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构建并验证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便利选取蚌埠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住院治疗并成功转出的603例病人为调查对象,分为训练集422例和验证集181例,在病人在住ICU期间采用一般...
详细信息
目的:构建并验证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便利选取蚌埠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住院治疗并成功转出的603例病人为调查对象,分为训练集422例和验证集181例,在病人在住ICU期间采用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风险因素的收集,在转出时和转出1个月时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的结果分为PICS组和非PICS组。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软件建立PICS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加强Bootstrap法重抽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C指数和calibration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模型变量包括APACHEⅡ评分、CPOT评分、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年龄、转出时侵入性管路数量、入住ICU总时间、CAM-ICU(谵妄)、ICU内感染、气管切开和血管活性药物10个变量,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4(95%CI:0.921~0.966),最佳截断值为0.243,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82.63%。内外部验证C指数分别为0.944(95%CI:0.921~0.966)、0.943(95%CI:0.913~0.974),校准曲线显示均拟合良好。结论: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可直观、有效地甄别经ICU治疗成功后发生PICS高风险人群,可为临床早期筛查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系统评价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ENTRAL、MEDLINE和Embase等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随机...
详细信息
目的:系统评价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ENTRAL、MEDLINE和Embase等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或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检索时间为建库2024年7月5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共20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1.21,95%CI=1.16~1.26,P<0.0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MD=2.83,95%CI=2.23~3.43,P<0.00001)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MD=-4.43,95%CI=-5.24~-3.63,P<0.00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MD=-4.38,95%CI=-6.73~-2.03,P=0.0003)、白细胞介素6水平(SMD=-3.27,95%CI=-4.30~-2.25,P<0.0000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SMD=-2.84,95%CI=-3.83~-1.85,P<0.00001)、白细胞介素1β水平(SMD=-1.86,95%CI=-2.28~-1.43,P<0.00001)低于对照组,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MD=-2.77,95%CI=-4.91~-0.64,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提高总有效率,明显减轻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损伤和炎症状态。但由于目前的临床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尚需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行证实。
暂无评论