篇 唐中华
  • 53 篇 毛子军
  • 52 篇 赵修华
  • 51 篇 张玉红
  • 51 篇 杨磊
  • 47 篇 于景华
  • 42 篇 赵春建
  • 40 篇 王慧梅
  • 40 篇 阎秀峰
  • 37 篇 张琳
  • 37 篇 张莹
  • 32 篇 郭晓瑞
  • 30 篇 刘英
  • 27 篇 李春英
  • 26 篇 李德文
  • 26 篇 张衷华

语言

  • 889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892 条 记 录,以下是621-630 订阅
排序:
增温对川西北亚高山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碳、氮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08年 第6期28卷 730-736页
作者: 石福孙 陈华峰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610041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采用开顶式生长(OTC)模拟增温实验,研究了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碳、氮含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由于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地温(15cm)、地表温度和气温(30cm)的平均值在OTC内比对照样地分别高0.28、0.46和1.4℃,OTC内土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薇甘菊叶片对光反射、透射和利用效率及其与同群落植物之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植物通报 2008年 第6期25卷 638-647页
作者: 王文杰 关宇 祖元刚 廖文波 张衷华 陈华峰 贺海升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510275
该文对薇甘菊及其所在群落内19种植物(草本和木本)的叶片透射率、反射率和光合特征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薇甘菊与其它植物透射和反射图谱的变化趋势都比较相近,在各个光特征指标与光合相关指标的相互关系中,薇甘菊并没有表现出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玄参的化成分研究
收藏 引用
植物研究 2008年 第2期28卷 254-256页
作者: 姜守刚 蒋建勤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南京210038
利用正、反相硅胶以及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中药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有效成分。从玄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去氧-12(R)-磺酸基穿心莲内酯(14-deoxy-12(R)-sulfo an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IBV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年 第8期 23-24页
作者: 姜举娟 刘永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是冠状病毒中的一种,其主要的结构蛋白为S蛋白、M蛋白、N蛋白.这3种结构蛋白在病毒的感染和诱变免疫保护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一直是国内外者的研究热点.IBV可引起鸡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粉防己碱的抗肿瘤药理研究新进展
收藏 引用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0期19卷 2558-2559页
作者: 王丽敏 吕宏彦 李庆勇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目的综述近年来粉防己碱抗肿瘤药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粉防己碱不仅能直接抑制多种肿瘤生长,并且具有放疗增敏、逆转耐药、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RP-HPLC法测定不同方法提取花生植株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收藏 引用
黑龙江医药 2008年 第1期21卷 10-12页
作者: 田浩 刘玉 夏禄华 祖元刚 杨磊 张琳 刘芳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目的:建立一种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方法提取花生采摘种子后的农业废弃物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匀浆、冷浸、超声、热回流等方法对花生中白藜芦醇进行提取并比较含量。结果:匀浆提取3min提取效率最高。结论:本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盐胁迫对紫穗槐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东北业大 2008年 第12期39卷 31-35页
作者: 闫永庆 朱虹 刘兴亮 石溪婵 祖元刚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哈尔滨150030
研究了浓度在0.5%~1.1%的NaCl溶液胁迫对紫穗槐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其对紫穗槐的胁迫程度逐渐加强,当盐溶液浓度达到1.1%时,其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6周后叶片脱落,但9周后枝条仍然鲜活,说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HPLC法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
收藏 引用
林产化与工业 2008年 第6期28卷 34-38页
作者: 佟美鸿 刘威 付玉杰 孔羽 顾成波 张琳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生物制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建立了测定木豆叶、茎、根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HIQ Sil C18V(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体积比35∶64.74∶0.26);检测波长330nm;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在2~200mg/...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长春花成花关系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大庆师范 2008年 第5期28卷 118-120页
作者: 赵晓菊 史典义 杨蕾 唐中华 大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黑龙江大庆163712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长春花从幼苗到开花阶段的3种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其与长春花成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春花成花芽发育过程中,高含量的ABA和GA3含量降低及IAA含量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临界CO_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工艺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 2007年 第12期23卷 269-272页
作者: 张莹 陈小强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40
为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工艺,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红松种仁油得率的影响,并对试验得到的种仁油进行了气质联用(GC-MS)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最佳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