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8 篇 期刊文献
  • 9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7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2 篇 医学
    • 237 篇 临床医学
    • 1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9 篇 中西医结合
    • 9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7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6 篇 口腔医学
    • 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6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70 篇 理学
    • 66 篇 生物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物理学
  • 19 篇 工学
    • 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7 篇 生物工程
    • 5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6 篇 教育学
    • 16 篇 教育学
  • 14 篇 农学
    • 12 篇 作物学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20 篇 地中海贫血
  • 18 篇 产前诊断
  • 12 篇 基因表达
  • 11 篇 突变
  • 11 篇 细胞凋亡
  • 10 篇 高血压
  • 10 篇 喉癌
  • 9 篇 医学遗传学
  • 9 篇 β-地中海贫血
  • 8 篇 精神分裂症
  • 8 篇 基因诊断
  • 8 篇 表达
  • 7 篇 启动子
  • 7 篇 分子诊断
  • 7 篇 基因突变
  • 7 篇 乙酰化
  • 6 篇 凋亡
  • 6 篇 胃癌
  • 6 篇 基因缺失
  • 6 篇 β地中海贫血

机构

  • 162 篇 中国医科大学
  • 115 篇 南方医科大学
  • 39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2 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 14 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
  • 12 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 9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8 篇 香港科技大学
  • 7 篇 宁夏医科大学
  • 7 篇 中山大学
  • 6 篇 新疆医科大学
  • 6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 6 篇 东北大学
  • 5 篇 南京医科大学
  • 5 篇 中南大学
  • 4 篇 河南科技大学
  • 4 篇 白求恩医科大学
  • 4 篇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4 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作者

  • 58 篇 孙开来
  • 42 篇 徐湘民
  • 39 篇 金春莲
  • 32 篇 赵彦艳
  • 29 篇 商璇
  • 27 篇 林长坤
  • 25 篇 周万军
  • 25 篇 sun kai-lai
  • 23 篇 熊符
  • 23 篇 富伟能
  • 21 篇 李岭
  • 21 篇 李英慧
  • 19 篇 邱广蓉
  • 16 篇 jin chun-lian
  • 15 篇 赵存友
  • 14 篇 shang xuan
  • 13 篇 李福才
  • 13 篇 傅松滨
  • 12 篇 郭艳
  • 12 篇 lin chang-kun

语言

  • 366 篇 中文
  • 5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371 条 记 录,以下是211-220 订阅
排序:
p300催化的NF-kB乙酰化在nNOS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
p300催化的NF-kB乙酰化在nNOS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
作者: 李英慧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一氧化氮(NO)对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NO由三种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合成,包括神经型(nNOS)、诱导型(iNOS)和内皮型(eNOS),其中nNOS在神经系统的NO合成中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细胞nNOS水平受其基因转录活性的动态调节。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个广东家系的基因诊断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个广东家系的基因诊断
收藏 引用
广东省遗传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术研讨会
作者: 朱非 魏小凤 梁敏 商璇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广州 510515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在北欧和北美地区的发病率高达1/2000 而国内研究甚少,主要表现为溶血、贫血、黄疸、脾大,外周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目前发现5 种基因(ANK1、SLC4A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例HBB外显子自发突变导致异常血红蛋白
一例HBB外显子自发突变导致异常血红蛋白
收藏 引用
广东省遗传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术研讨会
作者: 普嘉杰 张立 魏小凤 徐湘民 南方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广州 510515
目的:我们对一例由β-珠蛋白基因3 号外显子自发移码 突变引起的异常血红蛋白病进行报道,先证者是一名来自中国重庆的女孩,4 岁时在北京儿童医院被诊断为溶血性贫血,伴有黄疸及脾肿大,没有铁、维生素B12 及叶酸缺乏的迹象。
来源: 评论
SOD3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SOD3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
作者: 董晓龙 刘洪 李德军 李伟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人体内氧化应激与高血压发生密切相关。氧化应激由体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与抗氧化剂的清除作用不平衡导致,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将O催化成为HO而降低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特别是在血管中, SOD通过维持O与NO平衡而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马凡氏综合征的基因突变筛查及其应用研究
马凡氏综合征的基因突变筛查及其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
作者: 崔婉婷 金春莲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马凡氏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病变主要涉及骨骼,眼睛,心血管系统,有时也涉及肺部,皮肤和硬脑脊膜等器官。症状主要有主动脉瓣反流,晶状体异位,骨骼过长,和比较严重的新生儿马凡氏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主要致死原因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两种CYP4F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表达比较
两种CYP4F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表达比较
收藏 引用
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
作者: 武晶晶 刘晓亮 刘洪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细胞色素P450 4F2(CYP4F2)编码一种ω-羟化酶,是人类肾脏代谢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为20-羟二十碳四烯酸(20-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20-HETE)最主要的酶,20-HETE具有收缩血管和调节离子稳态的重要作用,CYP4F2因而是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H_2A抑制IGFⅡ诱导的抗凋亡作用
收藏 引用
生命科研究 2009年 第4期13卷 327-331页
作者: 李婷婷 李伟 吕晶玉 刘洪 李英慧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中国辽宁沈阳110001
为研究SH2A的生物特性,构建野生型和缺陷型SH2A表达载体,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检测,研究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SH2结构域是SH2A的主要功能域;SH2A可以诱导细胞快速进入凋亡晚期而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发现SH2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H2A不影响雌激素的抗凋亡作用
SH2A不影响雌激素的抗凋亡作用
收藏 引用
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
作者: 李婷婷 李伟 张媛媛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目的SH2A是本实验克隆的SH2信号家族的新成员,迄今对其所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生物功能的报道较少。经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与SH2A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一雌激素受体α(ERα),由于E2/ER具有抗凋亡作用,因此检测了SH2A对E2抗凋亡作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氧化应激基因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氧化应激基因与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收藏 引用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术研讨会
作者: 李德军 董晓龙 刘洪 李伟 张媛媛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目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机体内活性氧(ROS)的产生和清除失衡可以引起氧化应激。在机体内,产生ROS的酶主要有三种:NADPH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和解偶联的一氧化氮合酶(NOS);而清除ROS的酶主要有超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野生型ADAR1蛋白与其R916W突变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报(医学版) 2007年 第5期45卷 450-454页
作者: 刘扬 柳青 赵谨 吕丹 华芮 罗阳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基因组学教研室 辽宁沈阳110001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遗传学系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05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基因组学教研室 辽宁沈阳110001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遗传学系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05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和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研究野生型双链RNA腺苷酸脱氨基酶ADAR1蛋白(ADAR1WT)与其突变体R916W(ADAR1R916W)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探讨ADAR1基因错义突变在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中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通过RT-PCR方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