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9 篇 期刊文献
  • 4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9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2 篇 工学
    • 9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60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9 篇 机械工程
    • 15 篇 电气工程
    • 4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4 篇 冶金工程
    • 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1 篇 生物工程
  • 27 篇 理学
    • 21 篇 化学
    • 6 篇 物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9 篇 农学
    • 3 篇 植物保护
    • 2 篇 园艺学
    • 1 篇 作物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主题

  • 10 篇 镁锂合金
  • 8 篇 耐蚀性
  • 7 篇 力学性能
  • 7 篇 电化学行为
  • 7 篇 复合材料
  • 7 篇 电化学性能
  • 6 篇 不锈钢
  • 5 篇 恒电位电解
  • 5 篇 聚氨酯
  • 4 篇 镁合金
  • 4 篇 腐蚀
  • 4 篇 氯化物熔盐
  • 4 篇 热力学性质
  • 3 篇 水滑石
  • 3 篇 动态断裂韧性
  • 3 篇 高吸油树脂
  • 3 篇 循环伏安
  • 3 篇 提取效率
  • 3 篇 “膨胀”α相
  • 3 篇 热作模具钢

机构

  • 165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15 篇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
  • 13 篇 教育部超轻材料和...
  • 11 篇 陕西麦可罗生物科...
  • 10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5 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 3 篇 海装沈阳局驻葫芦...
  • 3 篇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
  • 3 篇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
  • 3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2 篇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
  • 2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2 篇 日本北海道大学
  • 2 篇 日本名古屋大学
  • 2 篇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
  • 2 篇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 2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 篇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

作者

  • 27 篇 张密林
  • 24 篇 韩伟
  • 20 篇 曹殿学
  • 15 篇 刘瑞良
  • 15 篇 李梅
  • 14 篇 姜风春
  • 14 篇 颜永得
  • 14 篇 果春焕
  • 13 篇 黄晓梅
  • 13 篇 zhang mi-lin
  • 13 篇 han wei
  • 12 篇 王贵领
  • 11 篇 潘忠成
  • 10 篇 张智嘉
  • 10 篇 李蒲民
  • 9 篇 程魁
  • 9 篇 liu rui-liang
  • 9 篇 叶克
  • 9 篇 张春红
  • 8 篇 huang xiao-mei

语言

  • 19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部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194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聚吡咯纳米线/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特性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2017年 第12期47卷 131-134页
作者: 王依然 陈玉金 朱春玲 哈尔滨第九中学 哈尔滨150040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01
利用简单的低温聚合方法合成了聚吡咯纳米线/石墨烯(PPy/G)纳米复合材料,它们可以作为轻质的电磁波吸收剂.扫描电镜图表明,PPy纳米线的长度为数微米,与石墨烯之间存在较好的接触界面.该复合材料在厚度2.0–5.0?mm范围内,所有的最小反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ZL105/AZ91D复合铸造界面研究
收藏 引用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8年 第2期38卷 143-146页
作者: 赵成志 张贺新 王强 任全胜 严涛 丁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盐城市圣泰阀门有限公司
采用复合铸造工艺制备具有良好冶金结合的ZL105/AZ91D双金属复合材料。将化学浸Zn处理的ZL105铝块放在铸型内整体预热到300℃,AZ91D镁合金在680℃浇注,然后试样在500℃时保温30min。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保温30min的试样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Origin软件的循环伏安实验数据处理
收藏 引用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年 第5期33卷 135-138页
作者: 龙萍 金国 崔秀芳 鞠刚 陆红梅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以涂层电极氧化物的研究为例,具体介绍了基于Origin 8.5软件对循环伏安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将扫描速率与电流密度和伏安电荷相关联,获得涂层电极表面电催化活性、表面粗糙度、内外活性表面积等重要实验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镁锂合金的锌系磷化
收藏 引用
电镀与涂饰 2010年 第6期29卷 29-31,34页
作者: 黄晓梅 刘亮 王艳艳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通过极化曲线优选了锌系磷化膜的配方,比较了镁锂合金基体和磷化膜的电化学阻抗谱,观察了60℃下不同磷化时间的磷化膜表面及截面微观形貌,分析了磷化膜的组成。结果表明,优选出的锌系磷化膜对镁锂合金基体具有较强的防护作用,与基体相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镁-锂合金酸洗工艺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电镀与环保 2010年 第1期30卷 8-11页
作者: 刘亮 黄晓梅 王艳艳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通过观察镁-锂合金酸洗后的宏观表面形貌及对镁-锂合金锌系磷化膜层进行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测试,对前处理过程中的含铬及不含铬的酸洗液配方进行了筛选,并对优选出的无铬酸洗液配方所得磷化膜进行了耐蚀性测试及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镁-锂合金的锌系及锰系磷化膜的比较
收藏 引用
电镀与环保 2011年 第5期31卷 34-36页
作者: 黄晓梅 刘亮 王艳艳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观察了镁-锂合金锌系磷化膜和锰系磷化膜的宏观形貌及微观形貌,分析了2种膜层的化学组成,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对比了基体、锌系磷化膜、锰系磷化膜的电化学性能,并比较了2种膜层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锌系磷化膜与锰系磷化膜对镁-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镁-锂-铝合金稀土-植酸转化膜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电镀与环保 2012年 第1期32卷 39-42页
作者: 黄晓梅 张栓 朱俊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对镁-锂-铝合金表面进行了双层膜研究,即:先按照最佳稀土转化膜工艺形成一层稀土转化膜,再将稀土转化膜浸入植酸溶液中形成稀土-植酸转化膜。研究了植酸的体积分数、浸泡时间及浸泡温度对镁-锂-铝合金稀土-植酸转化膜性能的影响。
来源: 评论
镁锂合金双配位剂浸锌溶液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电镀与涂饰 2009年 第8期28卷 33-36页
作者: 张春红 江溪 黄晓梅 高丽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为实现镁锂合金温浸锌,以硫酸锌为主盐,选用3种有机酸盐配位剂两两组合,配制双配位剂浸锌溶液。通过电化学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了双配位剂浸锌溶液优选配方及操作条件为:葡萄糖酸钠120g/L,酒石酸钾钠60g/L,硫酸锌30g/L,碳酸钠5g/L...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铝-硅合金酸性浸锌
收藏 引用
电镀与环保 2018年 第5期38卷 40-44页
作者: 黄晓梅 赵发强 朱俊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通过交流阻抗测试对铝-硅合金酸性浸锌配方进行了优选。对比了铝-硅合金基体、酸性浸锌层、浸锌后电镀镍层、浸锌后化学镀镍层的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图谱,并分析了酸性浸锌层的微观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酸性浸锌层可作为铝-硅合金电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效光热催化废旧聚酯塑料升级回收
收藏 引用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3年 第6期49卷 113-122页
作者: 娄向西 高璇 刘钰 褚名宇 张丛洋 邱盈华 杨文秀 曹暮寒 王贵领 张桥 陈金星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 东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江苏南京211189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将可再生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驱动聚酯醇解反应,即发展光热催化聚酯醇解方法,实现废弃塑料转化为高纯度、高附加值单体,有望解决传统热催化体系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实现废弃塑料的高效增值回收利用.一方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