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07 篇 期刊文献
  • 7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3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2 篇 医学
    • 209 篇 临床医学
    • 58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0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5 篇 中西医结合
    • 5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口腔医学
  • 17 篇 工学
    • 5 篇 生物工程
    • 4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光学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公安技术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2 篇 理学
    • 11 篇 生物学
    • 1 篇 物理学
  • 9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7 篇 农学
    • 7 篇 作物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法学

主题

  • 20 篇 病理学
  • 17 篇 免疫组织化学
  • 14 篇 脑缺血
  • 14 篇 亚低温
  • 13 篇 超微结构
  • 11 篇 免疫组化
  • 10 篇 预后
  • 9 篇 大鼠
  • 8 篇 胃癌
  • 8 篇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
  • 8 篇 细胞凋亡
  • 7 篇 肿瘤转移
  • 7 篇 小鼠
  • 6 篇 法医病理学
  • 6 篇 恶性肿瘤
  • 6 篇 再灌注
  • 5 篇 胸腺
  • 5 篇 新城疫病毒
  • 5 篇 细胞外基质
  • 5 篇 bcl-2

机构

  • 295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2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14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8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6 篇 牡丹江医学院
  • 6 篇 中国医科大学
  • 6 篇 齐齐哈尔医学院
  • 5 篇 哈尔滨市红十字儿...
  • 4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4 篇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
  • 3 篇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
  • 3 篇 黑龙江省公安厅
  • 3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3 篇 黑龙江省医院
  • 3 篇 中国地方病防治研...
  • 3 篇 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66 篇 金晓明
  • 42 篇 赵瑞波
  • 30 篇 章敏
  • 24 篇 张磊
  • 20 篇 李树祥
  • 19 篇 朱平
  • 16 篇 姜叙诚
  • 15 篇 黄淇
  • 15 篇 陈鹤
  • 15 篇 贺岩
  • 15 篇 李仁
  • 14 篇 靳占峰
  • 14 篇 崔进
  • 14 篇 王吾如
  • 14 篇 班翔
  • 13 篇 佟丹丹
  • 12 篇 王天真
  • 11 篇 张月梅
  • 10 篇 毕彦忠
  • 9 篇 时德志

语言

  • 3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和法医教研室"
315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脑缺血自噬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实用医学杂志 2013年 第1期29卷 151-153页
作者: 苏静缘 赵瑞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150086
在正常细胞生长、分化和饥饿状态下可诱发白噬(autophagy)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和促进细胞的存活。自噬是通过自噬溶酶体系统对自身细胞质内异物、损伤和衰老细胞器进行吞噬降解的过程,它可以使蛋白等能量物质循环再利用.对细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原卟啉Ⅸ通过活性氧介导的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诱导巨噬细胞坏死性死亡
原卟啉Ⅸ通过活性氧介导的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诱导巨噬细胞...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大会暨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
作者: 许浩博 孙岩 田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目的:研究原卟啉ⅨX对巨噬细胞的毒性及其诱导细胞死亡的方式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巨噬细胞为人THP-1单核细胞系加佛波酯诱导而成.用噻唑蓝检测原卟啉Ⅸ的细胞毒性,Annexin Ⅴ/PI双染及透射电镜检测细胞死亡,通过二氯荧光素乙酯评价细...
来源: 评论
HPV感染及IL-1β、IL-6、IL-13的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相关性分析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 第6期47卷 490-494页
作者: 梁冠盈 迟秋君 傅瑶 金晓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及IL-1β、IL-6、IL-1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子宫颈癌组织,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统计学技术,对检测HPV、IL-1β、IL-6、IL...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胃癌细胞腹腔种植模型的胃小肠Cajal间质细胞表达的分析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 第2期47卷 126-129,134页
作者: 许圣洁 邵畅 赵宝山 樊宁 贺岩 金晓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目的观察比较胃小肠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方法选取健康雌性裸鼠1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胃癌细胞培养液组(培养液组)和胃癌细胞腹腔种植组(模型组),每组6只。分别于术后的3周,5周采集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裸鼠胃、小肠壁层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肾小管-间质疾病104例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 第3期47卷 243-246页
作者: 张宏岩 孙瑶 张磊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疾病的类型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可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取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7 112例肾活检资料(1998年1月~2012年4月)中,诊断为肾小管-间质疾病104例,占1.46%(104/7 112)。分析其临床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胃癌腹腔种植模型血清Na^+和小肠Na^+-K^+-ATP酶的表达分析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 第2期47卷 117-121页
作者: 樊宁 宋印利 赵宝山 邵畅 许圣洁 贺岩 金晓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目的探讨胃癌晚期肠蠕动减慢是否与血清Na+和小肠Na+-K+-ATP酶的变化有关,通过药物干预能否改善这种变化。方法 44只裸鼠,分为空白组,培养液组,模型组,用药组,下腔静脉取血测Na+及免疫荧光测小肠Na+-K+-ATP酶表达情况。结果①空白组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卵巢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 第5期47卷 388-391页
作者: 郭玲 杨薇薇 叶盛前 刘端阳 刘洪羽 李春红 陈鹤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目的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在卵巢癌增殖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在卵巢癌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用transwell法检测不同浓度的KGF对卵巢癌细胞系的侵袭情况的影响;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胃癌腹腔种植转移模型小肠电生理变化及哇巴因干预效应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 第2期47卷 112-116页
作者: 赵宝山 宋印利 樊宁 许圣洁 邵畅 贺岩 金晓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目的模拟胃癌腹腔种植转移模型,探讨胃肠恶性肿瘤晚期常常出现肠蠕动减慢,似肠梗阻症状,与小肠电生理的变化有无关系,应用哇巴因(ouabain)能否改善这种变化。方法 41只裸鼠分为4组,空白组5只,培养液组4只,SGC-7901胃癌细胞系建立模型3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骨髓来源细胞体内分化为构成舌的各种细胞的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 第2期47卷 103-106,F0004页
作者: 袁瑶薇 辻極秀次 長塚仁 玉村亮 片濑直樹 雷蕾 哈尔滨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冈山大学口腔病理学教研室 日本冈山7008558
目的探索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DCs)能否迁移至舌,并分化为构成舌的各种细胞。方法采用骨髓移植方法构建具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骨髓的C57BL/6嵌合小鼠模型,通过观察胫骨切片中的GFP阳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蒜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医学综述 2013年 第8期19卷 1420-1422页
作者: 蒋淑婉 李云 陈鹤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哈尔滨150081
大蒜素是多种含硫化合物的复合体,蒜氨酸是大蒜素的前体物质,且其性质较稳定,大蒜素是由蒜氨酸被大蒜里的蒜酶催化产生。大蒜素具有杀菌消炎、降血脂、降血压和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多种药理作用,不仅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还具有抗肿瘤的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