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4 篇 期刊文献
  • 7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32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9 篇 医学
    • 215 篇 临床医学
    • 59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0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5 篇 中西医结合
    • 5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口腔医学
  • 17 篇 工学
    • 5 篇 生物工程
    • 4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光学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公安技术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2 篇 理学
    • 11 篇 生物学
    • 1 篇 物理学
  • 9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7 篇 农学
    • 7 篇 作物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法学

主题

  • 21 篇 病理学
  • 17 篇 免疫组织化学
  • 14 篇 脑缺血
  • 14 篇 亚低温
  • 13 篇 超微结构
  • 11 篇 免疫组化
  • 10 篇 预后
  • 9 篇 大鼠
  • 9 篇 细胞凋亡
  • 8 篇 胃癌
  • 8 篇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
  • 8 篇 小鼠
  • 7 篇 肿瘤转移
  • 6 篇 胸腺
  • 6 篇 肿瘤侵袭
  • 6 篇 法医病理学
  • 6 篇 恶性肿瘤
  • 6 篇 再灌注
  • 5 篇 肺腺癌
  • 5 篇 肺肿瘤

机构

  • 302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2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14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8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6 篇 牡丹江医学院
  • 6 篇 中国医科大学
  • 6 篇 齐齐哈尔医学院
  • 5 篇 哈尔滨市红十字儿...
  • 4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4 篇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
  • 3 篇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
  • 3 篇 黑龙江省公安厅
  • 3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3 篇 黑龙江省医院
  • 3 篇 中国地方病防治研...
  • 3 篇 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66 篇 金晓明
  • 43 篇 赵瑞波
  • 32 篇 章敏
  • 24 篇 张磊
  • 21 篇 李树祥
  • 21 篇 朱平
  • 18 篇 李仁
  • 17 篇 姜叙诚
  • 16 篇 黄淇
  • 15 篇 陈鹤
  • 15 篇 崔进
  • 15 篇 王吾如
  • 15 篇 班翔
  • 15 篇 贺岩
  • 14 篇 靳占峰
  • 13 篇 佟丹丹
  • 12 篇 时德志
  • 12 篇 张月梅
  • 12 篇 王天真
  • 12 篇 毕彦忠

语言

  • 32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和法医教研室"
322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Cajal间质细胞与消化系统疾病
收藏 引用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2年 第5期26卷 464-468页
作者: 邵畅 金晓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哈尔滨150081
自1893年Cajal间质细胞(ICC)被发现以来,关于其生理功能和起搏机制的研究持续至今,ICC的变化与疾病发生机制的关系也随之成为研究的焦点。近年来的临床实验与动物模型研究表明,ICC的数量减少和网络结构的破坏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血清HBV阳性患者的肾组织有或无HBV表达的对比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 第1期13卷 64-66页
作者: 白小慧 吴旖琦 王天真 吴莹莹 金晓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哈尔滨150086
目的:通过对大量血清HBV阳性肾活检病例,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从而判断肾脏损伤的程度及预后,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431例血清HBV阳性病例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12年5734例肾活检,其中肾HBV阳性108例,肾HBV阴性323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IGFBP-1在上皮性卵巢癌上的表达及与肿瘤分化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 第6期46卷 539-542页
作者: 刘丹丹 温秋婷 蒋淑婉 郑芳 杨薇薇 李锁严 陈鹤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齐齐哈尔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内蒙古赤峰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内蒙古赤峰024000
目的研究IGFBP-1在卵巢癌细胞系及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而探讨IGFBP-1与卵巢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荧光检测IGFBP-1在浆液性卵巢腺癌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卵巢组织,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组织,高、低分化浆液性卵巢腺癌组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DAPI联合PKH26标记骨髓干细胞在急性肝脏损伤模型小鼠肝内迁移的示踪作用
收藏 引用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年 第11期21卷 1043-1046页
作者: 金世柱 韩明子 刘冰熔 曲波 宋吉涛 褚艳杰 赵瑞波 黄褀 班翔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哈尔滨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目的探讨PKH26和DAPI联合标记骨髓干细胞在肝脏组织内迁移过程中的示踪作用。方法用PKH26和DAPI联合标记从Balb/c小鼠骨髓中分离出骨髓干细胞,用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模型后,将标记的BMMC经尾静脉移植入急性肝脏损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外周血源性纤维细胞的数量变化
收藏 引用
法医学杂志 2012年 第1期28卷 1-5,11页
作者: 李力强 于天水 官大威 范琰琰 赵锐 马文翔 张书韬 张舒 任鹏 李骄勇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辽宁沈阳110001 黑龙江省公安厅 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伊春市公安局 黑龙江伊春153000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挫伤后损伤区外周血来源的纤维细胞数量变化规律。方法制作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应用CD45、procollagenⅠ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各时间点外周血来源的纤维细胞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骨骼肌中未见CD4...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Survivin和GFAP在大鼠脑出血后的表达及作用
收藏 引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 第9期29卷 780-783页
作者: 刘玉艳 宋福勤 董丽 李宗敏 赵瑞波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 吉林吉林132000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大鼠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区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3只,采用自体血制作基底节脑出血模型,分别在术后3h、12h、1d、2d、3d、5d、7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鼠皮肤烫伤模型的建立
收藏 引用
法医学杂志 2012年 第2期28卷 92-94,99页
作者: 任鹏 官大威 赵锐 马文翔 张书韬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辽宁沈阳110001 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 辽宁大连116012 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 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目的建立用于热损伤研究的小鼠皮肤烫伤动物模型。方法小鼠麻醉后,使用沸水在其背部烫出直径1 cm的圆形烫伤区,沸水接触时间分别为10 s和25 s。烫伤后1、3、5、7和10 d处死动物。对不同损伤时间点皮肤取材,进行肉眼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亚低温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JAK1-STAT1通路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年 第3期27卷 289-292页
作者: 徐玉婷 柳红 赵瑞波 徐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徐州221002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哈尔滨150086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JAK1和STAT1的表达情况及实施亚低温后两者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做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柯萨奇病毒B3的多克隆抗体制备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 第5期45卷 397-400页
作者: 代海丽 栾颖 高铁磊 朱琳 靳占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和法医教研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目的制备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的多克隆抗体。方法针对CVB3基因的VP1区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VP1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X-6p-1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以GST-VP1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D30阴性/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
收藏 引用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1年 第4期40卷 269-270页
作者: 李楠 任丹 吕蓓蓓 谢建兰 郑晓丹 宫丽平 周小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 10005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 首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患者女,5岁。2010年1月初开始出现高热,间断发热,最高可达41℃,伴有乏力、呼吸困难,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1月中旬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同时肿大,大小约1.7cm×2.0cm×3.0cm,质中偏硬,压痛,活动度差。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