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显影室间孔区域静脉及属支,建立三维图像,构建该区静脉网络,探讨室间孔与周围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筛选60名健康志愿者行3.0 T MR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P)和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构建室...
详细信息
目的显影室间孔区域静脉及属支,建立三维图像,构建该区静脉网络,探讨室间孔与周围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筛选60名健康志愿者行3.0 T MR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P)和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构建室间孔周围静脉网络,对室间孔及周围静脉的解剖学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室间孔显示率为65%(78侧);大脑内静脉(2.13±0.30)mm,100%(120侧);透明隔前静脉(0.69±0.19)mm,100%(120侧);丘纹上静脉(1.47±0.38)mm,98.3%(118侧);脉络膜上静脉(0.40±0.18)mm,82.5%(99侧)。根据大脑内静脉属支汇入点与室间孔位置关系分为:ⅠA型,24.2%(29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位于静脉角且紧邻室间孔的后缘;ⅠB型,13.3%(16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远离静脉角且远离室间孔的后缘;ⅡA型,45%(54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位于假静脉角且远离室间孔;ⅡB型,15.8%(19侧),即透明隔前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点远离假静脉角和室间孔;Ⅲ型,1.7%(2侧),即丘纹上静脉缺如型。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能清晰成像室间孔及其周围静脉,结合Mimics技术可构建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室间孔与主要静脉汇合点三维空间位置数据。大脑内静脉属支汇入点与室间孔位置关系分型对室间孔区手术入路选择有重大意义。
目的了解医学生手机使用行为现状以及对手机细菌的认知,调查分析医学生手机细菌的污染情况及其手机细菌的种属。方法于2020年12月随机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121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对手机使用行为和手机细菌的认知度。随机选取54名医学生,分为临床医学专业组(n=31)和其他医学专业组(n=23),采用MALDI TOF质谱法鉴定两组学生手机细菌的种属。结果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医学生在吃东西、上厕所、做实验时有使用手机的行为;手机细菌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itudes and practices,KAP)得分与性别和专业有关,女医学生KAP得分比男医学生高(P=0.003),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KAP得分明显低于其他专业医学生(P=0.002)。手机细菌的检出率9为77.8%(42/54),共培养出3144个菌落,鉴定出27种手机细菌。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手机检测出的表皮葡萄球菌、人型葡萄球菌、华纳葡萄球菌,以及藤黄微球菌出现频次更高(P<0.05)。结论医学生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手机使用习惯不良,对手机细菌的认知度低,且手机表面中存在多种条件性致病菌,其中包括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